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Advertisemen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最美浙江文物守望者|“文保狂人”楊古城:輾轉文化古城 探尋歷史之密

by 商情中心
2023-01-15
in 波新聞

波新聞–陳穎特別編輯報道

人物介紹

  楊古城,寧波人,出生於1938年,退休前在寧波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工藝美術研究。從1993年前後開始,楊古城踏遍了寧波的角角落落,尋訪城市的文脈蹤跡,一共調研考察和呼籲保護了30多處古民居古建築、457座古橋、22座古塔和120多處古戲臺,對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不遺餘力。經他呼籲奔走,保護下來的歷史文化遺存已經不勝枚舉。

一座城市的文化在哪裡?一條河流,一座古橋,一具石雕,一個舊戲臺,一段淹沒在雜草中的城牆……凡夫俗子、鄉紳先賢、文人墨客都曾生活在其中,它們是歷史的見證和時代的記憶,在楊古城眼中,保護它們是為了文化的延續與傳承。從年輕時就與文化結緣,文物保護工作便成為了他晚年工作的一部分。從業餘文保員到本土文化的研究與交流專家,楊古城用他的熱愛家鄉的心,在寧波這座城市中保護著文化的根脈。

行走山嶺間 發現南宋石雕群

  猶記得當年,楊古城第一次見到村上博優的時候,這位日本學者已年過花甲,精神矍鑠。然而,從他口中說出的中國文化,令人震驚而肅然起敬。後來,村上先生每一次來寧波探訪,都由楊古城陪同。尋找古村時,楊古城是嚮導;到達目的地後,村上先生便是老師,他對那些散落在荒野的文化遺存,簡直了然於胸。

  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青年楊古城開始對寧波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仿佛為他開了一扇窗,讓他明白,熟悉的地方,不僅有風景,還有厚重的文化。

 

  1995年春節前,寧波下了一場雪,楊古城接到了東錢湖下水村業餘文保員的電話,“我發現了一塊有‘史’字樣的石碑。”

  早在陪同村上先生考察過程中,東錢湖石雕引起了楊古城的關注,他先後自費往返東錢湖50多次,走遍了東錢湖周遍的角角落落,發現整理近200件墓道石雕、石刻。這個電話自然是極大地牽動了他的心神。

  南方的冬天潮濕陰冷,外頭又是下雪天,楊古城卻一刻也等不了,不畏寒冷匆匆趕到了現場,扒開厚厚的積雪,仔細辨認石碑上的文字,當他確認這是南宋丞相史彌遠為其夫人所撰的墓誌銘時,十分欣喜,忘卻了寒冷和勞累。

而他這一扒,也撥開了一段塵封的歷史,促使南宋石雕——這座稀世的文化寶藏最終展現在人們面前,2000年列為國家文保。如今,東錢湖石刻群被專家確認填補了南宋中國墓道石刻的空白,並成為東錢湖景區一個主要的旅遊景點。

  東錢湖南宋石刻是楊古城參與呼籲保護的第一個文物保護專案,在以後的日子裡,他還呼籲保護了甯海前童古鎮、天一廣場藥皇殿等古村、古建築,還發現了王應麟墓和5座宋代古橋。

開展文保講座 呼籲保護古建築

  年逾古稀的楊古城,站在木質結構的古戲臺上,一隻手拿著擴音喇叭放在嘴邊,另一隻手指向腳下,用帶點寧波方言的普通話說道:“我們這一次的主題啊,是古戲臺。各位朋友們,我已經研究它30多年了······”從戲臺的搭建背景講到了戲臺的建造特色,又大談宗教色彩在建築中的應用,對於古戲臺構造的角角落落,他都如數家珍。不顧快要80歲的高齡,楊古城仍舊輾轉各地,免費為市民開展關於文物保護的講座。

 

  這天,作為古戲臺研究專家的楊古城收到了一份照片,畫面中是一座古戲臺,斑駁的石頭牆已經拱起,多個人工搭建的支架支撐著戲臺,其中的幾個木柱,漆色已經脫落,底部還墊著幾塊石塊,仔細查看,整個戲臺已經有後傾的趨勢。

  “這個地方,我去過兩次。”看到這份照片,他很快就從自己厚實的筆記本中找到了相關記錄。他根據古戲臺整個結構和樑柱的風化情況判斷出是道光年代的建築。

  這個名叫竹林村的地方,位於奉化大堰鎮,交通落後,手機信號差,楊古城第二次去前去考察古戲臺,沿著蜿蜒的小路,走進了這座名叫“靈濟廟”的廟。和上一次不同的是,裡面儼然成了一個“工地”,四周堆放著一些建築材料,支架中間,立著一個古老的戲臺。

