民生頭條

腫一大包原來是長粉瘤 會自己消失嗎?

1
冷氣團來襲 保暖護心大法這裡看
2
秋冬天冷三溫暖泡湯 四大風險須留意
3
為降低子宮肌瘤發生 需要先護肝
4
哪些人容易得到帶狀皰疹,要如何預防?
5
甲狀腺結節 擺脫蟹足腫項鍊 頸部無痕新世界
6
肌肉痠痛和坐骨神經痛 有什麼樣的差別?
7
天轉涼 心血管疾病5大危險因子要控制
8
輕度運動提高心率! 研究:即使睡覺也比久坐好
9
12月起納入給付「冠狀動脈斑塊切割氣球導管與旋磨切除系統」
10
如何保養,告別秋冬又乾又癢抓不停
臭蟲危機大爆發!如何嚴防臭蟲進入家門

記者廖健康/台中報導 10月初,法國臭蟲危機大爆發,廣泛出現在寢具內的臭蟲再次頻繁出現,機場,地鐵、高鐵等大眾交通運輸,以及電影院、圖書館等公共場所,甚至連住家、飯店、教育機構都被臭蟲入侵,不少人擔憂2024巴黎奧運的舉行狀況。 然而,臭蟲災難燒到亞洲,南韓也出現大量臭蟲於南韓境內旅館、住家內肆虐;香港亦出現臭蟲相關的零星災情,如此看來,不僅香港、日本嚴陣以待,台灣恐怕也很難守住了。不少人擔憂臭蟲是否隨著國際旅遊熱潮入侵台灣,環境部建議,從國外回家後,立即清洗衣物;也可檢查床單等地方有沒有臭蟲或牠的排遺,更提醒發現臭蟲的解決方案。 人類到處移動,再加上氣候變遷,這幾年床蝨更形活躍。尤其,今年適逢聖嬰年,各國恐出現暖冬現象,日本、韓國11月的天氣還出現20度以上,讓床蝨忘了「冬眠」,一年四季都能活動。這也導致日本去年的床蝨案例增加至683個。 隨著台灣遊客不斷從韓國返國,只要一不注意,小臭蟲就會攻破國門。 提醒出國旅客,嚴防臭蟲進入家門,做好下面四件事: 一、入住飯店後,先檢查床舖、床罩、枕頭、床邊縫隙是否有床蝨,不要把行李箱所有的衣物都取出來,每次只拿要穿的衣物即可,最好能隨時檢查行李箱的輪子及凹縫處。 二、回國後,一定要仔細檢查全身衣物、包包,因為床蝨很容易躲藏在棉織的衣物鞋襪上。 三、不要馬上將行李箱帶進家中,先仔細檢查,最好是噴灑殺蟲劑,尤其是輪子和凹陷處,確認沒有看到床蝨、蟲屍。 四、千萬不要將行李箱內的衣物全部往床上擺,最好先在桌上放一張塑膠布,將衣物放在塑膠布上逐一檢查後,再拿去清洗及收藏。 五、加強清理環境,減少雜物堆積、減少牆壁隙縫。 六、定期檢查床罩、床單、枕頭、毯、床墊的線縫等處,看看是否發現有臭蟲或臭蟲排遺(血液斑)。 家中出現臭蟲 以下5方法可做: 1.家中如有草蓆或箱子,可裝入塑膠袋中並綁緊進行曝曬,袋中溫度超過攝氏65度可防治臭蟲; 2.懷疑有臭蟲的衣物,集中裝入塑膠袋中綁緊避免提送過程中臭蟲逃逸,然後拿到洗衣間再將衣物倒入洗衣機中清洗; 3.發現臭蟲可使用熱蒸汽熨斗進行蒸汽防治; 4.以吸塵器勤吸臭蟲; 5.情形嚴重的話可請合格的病媒防治除蟲公司代為處理。 希望各國都能小心防範,期許不要再迎來另外一場床蝨危機。法國臭蟲恐怕難根絕,韓國就算能重新根絕臭蟲,不小心帶著臭蟲出國的國際旅客,也可能隨時把臭蟲又帶回韓國,防不勝防。
不得輕忽 三大症狀:「咳、痰、喘」久久不愈 需盡快檢查

