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Advertisemen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海洋保育面面觀研討會 研商臺灣海洋30X30行動聯盟倡議

by 商情中心
2023-06-05
in 波新聞

波新聞─李至文/高雄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延續昨(3)日「潔淨海洋」主題,6月4日再以「健康棲地」為主軸,邀請11位講者以管理者、研究者以及私部門參與的角度,就海洋保護區(MPA)及其他有效區域保育措施(OECM)之國際趨勢、臺灣經驗、管理實例、未來展望等面向進行分享,海保署更邀請各單位夥伴共商成立臺灣海洋30X30行動聯盟。

海保署表示,今(4)日「健康棲地」主題是呼應2022年《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屆締約方大會》通過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的30X30等目標,建議各國至2030年實現至少30%的土地、內陸水域、沿海及海洋區域受到良好保護,有效復育全球30%的退化陸地與海洋生態系,並且回應《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7)與國家2050淨零排放路徑目標,結合公私協力推動以自然為本的「藍碳」保育與復育。

上午場的「30×30目標實踐之路」子題,是以劃設保護區與指認OECM建立具生態系保育概念的海洋保護區網絡為基礎,結合科學及社會面調查進行成效評鑑,並融合在地參與以及企業社會責任,達成參與式治理的保護區有效管理脈絡進行主題探討。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徐韶良處長分享國際海洋保護區大會IMPAC5會議所見,提出我國欲達成30×30目標在時間、空間、海洋保護區制度變革、創新科技以及國際參與上的挑戰與建議,並倡議爭取IMPAC7的舉辦權,以徹底扭轉國內對於海洋保育的重視度與氛圍;臺灣大學李玲玲教授藉由回顧國際上推動其他有效區域保育措施(OECM)之緣起,提醒OECM並不是官方保護區、確認其具有明確的地理空間、能夠有持續性的治理與管理、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就地保育等推動上易忽略之盲點,不宜為了充數而忽略真正的保育效果,並建議透過具生態系基礎的海洋空間規劃,將保育、永續利用以及共同參與進行系統性的思考,達到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物多樣性終極目標,提升大眾對 OECM正確認識及權益關係方參與的重要性;中山大學張懿教授分享其執行我國45處保護區成效評估之結果,分析各保護區管理困境,對症下藥投入資源,從而提升保護成效,以澎湖小門、宜蘭、金門古寧頭、小琉球的案例,分享僅保護特定物種、遊憩行為管理工具不足、以及地方居民參與度不足等面向,以全面禁捕、重新公告明確邊界、不同法規單位合作執法以及辦理公民科學家訓練工作坊等方法,有效改善保護區管理;宜蘭縣政府海洋及漁業發展所林芳民所長分享實務執行蘇澳、頭城以及東澳保護區管理經驗,透過資源調查監測、範圍重測、效益分析等工作,作為調整保護區範圍及保育對象的基礎,結合在地社區力量投入巡守工作,增進管理效益,並應用這些經驗於三仙礁及周邊海域的劃設前期作業,在漁民生計以及海洋保育平衡的前提進行保護區劃設,實踐我國30×30海洋保護藍圖,並透過影片呈現水下覆網與健康棲地的差異,讓與會者留下深刻印象;中油公司環保處黃志堅副處長以永安LNG接收站為例,分享多年嚴格管制下,港內珊瑚覆蓋率與物種類數高於其他西海岸區域的成果,甚至發現硨磲貝、柴山多杯珊瑚等物種,並提出應用港內穩定的海況優勢,未來作為珊瑚種原庫的構想,建議未劃設保護區卻具保育效益的區域,是未來盤點受保護海域的一個思考方向;最後則由海洋保育署楊蕙禎科長分享國際趨勢及作為,並提出臺灣30×30行動方案及聯盟構想,包含「提升既有保護區效能」(質)及「增加海域受保護面積」(量)二大執行策略與十項實質行動,並邀請各界共襄盛舉,一起努力達成健康棲地之願景。

