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 生活消費
選單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 生活消費
  • 熱門
    • 政治
    • 財經
  • 國際
    • 國防
  • 社會
  • 娛樂
    • 遊戲
  • 科技
    • 區塊鏈
  • 健康
    • 醫療醫美
  • 綜合
  • 生活消費
    • 房地產
  • 旅遊美食
  • 專欄作家
  • 熱門
    • 政治
    • 財經
  • 國際
    • 國防
  • 社會
  • 娛樂
    • 遊戲
  • 科技
    • 區塊鏈
  • 健康
    • 醫療醫美
  • 綜合
  • 生活消費
    • 房地產
  • 旅遊美食
  • 專欄作家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政治
    • 財經
  • 國際
    • 國防
  • 社會
  • 娛樂
    • 遊戲
  • 科技
    • 區塊鏈
  • 健康
    • 醫療醫美
  • 綜合
  • 生活消費
    • 房地產
  • 旅遊美食
  • 專欄作家

猴痘懶人包1/什麼是猴痘?症狀有哪些?致死率高嗎?

發佈在: 健康
2023-04-27
猴痘懶人包1/什麼是猴痘?症狀有哪些?致死率高嗎?

猴痘的疫情在本土現蹤。圖/Shutterstock

記者楊艾庭/臺北報導

最近猴痘疫情在本土現蹤,大部分患者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及皰疹等症狀,就醫後並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究竟猴痘會不會造成大流行?威脅是大是小?民眾該做好什麼樣的預防準備?對此,《民生頭條》諮詢亞東紀念醫院家庭醫學科闕壯理醫師,並整理成相關資訊懶人包。

Q1什麼是猴痘?致死率高嗎?

為什麼稱為「猴痘」呢?和猴子有什麼關係?西元1958年,科學家首度在研究用的猴子體內發現猴痘病毒(Mpox virus),因此被命名為「猴痘」。而人類感染猴痘病毒的最早個案,出現於西元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一名9個月大的男嬰,接著在中非和西非靠近熱帶雨林的偏遠地區,都陸續出現案例。

猴痘屬於「人畜共通傳染病」,主要是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類。猴痘病毒可分為第一分支(I)病毒和第二分支(II)病毒,後者是主要流行株,根據國際文獻,2022年5月至12月底,全球確認感染猴痘的8萬多個病例中,約65人死亡,絕大多數患者是輕症;以美國為例,約30,000名個案中,32名死亡個案,致死率為0.1%。

Q2猴痘和天花有什麼關係?

闕壯理醫師表示,猴痘和另一種已被人類滅絕的天花病毒是親戚。1980年代天花消滅並停止接種天花疫苗後,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感染症!在臺灣,疾管署於111年6月23日公告,新增「猴痘」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依照《傳染病防治法》第39條與第44條規定,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於必要時,須在指定隔離治療機構施行隔離治療,且必須於24小時內採行必要的感染管制措施,並通報當地主管機關。

Q3猴痘症狀有哪些?

闕壯理醫師說明,猴痘症狀與天花相似,但病情比較輕微,包含發燒、畏寒或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極度倦怠。在發燒1至3天後通常會出現皮膚病灶,從臉部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

皮膚病灶出現後,則會依序出現斑疹(macules)、丘疹(papules)、水泡(vesicles)、膿疱(pustules)等階段性變化,最終行程結痂(crust)、脫落,闕壯理醫師表示,嚴重者的疹子數目甚至可高達數千顆!症狀通常會持續2-4週,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

圖/民生頭條

 

