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乳癌手術後⋯傷口腫痛常常睡不著?中醫揭「3類中藥」改善發炎症狀

by 商情中心
2023-05-15
in 優活健康網

早期乳癌的治癒率高,以手術治療為主,而患者術後所經歷的不適症狀常造成情緒低落、焦慮緊張、精神萎靡等情緒。對此,中醫師表示,除西醫治療外常求助於輔助療法,中醫以「補氣養陰」為原則,依照患者體質、癌症分期、不同的治療階段配合相對應的中醫治療。

根據2020年的一份研究指出,46%接受乳腺癌手術的女性會出現持續性術後疼痛(≥3個月),且其中25%屬中度至重度持續性術後疼痛。疼痛之外,臨床上也常遇到因為關節僵硬、水腫不舒服的乳癌患者。

延伸閱讀:
喝豆漿、吃豆腐會得乳癌嗎?教你正確吃法「罹癌風險不增反降」

中西醫合併治療 減少乳癌死亡率?

此外,2021年發表在《癌症生存雜誌》(Journal of Cancer Survivorship)醫學期刊的研究中,分析台灣近7萬名乳癌患者合併中醫治療之死亡風險,研究結果顯示乳癌患者同時接受「中西醫合併治療」相較於僅選擇一項治療的患者具有較低的死亡風險及住院機率。

衛福部台南醫院中醫科醫師劉蕙瑜表示,乳癌患者在治療後需要複雜且持續性的護理,除西醫治療外常求助於輔助療法,中醫癌症以「固本培元、補氣養陰」為原則,在治療不適症狀的同時,仍須依照患者體質、癌症分期、不同的治療階段配合,才能達到最佳療效。對此,他也分享乳癌手術「3QA」,提供民眾參考。

延伸閱讀:
分娩後乳房腫脹、疼痛當心「乳腺炎」!中醫推「這些中藥」能舒緩

Q1:手術後傷口腫痛常常睡不著?

劉蕙瑜說明,乳癌手術後傷口局部瘀血、組織液、發炎物質推積,若合併患者免疫、代謝系統機能低下則易影響傷口復原,在中醫屬於「本虛標實、氣滯血瘀」的範疇。

根據2018年發表於《最新腫瘤學》(Current Oncology)醫學期刊的研究中顯示,黃耆、大黃、薑黃等中藥可有效減少乳癌術後滲出液並改善發炎症狀。中藥可加強身體代謝、增強免疫力,其中活血化瘀藥可促使患處生肌祛腐長肉、幫助傷口復原。

Q2:關節僵硬怎麼辦?

劉蕙瑜說明,為移除病灶組織,可能會影響周圍肌肉群(如胸大肌)與神經(如肋間臂神經),造成術側組織緊繃疼痛、關節活動受限,中醫認為術後影響患處筋脈使氣血凝滯、不通則痛。

根據2016年發表於《腫瘤護理論壇》(Oncology Nursing Forum)的研究中顯示,針灸可減輕乳癌術後的疼痛、噁心、焦慮等症狀。利用針灸可疏通經脈、活絡氣血,氣血通調則疼痛減輕。

Q3:水腫為什麼一直不消?

劉蕙瑜說明,當患側手術範圍大、放射治療劑量高,易影響淋巴組織使淋巴回流受阻,當淋巴液堆積在軟組織則造成水腫;若伴有慢性發炎、纖維化則會使組織僵硬緊繃,甚者壓迫神經造成刺痛酸麻等症狀,上述症狀在手術數月甚至數年後皆可能發生。

腫瘤轉移、壓迫、切除淋巴、放療等皆可能造成程度不等之患側水腫,長期會造成複雜且不可逆的慢性病理變化,建議患者術後及早配合治療。中醫認為手術及放療影響氣血脈絡、瘀血積滯、水濕內停,則為水腫。以下中藥、中醫療法能益氣溫陽、健脾利水、活血化瘀,達到緩解水腫的效果:

  • 健脾利水:黃耆、黨參、茯苓、澤瀉
  • 活血化瘀:桃仁、鬱金
  • 平衡氣血:輔以針灸

綜上所述,乳癌術後患者經歷的傷口疼痛、術側側壁緊繃、關節疼痛麻木、淋巴水腫等不適症狀,除西醫常規治療及配合復健外,中醫針灸、中藥治療可有效預防及減輕術後的疼痛緊繃、幫助傷口復原。若疼痛合併焦慮恐慌、失眠等心理症狀,亦可透過中醫調理以緩和情緒,幫助患者順利完成療程,提升存活率及生活品質。

Previous Post

照護工作與「辣椒」竟藏共通點?專家帶你看「餐桌經濟學」別嚇壞

Next Post

中國醫舉辦衛教展覽 邀請大眾認識海洋性貧血患者生活面貌!

Related Posts

童綜合推「三分鐘護一家」聯手醫界籲政府將攝護腺癌納第六癌篩檢

童綜合推「三分鐘護一家」聯手醫界籲政府將攝護腺癌納第六癌篩檢

2025-07-21
心臟科領域一大突破 最新研究:減重針劑不只瘦身 更護心

心臟科領域一大突破 最新研究:減重針劑不只瘦身 更護心

2025-07-17
21天習慣養成挑戰:從自我批判到自我成長轉變

21天習慣養成挑戰:從自我批判到自我成長轉變

2025-07-17
全球醫療減碳挑戰下 如何科學看待麻醉藥選擇並兼顧病患權益

全球醫療減碳挑戰下 如何科學看待麻醉藥選擇並兼顧病患權益

2025-07-15
兔寶爸媽成長工作坊歷十屆有成 台灣唇顎裂產前診斷與產後治療典範轉移

兔寶爸媽成長工作坊歷十屆有成 台灣唇顎裂產前診斷與產後治療典範轉移

2025-07-12
身心倦怠是身體哀號的求救訊號!小心腦神經衰弱!

身心倦怠是身體哀號的求救訊號!小心腦神經衰弱!

2025-07-10
Next Post

中國醫舉辦衛教展覽 邀請大眾認識海洋性貧血患者生活面貌!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台中二手精品店 溫卡精品深受好評

台中二手精品店 溫卡精品深受好評

2025-07-22
北高雄大翻轉!岡山87期首件公辦都更案簽約,高雄市府中央攜手打造永續宅,明年動工

北高雄大翻轉!岡山87期首件公辦都更案簽約,高雄市府中央攜手打造永續宅,明年動工

2025-07-22
華航直飛安大略航線獲網友熱烈推薦 四大優點成首選!

華航直飛安大略航線獲網友熱烈推薦 四大優點成首選!

2025-07-22
三重刺青工作室 藝術延展生命故事

三重刺青工作室 藝術延展生命故事

2025-07-22
大腸+蚵仔奢華加料版 花蓮必吃滷肉飯

大腸+蚵仔奢華加料版 花蓮必吃滷肉飯

2025-07-22
新竹企業便當外送 菜單靈活設計 滿足各類活動

新竹企業便當外送 菜單靈活設計 滿足各類活動

2025-07-22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