記者廖健康/台中報導 臺灣每年有超過5千人因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死亡,其中更有將近36%病患引發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等共病,然而,國人對於肺阻塞病識感相對不足,若是沒有及早診斷治療,惡化風險極高。呼籲民眾需儘早確診並積極治療,才可預防共病發生;而生活中常見的二手菸、三手菸以及吸菸是肺阻塞的危險因子,同時也是對環境帶來負面影響。 11月15日是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病日,今年主題是「Breathing is Life–Act Earlier」,強調呼吸就是生命,早期診斷及預防的重要性。為響應2023世界肺阻塞日,國健署與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上午共同簽署ESG(環境保護Environment、社會責任Social、公司治理Governance)宣言。 戒菸改善呼吸系統 讓健康及環境一同永續發展 40歲以上出現三大症狀,應立即進行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 亞東醫院胸腔內科主任鄭世隆醫師強調,COPD位列全球十大死因中第三名,每年奪走約三百萬人生命5,尤其是40歲以上的民眾需特別注意慢性阻塞性肺病有三大症狀:「咳、痰、喘」,和一般感冒症狀相似,使得民眾時常輕忽。 鄭世隆醫師分享近期個案病例,65歲患有心血管疾病的陳爺爺,最近陪孫子去公園散步時常覺得喘,晚上也常出現卡痰、咳嗽等症狀。在今年亞東醫院進行社區推動肺功能篩檢時,發現填寫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PUMA)結果竟超過五分,是COPD的高風險群,當下進行肺功能檢測,確定診斷為COPD。幸好經過門診醫師的藥物治療與追蹤,肺功能及呼吸道症狀才得以穩定控制。 民眾可利用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回答下列問題:是否吸菸、是否感到呼吸急促、是否在未患有感冒時感到有痰、是否經常在未患有感冒時咳嗽,以及是否使用過肺活量計了解肺功能等,若總分超過五分,即為高風險族群,應儘速至胸腔內科進行進一步的肺功能檢測,早篩檢早治療,才能守護肺部健康。 保護肺健康 戒菸多管道 COPD是一種呼吸道長期發炎,使得氣體無法通暢地進出呼吸道的疾病,由於肺部氣體交換功能不良,患者往往出現「咳、痰、喘」的症狀,國民健康署強調,民眾若自覺有「咳、痰、喘」的症狀且久久不癒,或是具有吸菸史、長期處於二手菸環境等危險因子的民眾,可善用肺阻塞自我評估問卷初步評估自身狀況並儘早安排肺功能檢查。
法國之後韓國也掀臭蟲恐慌?全球再度迎戰臭蟲