相關文章

漾新聞|立德盃全國青棒錦標賽開打 普門中學10比0完勝桃園市北科附工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第10屆立德盃全國青棒錦標賽今天(22日)起,分別在頂庄棒球場、三民高中棒球場、岡山(A)棒球場、陽明棒球場等球場點燃戰火,有全國32隊參賽,競爭相當激烈。其中,首場賽事,身高190公分普門中學重砲手許翔鈞,1局下的1支滿貫全壘打,帶動整個打擊火力,全場普門中學轟出7支安打,終場就以10比0打敗桃園市北科附工取得首勝。 普門中學今天首戰對上北科附工完全發揮打擊火力,後攻一局下滿壘時,普門林德昱獲得4壞球保送得到第一分後,隨後許翔鈞大棒一揮,轟出又高又遠的4分滿壘打,就已奠定此役勝績。 普門一局下打至球員第二輪均再上場,最後是以10比0贏得北科附工,提前於4局上結束比賽。普門中學第1局就打下7分,第2局再下3分,全場共擊出6支安打與1支4分全壘打,其中許翔鈞帶動整個打擊火力,今年控制體重後火力更顯猛烈,展現普門中學奪冠氣勢。 今天率先登場的是青棒比賽,高雄市地主隊今年參賽陣容堅強,有普門、高苑、三民、新光高中等4隊參賽,其中普門高中去年(111)奪得亞軍、高苑季軍,各隊也展現出強烈奪冠信心,要將冠軍榮耀留在高雄市。 高雄市教育局長謝文斌表示,高雄市教育局舉辦立德盃棒球賽,在於「精神傳承」,將高雄立德少棒1974、1977在美國威廉波特,勇奪2屆世界少棒冠軍的榮耀重現。立德盃已是棒球比賽中的經典賽,棒球精神不滅,三級學生棒球運動朝向全方位的發展,培養學科基本能力與公民素養,讓球員們快樂打球,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此外,青少棒也將於10月16日至10月22日同地點開打,今年有多達48隊參賽,參賽相當踴躍,地主隊有忠孝、前金、大仁、七賢國中等7隊,其中忠孝國中去年(111)奪得冠軍,均歡迎民眾到場為球員加油打氣。
漾新聞|壽山動物園預計10月初 喜迎第100萬名遊客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壽山動物園將於10月份迎接第一百萬的遊客,市府觀光局屆時由高雄觀光大使「高雄熊」與壽Q家族玩偶共同迎接外,還可獲動物園專屬福袋、免費暢玩動物園一整年、高雄熱氣球搭乘券及飛往日本熊本來回機票。 高閔琳說,這位幸運遊客當天可和高雄觀光大使「高雄熊」及壽Q家族玩偶合影留念外,並可獲得光室咖啡主餐兌換券、2張遊園小火車乘車券及1份動物園聯名商品福袋。 此外,吸引約8千名遊客參與,為期1個多月的十大動物明星票選活動,最終由狐獴拔得頭籌獲粉絲擁戴。有趣的是,當初為了宣導以壽山地區作為棲地、「壽山在地居民」的野生動物——台灣獼猴,以及人猴共存等動保意識、生命教育,特別將其納入壽山動物園動物明星票選活動的台灣獼猴也不負眾望;以黑馬之姿,與白老虎、台灣黑熊、台灣梅花鹿、水豚、非洲獅、非洲象、孔雀及孟加拉虎一起榮登十大動物明星寶座。 壽山動物園誠摯歡迎大小朋友呼朋引伴攜家帶眷,爭取第100萬名遊客的殊榮,以及與喜愛的動物們同框共歡的幸運機會。 動物園也貼心提醒,中秋及國慶連假將至,因停車空間有限,建議遊客搭乘大眾運輸前來;可在「高雄車站」搭乘56號公車或於捷運「鹽埕埔站」搭56號區間車直達動物園;而搭乘輕軌到「文武聖殿站」也可轉乘56號公車;不僅可以響應低碳永續旅遊,還可節省等候停車空位的時間。此外,國慶連假期間也可搭大眾運輸順遊「2023高雄愛.月熱氣球」愛河場繫留體驗。更多資訊可至高雄旅遊網( https://khh.travel )及壽山動物園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houShanZoo )查詢。
漾新聞|全國最大流理台不洗菜?全國最FUN菜市場不賣菜?內惟藝術中心「蔬菜樂園」開張