  走進戲臺,他發現進出用的木門已經鬆動,兩邊各有一個缺口,門楣上寫著“歌升”和“舞止”。瓦礫雕欄處,龍影蛇紋都很精美,而最頂部的福祿壽三星,依稀可辨。他很快發現,這個地方的柱子很有特色,兩頭大,中間小,就和織布的手指一樣,又叫手柱。而“歌升”、“舞止”的門楣,應該來自詩經。

  而根據他的調查,在奉化大堰有23座古戲臺,而竹林村這一座,是其中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一座,至相比於天一閣的古戲臺更加歷史悠久。他十分擔心維修會破壞其中的歷史韻味,此後便呼籲文保部門,將這座古戲臺納入文物保護的行列,並建議維修時文保單位也應該現場指導。

 

  向社會媒體發出呼籲,也是楊古城保護古建築的重要行動。寧波車站舊址是一幢青灰色的二層小洋房,孤零零地屹立在大慶南路東側一片已經拆遷的空地上,外表並不引人注目。但從東側面看,6扇絳紅色的花窗,明顯帶有西洋風格,鏤棹雕欞、飛簷翹角等部件仍保留完好,磚砌技藝高超精緻。室內一些橫七豎八的爛椽子和樓板塌在地上,部分柱子已被蟲蛀得千瘡百孔。

  楊古城明白這處舊址有著深厚的歷史意義。它是見證鐵路推進寧波城市發展、進入工業文明的標誌性建築,是浙東第一條交通大動脈的起始點。百年近代鐵路文化是江北區區別於海曙區、江東區,獨具個性的歷史文化,也是寧波重要的工業遺產。

  因此對於目前該舊址面臨的狀況,他建議有關部門應及時對其價值作進一步的科學評估,之後再確定妥善的相關保護措施和手段,比如實施遷移保護或原地保護等。

  古橋、古建築、古村落,楊古城發現和呼籲保護的歷史遺存舉不勝舉,如今它們中的許多已經成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名片。

 

 

Previous Post

漾新聞|迎農曆春節旅遊潮 高雄區監理所公布高屏地區公共運輸疏運措施

Next Post

浙江省寧波市入圍首批“綠色出行城市”

Related Posts

從家庭到工業水處理全面升級  佳津淨水科技健康好水人人可及

從家庭到工業水處理全面升級 佳津淨水科技健康好水人人可及

2024-07-02
放鬆就在好腳舍!高屏區高貴不貴的五星級足體養生體驗

放鬆就在好腳舍!高屏區高貴不貴的五星級足體養生體驗

2024-07-02
南星風雨- 中捷殺人事件與北捷殺人時隔10年 星座解析巧合點

南星風雨- 中捷殺人事件與北捷殺人時隔10年 星座解析巧合點

2024-06-08

112年體育運動精英獎今頒獎  高市謝元愷榮膺最佳新秀運動員獎傑出獎 高雄籃壇幕後推手劉錦池教練頒獲終身成就獎

2023-12-25

帕莎蒂娜聖誕爺爺傳遞祝福  今晨現身河堤國小發放手作餅乾迎佳節

2023-12-25

大仁科大協助提升霧臺鄉「機駁車司機」之人才培訓  推銷觀光產業 帶動人潮走訪部落

2023-12-25
Next Post

浙江省寧波市入圍首批“綠色出行城市”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屏東戲劇人才培訓成果展演-為表演藝術扎根

屏東戲劇人才培訓成果展演 為表演藝術扎根

2025-05-11
金山蹦火漁業-—-夜幕下的光影傳奇!

金山蹦火漁業 — 夜幕下的光影傳奇!

2025-05-11
傅崐萁:感恩偉大母親-傳承家庭溫暖與和諧

傅崐萁:感恩偉大母親 傳承家庭溫暖與和諧

2025-05-11
六房媽過爐萬人空巷-虎尾警交管宣導雙管齊下保平安

六房媽過爐萬人空巷 虎尾警交管宣導雙管齊下保平安

2025-05-11
國合會攜手明新科大與陽明交大-助友邦培育半導體人才

國合會攜手明新科大與陽明交大 助友邦培育半導體人才

2025-05-11
公設比僅6%!北市松山區買房熱搜社區曝光-在地房仲:對長輩具吸引力

公設比僅6%!北市松山區買房熱搜社區曝光 在地房仲:對長輩具吸引力

2025-05-11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