記者廖健康/報導 不要以為法國的臭蟲(床蝨)危機跟台灣沒關係!短短幾天,英國倫敦就淪陷了,韓國各大城市也爆發蟲患,香港、日本等亞洲國家開始拉起警報,由於韓國一直是台灣人最愛的旅遊地區之一,今年前八月已有60.8萬人次去過韓國,稍不小心恐將臭蟲帶進國門。 10月初,法國臭蟲危機大爆發。機場,地鐵、高鐵等大眾交通運輸,以及電影院、圖書館等公共場所,甚至連住家、飯店、教育機構都被臭蟲入侵,有些學校還被迫關閉殺蟲。法國每10個家庭就有1家被臭蟲入侵,有屋主無法徹底解決臭蟲問題,只好賣掉房子搬家。 連英國也無法倖免,根據《衛報》的新聞指出,網路上流傳一段影片,拍攝的網友搭倫敦地鐵維多利亞線時,在車廂發現臭蟲,臭蟲還沿著他的褲管緩慢向上爬。很多英國民眾看到這一幕,深感噁心與驚慌。 臭蟲(bedbug,又稱床蝨)是小型、扁平、無翅膀的小昆蟲,在台灣有壁蝨、龜仔等俗稱。根據中西化學公司獲得授權翻譯出版的臭蟲專書「您家有臭蟲嗎?」指出,臭蟲畏光,通常會躲藏在床舖、沙發的縫隙中,尤其是床墊的邊緣折疊處與內部的彈簧、床框的接縫、床頭板、壁面插座等位置,所以又稱為床蝨。臭蟲會等到夜間再爬出來伺機吸食生物的血,包括人類。吸食人血時,通常要做三次吸血的動作才能吃飽,此時受害者並無感覺,常在隔天才開始出現「奇癢無比」的腫皰,叮咬痕跡常出現三個皰呈一直線排列,或是形成一個三角形,這是分辨是否被臭蟲叮咬的方式。 最棘手的是,由於人類長期使用殺蟲劑,臭蟲已有抗藥性,現在,非得仰賴專業的滅蟲公司,歐洲國家一次約數百歐元,往往一次無法根除,對低收入家庭來說難以負擔。尤其,除蟲後不代表就能高枕無憂,隨時有可能再出現,確實很頭痛。 臭蟲不會飛,跟新冠病毒一樣,是透過人類的移動,被快速帶往另一個地區。為何今年特別猖獗,主因之一是新冠疫情暫告一段落後,各國大推觀光,旅客大量移動,臭蟲就跟著飛機、船舶、鐵路、觀光客的衣物、行李到處傳播,「所以絕對不會只有英、法、韓受害」。 這也是為何韓國會出現床蝨的原因。首爾、仁川、大邱等旅遊地區都爆發蟲患,飯店、戲院等公共場所均受到波及。日前,首爾市政府已緊急撥款5億韓元(約1250萬台幣)應對。 出國入住飯店後,先檢查床舖、床罩、枕頭、床邊縫隙是否有床蝨,不要把行李箱所有的衣物都取出來。日前,香港的蟲害專家主動呼籲到韓國的香港民眾,一定要檢查行李、衣物,避免將床蝨帶回國內。日本驅蟲業界也提醒政府,日、韓兩國觀光客往來頻繁,床蝨很難避免不傳入,必須嚴陣以待。
天氣轉涼 膝蓋就像氣象台 如何保暖與保養

記者廖健康/報導 近期氣溫明顯轉涼,台灣也已進入秋冬轉換時節,日夜溫差大,膝蓋是氣象台,一變冷膝蓋馬上有狀況,疼痛狀況加劇,骨科權威郭蓉安醫師則表示:「除了要注重膝關節保暖的外部禦寒,食補也同樣重要,適度補充富含膠原蛋白的食物與湯品,從內而外提高膝關節防護力。 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搭配食補、健康食品強健關節 銀髮族普遍對於膝關節的保養特別重視,也會藉由運動來提升肌力,包括登山、慢跑、打網球等,郭蓉安醫師針對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族群,建議盡量減少負重、避免劇烈運動,從平地慢走開始訓練,再提升到健走與輕度慢跑,千萬別為了提高運動量而增加膝關節軟骨的磨損,反倒更傷膝蓋。 郭蓉安醫師強調:「天氣轉涼,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很重要,也有助膝關節和軟骨的強健,建議除了運動與食補之外,搭配具 UC-II (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與橄欖果實萃取物的健康食品,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膝關節出問題年輕化 運動強度應循序漸進 根據郭醫師觀察,近年來為膝關節所苦的族群,有明顯年輕化的趨勢,一方面是馬拉松與各項運動盛行,二方面是長期站立或久坐的工作模式,讓 30 歲以下有膝關節困擾的人數逐漸提升,診間年輕人佔比,從個位數提升到約25%,等於就診患者中每4人就有1人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若加上亞健康族群,實際比例只會更高,為此,郭醫師呼籲不只是長輩才要注意膝關節問題,從青壯年時期就要適度運動,強化核心肌群訓練,漸進式的提升運動強度,同時注意關節的保暖與保養,必要時補充營養素,才是鞏固好膝關節能夠敏捷使用的長久之計。
十二指腸支架系統12月納健保 助4類癌患由口進食