【漾新聞記者陳雯萍/高雄報導】流理台不洗蔬菜,菜市場不賣菜,蔬菜還要上小學!這不只是繪本中的夢幻異想世界,高雄最熱門文化新地標內惟藝術中心親子展廳「蔬菜樂園」開張,邀請所有大朋友小朋友進入蔬菜的國度,一起成為有趣善良的「蔬菜人」。 高雄市文化局局長王文翠表示,現代人因上班族忙碌的生活型態而習慣外食,日子一久,孩童漸漸不識食材原有樣貌,對於食材的營養價值等亦不得而知。有鑑於此,內惟藝術中心親子展廳特別為3至8歲孩童及家庭,策畫「蔬菜樂園」藝術教育展,邀請藝術家以食材中的「蔬菜」為主角設計呈現,讓孩童參與其中,以身體感官遊戲、學習,認識蔬菜。 王文翠表示,呼應內惟藝術中心對面熱鬧的內惟黃昏市場,「蔬菜樂園」就近創造最佳體驗學習環境,過了馬路便能無縫接軌抵達真實的蔬菜世界。 高雄市立美術館代理館長林羿妏表示,為了營造「蔬菜樂園」的歡樂感,展廳大面落地玻璃特別邀請在地人氣插畫家Croter繪製〈蔬菜遊園地〉,結合菜市場的主題樂園,除了各式各樣蔬菜遊樂設施,還有許許多多可愛的「蔬菜人」,讓孩童循著各個角色的足跡,逛菜市場就像遊歷樂園般有趣好玩。 林羿妏表示,「蔬菜澡堂」邀請實踐大學時尚設計學系助理教授林亮吟創作〈菜.不菜〉蔬菜服裝,讓親子裝扮成蔬菜之餘,進入大型流理台一起「洗菜」。另外,「蔬菜小學堂」由插畫家林家棟繪製注音符號聲母設計配對學習卡,「蔬菜哪裡來」將每月更新一則蔬菜的身世,說明植物是孕育出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關鍵角色。 文化局指出,「蔬菜夢幻島」邀請插畫家薛慧瑩創作〈我的小菜園〉二件一套、吳騏創作〈蘿蔔奇遇記〉,並且製成拼圖,讓孩童動眼、動手也動動腦。而「蔬菜遊戲場」裡有藝術家林玲蓉彩繪高麗菜小屋、洋蔥與馬鈴薯人,還有胡蘿蔔溜滑梯等,都是蔬菜人放鬆身心靈的空間。文化局表示,胡蘿蔔溜滑梯特別受到親子家庭熱烈歡迎,至今已收到不只一位民眾詢問,溜滑梯是否於展期結束開放收購,喜愛之心溢於言表。 「蔬菜樂園」展覽即日起至2024年6月止,於內惟藝術中心親子展廳展出,洽詢電話07-5538935轉2020,展覽詳細內容請上內惟藝術中心官方網站(https://www.nwac.org.tw/)及粉絲專頁查詢。
《如懿傳》周迅挨鞭秒噴淚 何泓姍爆料:她要求真打