在下午場的「臺灣生態系監測」子題部分,延續去年研討會談及的「藍碳」話題,更深化分享藍碳的企業社會責任,以及海草床、珊瑚、岩礁、濕地等各種藍碳生態系的保育及復育行動,擴大「藍碳」參與層面。中興大學林幸助終身特聘教授分享生物多樣性公約有關藍碳保育、自然解方以及企業社會責任之實踐方法;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澎湖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洗宜樂技工分享澎湖海草床之現況及復育工作進展,不但增裕漁業資源,更有助達到2050淨零排放目標;新北市政府俞怡君課長分享貢寮水產動植物繁殖保育區內,如何透過在地力量的參與,進行珊瑚復育及移植試驗,成為東北角海域珊瑚的復育基地、移植示範區及種源庫;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陳國勤研究員分享我國岩礁生態系現況盤點結果,說明岩礁生態系之生物多樣性不可取代之處;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林秉勳分署長,分享應用土地利用分類資料,整合土地類型與碳存量之量化關係,再參照聯合國數據盤點碳存量結果的經驗,亦分享透過里山里海、濕地友善產業以及濕地ESG策略的推動,擴大藍碳生態系保育行動的參與。

海保署進一步表示,30×30目標旨在各國共同努力在2030年前有效保護30%的海陸域生態系,反饋到台灣也同樣有賴海陸域合作才能達成,誠摯歡迎各界加入台灣海洋30×30行動聯盟。6月首場「2023海洋保育面面觀研討會」,以「潔淨海洋」與「健康棲地」為題反應相當熱烈。預告將在今年7月1、2日假臺灣大學舉辦的第2場研討會,分享「永續資源」與「海洋保育計畫與行動」主題,開放200名聽眾入場,預定於6月中旬在海保署官方網站及臉書粉絲專頁開放民眾報名,敬請期待,如未能現場參與之民眾,亦歡迎加入海保署臉書粉絲專頁收看線上直播。

Previous Post

詐騙新手法!誆生基位可改運 竹北警破獲詐團

Next Post

五彩粽飄香獻愛 健康營養迎端午

Related Posts

從家庭到工業水處理全面升級  佳津淨水科技健康好水人人可及

從家庭到工業水處理全面升級 佳津淨水科技健康好水人人可及

2024-07-02
放鬆就在好腳舍!高屏區高貴不貴的五星級足體養生體驗

放鬆就在好腳舍!高屏區高貴不貴的五星級足體養生體驗

2024-07-02
南星風雨- 中捷殺人事件與北捷殺人時隔10年 星座解析巧合點

南星風雨- 中捷殺人事件與北捷殺人時隔10年 星座解析巧合點

2024-06-08

112年體育運動精英獎今頒獎  高市謝元愷榮膺最佳新秀運動員獎傑出獎 高雄籃壇幕後推手劉錦池教練頒獲終身成就獎

2023-12-25

帕莎蒂娜聖誕爺爺傳遞祝福  今晨現身河堤國小發放手作餅乾迎佳節

2023-12-25

大仁科大協助提升霧臺鄉「機駁車司機」之人才培訓  推銷觀光產業 帶動人潮走訪部落

2023-12-25
Next Post

五彩粽飄香獻愛 健康營養迎端午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臺南重大投資突破4000億元-市長黃偉哲:全力加速企業落地、打造南方科技重鎮

臺南重大投資突破4000億元 市長黃偉哲:全力加速企業落地、打造南方科技重鎮

2025-05-15
2025臺南水域遊憩活動將啟動-首場5月24日大潭埤登場-結合市集展現地方魅力

2025臺南水域遊憩活動將啟動 首場5月24日大潭埤登場 結合市集展現地方魅力

2025-05-15
故宮國寶首次亮相澎湖!15件重量級文物來襲,不能錯過的歷史盛宴!

故宮國寶首次亮相澎湖!15件重量級文物來襲,不能錯過的歷史盛宴!

2025-05-15
世界級煙火秀震撼澎湖!lieto-fireworks璀璨煙火點亮夜空,吸引萬人齊聚

世界級煙火秀震撼澎湖!Lieto Fireworks璀璨煙火點亮夜空,吸引萬人齊聚

2025-05-15
澎湖縣議員許月里總質詢-縣長陳光復率府團隊前進西嶼會勘地方建設

澎湖縣議員許月里總質詢 縣長陳光復率府團隊前進西嶼會勘地方建設

2025-05-15
三軍總醫院-運動醫學暨智能恢復中心打造智慧再生醫療新標竿

三軍總醫院 運動醫學暨智能恢復中心打造智慧再生醫療新標竿

2025-05-15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