記者廖健康/報導 中央健保署今(9)日宣布, 12月起健保將納入十二指腸支架,以緩和因惡性腫瘤導致胃與十二指腸阻塞,挹注健保預算約1,079萬點。給付對象屬於胃、膽囊、胰臟、十二指腸等4類惡性腫瘤晚期且符合條件可納入,可以省下每次至少5萬元自費花費。為此健保一年投入約千萬預算、預期增加約242名病友受惠。 健保署表示,臨床上治療癌症方式,除了運用手術、藥物治療或輔助性療法之外,部分醫材亦可緩解病人不適症狀,以中末期惡性腫瘤造成十二指腸及胃出口狹窄為例,病人無法由口進食且容易噁心、嘔吐,造成營養不良,影響生活品質。透過十二指腸支架放置,能有效使病人由口進食,維持身體營養及改善生活品質。 本案經112年9月份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特材部分)討論,自112年12月1日起將十二指腸支架系統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健保署特別感謝台灣消化系醫學會及台灣消化系內視鏡醫學會提供專業意見及協助,共同為提升病人醫療安全及醫療照護品質而努力,提供醫師及病患以外科手術開刀腸胃繞道或腸造廔手術之外的選擇。此外,健保署也感謝所有供貨廠商願意配合共同提升國內醫療照護品質的目標。 健保署石崇良署長表示,先進癌症治療多元且昂貴,健保在確保國民基本醫療需求之餘,在健保財務可負擔下,未來將持續引進具有臨床實證且臨床治療必要的新醫療科技,以減輕民眾經濟負擔,並增進醫療價值與民眾健康。
秋季遇「蜂」險!逃命就對了!

記者 魏吟冰 台北報導 繼9月中新北市瑞芳虎頭蜂螫傷山友引發兩人不治後,8日再度傳出遊覽團在台東鸞山部落景點被螫傷的事件,所幸並未造成大礙。秋季入山林,進行爬山活動天高氣爽,原是一項舒適愜意的活動,但秋天卻正是虎頭蜂盛行的季節,若不幸於爬山活動中遇到虎頭蜂攻擊時,一般會提醒要往順風向離開。台灣蜂類保育協會秘書長蔡明憲,在Podcast節目中受訪特別提醒,第一時間情急之下其實很難判斷順風風向,時間如果一耽擱,反而容易造成遭蜂群螫傷的不幸。因此,遇有虎頭蜂攻擊就是什麼都別想,趕快逃命快跑,跑得愈遠愈遠,只要遠離牠們,人也就安全了。 8日新北市土城老人會於台東鸞山部落「會走路的樹」景點,途中一隻虎頭蜂突然飛出,男子把牠揮開引來整群虎頭蜂螫咬,以為「揮之即去」即可避開虎頭蜂的動作,其實正是號召引來更多虎頭蜂群的致命動作。農委會也一再宣導民眾不要因緊張而大力揮舞,虎頭蜂受侵襲時會產生防禦性的反應,更會散播費洛蒙引來附近的蜂群,蜂群會因強烈的護巢行為而群起攻擊外來入侵者。 一般對於避免虎頭蜂群的攻擊,會建議入山者穿著淺色音服、避免擦香水、遇到攻擊時順著風向逃跑等維護自身安全的作為。台灣蜂類保育協會秘書長蔡明憲Podcast節目中說,這樣的做法並不是不對,但影響層面其實很有限。除了強烈建議不要穿著黑色衣服入山外,遭受蜂群的攻擊主要還是在人的行為,而非衣著深淺或者身上的香味。一旦遭受虎頭蜂攻擊,不要裝死、一時間很難辨識出順風向的狀況下,就是死命逃離現場就對了。 蔡明憲指出虎頭蜂種有其不同的特性,「中華大虎頭蜂」祂們的巢穴就是築在草叢中,也有一部份的虎頭蜂是築巢在樹上。昨天攻擊台東遊覽團的就是「中華大虎頭蜂」就是比較少見的築穴在草裡面。因此,秋季入山林做休閒活動時,除了欣賞美麗的風景,更要抬頭觀察一下有無虎頭蜂巢穴,走路時也不要大力揮動草叢,以免為自己引來「蜂」險。
第 1 頁,共有 8 頁 1 2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