記者黃宣瑄/綜合報導 精緻絹秀的小巧臉蛋,加上一雙剔透雙眸,觀眾一定對她不陌生,演出無數戲劇作品,包括「如懿傳」、「鳳奕」、「錦心似玉」、「天龍八部」等,何泓姍在粉絲心中早已有著不可抹滅的地位,日前透過兩岸電影展,超難得邀請到她訪台會粉絲,並在百忙行程中接受LiTV專訪,當聽到自己被粉絲封為「水晶系娃娃」,問她喜歡這個稱讚嗎?何泓姍瞬間害羞起來,「其實我是第一次聽,我真的覺得是盛讚,好美喔!聽這個會感覺整個人心情都開朗了!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多誇一誇我!」何泓姍俏皮的說。不過她隨後也補充,自己性格上還是挺像男孩的,因為私下很愛電競比賽,「我會看很多電競的比賽,然後會去現場,想著自己試著要不要去解說一下賽程,其實我玩的東西比較特別一點,還有用相機,復古類的照片相機拍攝,其實我比較男孩子一點!」。 ▲圖/LiTV、兩岸電影展 琳瑯滿目品裡,何泓姍很難選出自己最愛哪個角色,畢竟每個角色都帶給她不同的學習與人生體驗,何泓姍說:「真的感謝大家喜歡和收看!拍了這麼多戲,我覺得特別有意義的是電影『不二兄弟』,雖然我在裡面戲份不是特別多,但是我飾演素恩這個角色,是文光,就是有自閉症這個人生命中的一道光,我是讓他發現,他有多特別的人,這個角色對我來說很重要,也讓我堅持了一直要去幫助、一直要去認識自閉症患者這樣的群體。當然,『天龍八部』的阿紫我也喜歡,阿紫讓我覺得演起來很有勁,不過『錦心似玉』的喬蓮房我就不喜歡這個人了,我覺得她太矯情了,還是阿紫敢愛敢恨些!」。由於演技太好,何泓姍會害怕粉絲入戲,對她發洩情緒嗎?記起當時拍攝「錦心似玉」時,何泓姍說:「會啊!記得我在拍的時候,跟WA哥(鍾漢良),我們兩個對戲時,還沒開始就笑場了,但演的時候我們就狠狠的在演,這個角色確實有一點不討喜。」。 ▲圖/LiTV、兩岸電影展 合作周迅、霍建華、陳曉、張若昀、張天愛、徐正溪、楊祐寧、文詠珊與馮紹峰等,一字排開都是大咖級演員,滿滿感激下,何泓姍覺得「如懿傳」裡周迅與霍建華的鼓勵與幫助讓她獲益良多,同時也促使她飾演的小琵琶精深受不少粉絲喜愛,例如與周迅對戲時,何泓姍表示一開始是忐忑的,「我會跟她說,現在看妳,我很緊張…,請讓我多看妳一會兒,然後我會看她很久、很久,等我看她到心中舒服適應了,我才開始演,因為我戲裡有打她巴掌的橋段,特別多…。」,問她當下是真打嗎?「真打,有一次我鞭子都抽了她,我看她一瞬間眼淚就飆出來…。」難道當時不害怕嗎?「怕我也得繼續演下去,我怕鏡頭不過,因為已經拍了。」,而她也大讚周迅敬業,「她就過來跟我說『真打』。」何泓姍說。 ▲圖/LiTV、兩岸電影展 外型宜古宜今,加上敬業又好相處的個性,讓何泓姍片約不斷,請教她拍時裝與古裝的差別,她坦言還是古裝辛苦些,不光服裝造型,背的台詞也相對要符合當時文化禮儀而更複雜,在面對各方劇組邀約,早已是A咖等級的她,挑選的準則為何?何泓姍說:「我一定會是以整體團隊優先考量!首先我不會因為這個角色太小了而不演,其次就是如果這個劇本與角色很吸引我,那我肯定是更加去爭取的,沒有大小之分。」
寶寶為什麼挑食?是食物過敏嗎?一文解決「嬰幼兒副食品」疑難雜症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食物和下意識排斥的種類,寶寶當然也一樣,剛接觸副食品的他們還不能食用過多食材,長期的同一味道和質地,可能會因此感到無趣、不好吃而拒絕食用,漸漸養成挑食的壞習慣,長期下來也容易發生營養不均衡的狀況。嬰幼兒在進入副食品的階段後,挑食、拒食、長不高、長不胖的狀況常常發生,甚至有研究發現,當寶寶有挑食的情形時,甚至會大幅增加媽媽心情上的焦慮感。延伸閱讀:9成小學生早餐忘吃蔬果!柚子醫師推薦「2水果」吃1顆營養全到位寶寶挑食常見3原因造成嬰幼兒挑食的成因有很多,甚至有很大一部分是由於長期用餐時,父母無形中給予的壓力而造成,建議在用餐時,爸媽不要逼迫寶寶一定得當餐吃完或是強制餵食他們,避免產生心理壓力。1. 對新食物的味道無法適應孩子剛開始接觸副食品,可能會對新添加的食物有排斥感,必須花費一段時間才能適應。2. 父母硬把食物往寶寶嘴巴裡塞當嬰幼兒對某種食材有抗拒的表現時,家長卻因為考慮營養的均衡攝取,而強迫他們食用,強制性地往嘴巴裡塞食物,反而會讓寶寶對加深壞印象,造成反效果。3.有過不愉快的用餐經驗舉例來說,若是家長在製作餐點時,未將魚刺、骨頭清乾淨便製成冰磚等副食品,在吞嚥時,容易讓寶寶因此刺傷喉嚨,進一步對食物產生「防衛心態」而拒絕食用。延伸閱讀:腸病毒發燒、喉嚨痛吃什麼?營養師「飲食攻略」布丁、鮮奶都可吃解決寶寶挑食5方法寶寶長期挑食,可能會影響其健康發育,若是6大營養沒有均衡攝取,甚至可能會妨礙大腦的發育及疾病的產生,提供5方法幫助父母改善嬰幼兒偏食、挑食的情況:1. 