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性功能正常=生育功能正常?醫揭35歲前不孕治療「成功率已僅剩3成」

by 商情中心
2023-05-25
in 優活健康網

對於婚後備孕規劃,你和伴侶有共識了嗎?33歲的林小姐從2年前開始備孕,初期不懂備孕知識的她,與丈夫一同鑽研生理週期、基礎體溫等知識,嘗試自然受孕未果後,便積極地和丈夫一起到生殖診所,進行精卵檢查,結果發現基礎荷爾蒙(AMH)數值雖良好,但丈夫精蟲活動力略低於平均值。

雖經歷過第1次人工授精失敗,讓林小姐猶豫著該不該繼續,但在過程當中,丈夫一直暖心鼓勵她、支持她,一起嘗試再次人工授精或其他療程。最後他們決定,接受政府補助的試管嬰兒療程,治療1年後,終於成功迎來兩人珍貴的兔年寶寶。

延伸閱讀:
我有「不孕症」嗎?醫師教你「2招」自我判斷

不孕治療觀念 男女有落差

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表示,不孕不只發生在女性,其實男女比各佔一半。但統計卻發現,男女對不孕症治療觀念落差大,包括男性對療程不積極、不順利就想停止療程等,而另一半態度與夫妻關係好壞,都會影響到不孕症治療的效率。她強調「男女雙方一同接受檢查治療,縮短治療時間,對於求子成功率相當重要」。

北榮婦女醫學部生殖內分泌不孕症主治醫師、中華民國生育醫學會理事長黃貞瑜表示,統計30~34歲夫妻,首次嘗試不孕症治療已36歲。相較於女性積極蒐集備孕資訊,男性觀念上最常見2大備孕迷思是「覺得還年輕,順其自然就好」、「不用考慮年齡因素,靠著生殖醫學技術就能成功生育」,甚至態度消極或抗拒檢查。

延伸閱讀:
試管嬰兒成功關鍵是什麼?專家解析療程「3大錯誤迷思」擺脫不孕

性功能正常 ≠ 生育功能正常

然而黃貞瑜指出,事實是男性在34歲後,精蟲數量、品質就開始下降,隨著空氣污染、暴露在有害化學物質或過熱環境中,都可能加劇降低男性生育能力;女性在37歲後,卵子量所剩不多。且根據統計,夫妻小於35歲不孕治療成功率有33%,超過40歲僅剩一半,42歲後更低於8%,顯示年齡仍是決定不孕治療成功率的重要關鍵。

「你還年輕,但你的生殖機能已經不年輕了!」黃貞瑜說明,男性性功能正常、女性外貌保持年輕,並不代表生育功能還正常,應盡早檢測,經醫師評估不同個案情況後給予建議。若女性子宮功能正常者,通常可先嘗試較溫和的人工受孕方式;若備孕年齡已高,生育能力與時間爭分奪秒,則可以優先考慮試管嬰兒,成功效率更高。

黃貞瑜強調,不管是備孕知識、接受時間及雙方態度上的落差,都會拖延不孕治療時間,可能導致療程中斷,甚至夫妻關係失和。呼籲備孕夫妻留意2大重點:

  • 若自然備孕1年無果,就要進行生育能力檢測;35歲後自然備孕,若6個月無果就要檢測
  • 從伴侶身上獲得情感支持,是統計不孕治療者排名第2的成功因素

不孕治療7成是高齡產婦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也表示,台灣女性生第1胎的平均年齡,已經超過32歲,顯示晚婚、晚育成為趨勢。為讓夫妻順利求子,自2021年7月起,政府擴大人工生殖補助計畫,至今已有逾5.6萬人次不孕夫妻受惠,總計誕生10,285名寶寶,成績僅次紐澳:

  • 健康的單胞胎率達88%
  • 單一植入和雙胚胎植入比例達94%
  • 足月出生嬰兒比例達75%

魏璽倫指出,在不孕症治療補助的人當中,超過7成都已經是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認為透過生殖醫學就能成功生子。然而,生育規劃必須及早進行,呼籲年輕夫妻儘早投入生育能力檢查,生育黃金期最好趕在30歲前,且絕對越早越好。

Previous Post

我該打帶狀皰疹疫苗嗎?「2種疫苗」哪一種適合我?醫教你這樣挑⋯

Next Post

「只要發作就像吃瀉藥」腸躁症有3型:腸胃太敏感,恐狂拉到脫水⋯

Related Posts

通靈人也講科學!《登出地球》Podcast從靈魂療癒到量子科學 帶你溫柔探索宇宙

通靈人也講科學!《登出地球》Podcast從靈魂療癒到量子科學 帶你溫柔探索宇宙

2025-08-07
血脂異常卻降不下來?新一代長效針劑突破治療瓶頸

血脂異常卻降不下來?新一代長效針劑突破治療瓶頸

2025-08-07
羅氏集團為兒童而走22年 全球愛心募款突破9億

羅氏集團為兒童而走22年 全球愛心募款突破9億

2025-08-04
34歲白領「三多一少」症狀檢查竟糖尿病腎病變 醫:5大表現一定要就醫

34歲白領「三多一少」症狀檢查竟糖尿病腎病變 醫:5大表現一定要就醫

2025-07-29
痘痘一直長怎麼辦?莊盈彥醫師:根源沒解決 怎樣擦藥都無效

痘痘一直長怎麼辦?莊盈彥醫師:根源沒解決 怎樣擦藥都無效

2025-07-28
巨年糕、炸G、辣鍋通通蔬食化 Yache 韓式蔬食翻炒味蕾

巨年糕、炸G、辣鍋通通蔬食化 Yache 韓式蔬食翻炒味蕾

2025-07-25
Next Post

「只要發作就像吃瀉藥」腸躁症有3型:腸胃太敏感,恐狂拉到脫水⋯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嘉縣560位長者C手遊故宮,走入國寶殿堂

嘉縣560位長者C手遊故宮,走入國寶殿堂

2025-08-09
屏縣府攜手全聯基金會辦理職場實境體驗 搭建弱勢家戶脫貧橋梁

屏縣府攜手全聯基金會辦理職場實境體驗 搭建弱勢家戶脫貧橋梁

2025-08-09
《芋直唱到不能唱的那一天》 蔡恩霖全創作演唱會 排灣族唱作人撒基努 首度個人專場 結合公益8/15高雄登場

《芋直唱到不能唱的那一天》 蔡恩霖全創作演唱會 排灣族唱作人撒基努 首度個人專場 結合公益8/15高雄登場

2025-08-09
駁二港灣邁向「人文科技新半島」 AI科研團隊進駐智慧高雄燈塔基地

駁二港灣邁向「人文科技新半島」 AI科研團隊進駐智慧高雄燈塔基地

2025-08-09
新市區西拉雅大道部分道路封閉 辦理箱涵緊急搶險作業

新市區西拉雅大道部分道路封閉 辦理箱涵緊急搶險作業

2025-08-09
藍白攜手反惡罷拚公投 林思銘懇託守護家園

藍白攜手反惡罷拚公投 林思銘懇託守護家園

2025-08-09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