尊重寶寶的個性和氣質在挑食的眾多原因中,其中有一項是與「寶寶先天性格」有關,有些人對於嘗試新食物、質地較為害怕、膽怯;反之,個性大膽的嬰幼兒,對於各類食材的接受度也更好。2. 重複嘗試15~16次研究指出,當幼兒面對不愛吃的食物,往往需要嘗試15~16 次,才有可能願意吃,建議家長可鼓勵孩子多嘗試、同時也變換不同的料理方式,增加孩子的接受度。3. 利用食物代換補足營養若嘗試許多方式後,寶寶仍有挑食、偏食的狀況,可利用「食物代換」的方法,也就是在六大類食物中,從同一類別的食物中找出其他可替代的食材,例如:不愛深綠色的花椰菜,就用同屬類別的菠菜做替換,一樣能攝取到蔬菜的營養和葉黃素。4. 增加熱量密度補充熱量體重輕的寶寶,需注意全天的攝取熱量(奶量及副食品攝取量)、蛋白質是否不足,對於胃口小的嬰幼兒,可從提升食物熱量密度下手,例如:給寶寶喝些濃湯,在豆花、香蕉等點心上撒些芝麻粉,簡單來說,就是吃一些「高熱量的健康食物」。5. 增加進食的樂趣儘量讓寶寶的餐食在視覺上看起來鮮豔繽紛,如此,更能吸引他們的目光,例如:餐盤裡有紅色的小番茄、綠色的蔬菜、黃色的雞蛋,而不是清一色全是一碗白粥。寶寶挑食.媽媽壓力大嬰幼兒能吃、愛吃,是對媽媽最大的鼓勵,但對於偏食、挑食的寶寶也應給予尊重、陪伴、引導。照顧孩子的壓力已經非常大了,千萬別把吃與不吃的問題往自己身上扛,高矮胖瘦有一部分取決於基因,只要寶寶健康、身高體重都在標準範圍中,就別為了他們吃太少而鬱鬱寡歡。寶寶食物過敏怎麼辦?根據「台灣過敏病防治中心」及「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學會」的統計,約有15%的兒童曾發生過敏症狀,當中,食物過敏的表現發生率,僅有0.3~8%,但是嬰幼兒免疫系統發展還未成熟,任何食材皆有可能致敏,家長還是需要從平常觀察寶寶用餐狀況進行調整、判斷。對寶寶來說,每接觸一種新食物,就像是交到一個新朋友,有時候,免疫系統會把食材當做不友善的「入侵者」,當其中所含的過敏原,突破嬰幼兒尚未發展成熟的胃腸道障壁時,便可能會引發食物過敏。寶寶食物過敏症狀若是嬰幼兒吃到致敏的食物,相關症狀通常會在30分鐘至2小時之內有反應,多數來說,狀況通常會在2天內自動退散,而且大部分的症狀不會持續超過一天,若是家長發現有皮膚冒紅疹子、嘔吐、腹瀉、鼻塞、氣喘等表現,甚至多種同時發生時,就可以推論寶寶發生食物過敏了。皮膚症狀表現最常見的是「急性蕁麻疹」,包括臉部、嘴唇、舌頭、喉嚨或身體其他部位紅腫,並且全身皮膚會有類似被蚊子叮咬的腫包,有搔癢感。呼吸道症狀表現通常會有流鼻水、打噴嚏、喉嚨痛、說話沙啞、喉頭水腫等過敏反應,若是寶寶有氣喘病史,更要注意食物過敏引起的呼吸道反應。腸胃道症狀表現嬰幼兒過敏時多數會產生脹氣、拉肚子、肚子絞痛、嘔吐等症狀,另外,當父母幫寶寶換尿布時,若發現肛門口有一圈紅紅的,即俗稱的「過敏圈」,也是常見的症狀。預防寶寶食物過敏3守則預防嬰幼兒食物有過敏的狀況,家長餵食時,可參考以下3種原則:1. 易致敏食材採少量多樣化方式給予過去的專家建議,「寶寶開始吃副食品時,需要先從米糊開始嘗試,且每次只能1種新的食物」,如今,這樣的做法已經被推翻了。因為當食物種類過於單調,除了容易煩膩以外,也無法讓免疫系統得到充分的訓練,將來嬰幼兒挑食、過敏的機會反而更高。2. 遇到過敏時暫停後再嘗試寶寶的食物過敏狀況通常狀況不會太嚴重,幾天之內就會消失,若是嬰幼兒食用一兩口之後,當天立馬就出現明顯過敏,可先將致敏食物暫時自飲食清單中移除,兩週後把食物分量減半再嘗試,若連續兩次都行不通,就先採取放棄,待寶寶一歲後再嘗試。3. 必要時緊急送醫當發現寶寶食用完餐點後,突然出現活動力變差、意識不清楚、呼吸困難,或者出現嚴重喘鳴的現象時,就要即刻送急診,以免危及生命;如果是輕微症狀,也最好至門診請醫師做進一步診斷。常見致敏食材寶寶是否過敏與先天基因息息相關,若是有家族遺傳史的人,就得多加小心,以下8大類食材,幫助家長在製作餐食或讓嬰幼兒用餐時能更有憑據:1. 海鮮類:蝦、龍蝦、蟹、貝類及不新鮮的魚。2. 食品添加物:市售飲料、醬菜、醬油、罐頭食品、糖果、餅乾、蜜餞、泡麵。3. 豆莢類:花生、大豆、豌豆。4. 核果類:核桃、腰果、杏仁、胡桃。5. 咖啡因:巧克力、咖啡、可樂、茶、可可。6. 水果類:芒果、草莓、番茄、柳橙。7. 其他:蛋、牛奶、香菇、竹筍、殘留農藥的青菜。8. 酒精:含酒精的飲料或菜餚。(本文獲媽媽寶寶授權轉載,原文為:寶寶吃副食品狀況一次看!有效解決挑食與過敏問題)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吵贏了架,卻輸掉感情?媽媽過世後他才懂的道理:關係不是打官司

「好好好,對對對,你說的都對!」是不是曾經在吵架時,曾聽過對方說出類似的話?哪怕我們是有道理的一方,事情的確是對方做錯,但吵架一時占了上風,而用許多時間建立起來的信任與親密感,一旦失去了卻再也回不來⋯《優活健康網》特選愛情心理作家龔佑霖所撰此文,透過他所分享的親身經歷來警惕讀者,即使小爭執也可能成為終生遺憾⋯你有過跟別人爭執觀點的經驗嗎?有沒有發現,講道理這件事情,即使講贏了別人,也無法讓別人心服口服呢?我在聆聽李崇建老師的《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的有聲書系列,聽到了觀點的階段,我發現,在觀點對話這個部分,真的是人們日常中常常會出現的現象。延伸閱讀:為什麼我的老闆都聽不懂人話?專家教你「7步驟」應對職場難搞人在法院打官司,只有輸跟贏對我而言,在觀點上跟別人做對話,講求的是輸贏,而不是關係。就好像在法院打官司,一定有勝訴跟敗訴一樣,在人際關係或親密關係裡面,我們如果吵贏了,真的會對我們的關係產生正向的影響嗎?或許不盡然。我們有可能在理論上,說服了對方,但是在情緒上,總有種東西卡卡的、悶悶的,好像和對方過不去。有可能會造成一個現象是,我們對對方口服,但心不服,贏得了爭執,但卻輸掉了關係。我們小時候,可能都會有被父母講道理的經驗。像是我一直以來,都感受不到媽媽對我的愛,因為媽媽在生前,總是會跟我講很多道理,同時很少表達關懷,所以我不喜歡回家,上大學之後,就更不喜歡回家了。在媽媽過世之後,爸爸整理媽媽的日記,才知道媽媽對我有很多的關心跟擔心,同時她也曾對爸爸說,感覺她好像少了一個兒子,因為我將大部分的時間光在感情經營上,都不跟家裡的人一起出門了。延伸閱讀:跟伴侶吵架就冷戰、翻舊帳?心理師提醒「這10件事」千萬不要做顧及感受的討論,才能讓關係持續記得媽媽過世時,其實我是很難過的,某部分的我一直期望有一天能夠修復跟媽媽之間的關係,但隨著她過世,也讓這變成了我的一個遺憾。但當時那種痛,不是用眼淚表達出來的,我的身體出現許多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卻哭不出來。表面上和媽媽有著太多的掙扎,所以情緒沒辦法流動,一直到她過世很久以後,我才為了她的離去掉淚。後來發現,我在親密關係裡面,也很少顧及對方的感受而說話,因為我希望索取我想要的東西,不斷跟對方說道理、指責對方,像極了我媽媽生前對待我的方式。在這樣的關係裡面,我的伴侶自然是一個又一個地離開我,而我也累積了許多的傷痕,讓我的身心狀態變得很糟。也許我們在學習的其實是,怎麼透過「在乎對方情緒」層面的方式,來跟他人溝通。這是我還在學習的部分,也是我想透過今天這篇文章,分享給讀者的東西。(本文獲女子學授權轉載,原文為:贏了面子輸了裡子?透過學習「在乎對方情緒」,表達良性善意的溝通)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下一則新聞
柯文哲拜會德洲參議員 大談多元開放、共融社會理念

柯文哲拜會德洲參議員 大談多元開放、共融社會理念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Youtube Youtube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