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Advertisemen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糖尿病「腎臟病變」中醫如何治療?醫揭病變「5階段」調理關鍵

by 商情中心
2023-06-22
in 優活健康網

許先生長年居住在美國,因為罹患糖尿病所以一直都在他的私人家庭醫師追蹤控制。大約6年前,體檢發現了小便檢查中有微量白蛋白尿,到了2年前白蛋白尿已經大幅增加,而且肌酸酐也開始上升,血壓也逐漸升高,家庭醫師只好提高用藥的劑量,並增加了降血壓藥。

許先生表示上個月檢查,糖化血色素(HbA1c)是7.1,肌酸酐(Cr)是2.3,腎絲球過濾率(GFR)是30.78,已經快要進入腎病變第4期了。雖然在美國醫師的控制下,糖尿病腎病變的惡化速度算慢,但看著數字越來越差,回台灣後才希望找中醫好好調理身體。

延伸閱讀:
糖尿病患「5警訊」注意!專家籲「當心腎病變」增14倍住院風險

糖尿病嚴重恐合併腎病變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中西醫師蔡易昌表示,糖尿病腎病變(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高血糖會造成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血管內皮產生發炎及破壞,導致腎絲球肥大、腎絲球基底膜增厚、內皮小洞消失、腎絲球系膜變多,隨著時間演變,血中蛋白質從血管外漏。

他進一步指出,接著會出現腎絲球系膜溶解、腎絲球的小動脈玻璃樣變性、腎絲球的瀰漫性硬化、腎小管間質纖維化等一連串的變化,且隨著高血糖的時間越久,傷害越多、越嚴重。

延伸閱讀:
腎臟病相關新聞健康專欄– 優活健康網

糖尿病腎病變分5期

蔡易昌指出,糖尿病患者併發腎臟病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0倍,大約30%的第一型糖尿病人,及40%的第二型糖尿病人,在發病15年內會發生糖尿病腎病變,如果加上根本沒在量血糖的診斷前時間,很多都會在診斷有糖尿病後的6~7年,出現腎病變。

糖尿病腎病變的病程可分為5期:

  • 第1期:腎絲球過濾速率增加,這個階段的腎臟功能依然正常,沒有明顯的症狀。
  • 第2期:又稱為靜止期,腎絲球已經開始出現病變,但這時期的尿液並未出現白蛋白。
  • 第3期:微量白蛋白尿期。腎絲球過濾速率依然正常,但腎絲球卻持續受到損害,尿液中則開始會有微量的白蛋白,尿液白蛋白排出量介於20~200毫克/分鐘。
  • 第4期:明顯尿蛋白時期。此時的尿蛋白會明顯增加,尿液中流失的白蛋白已經大於200毫克/分鐘。腎臟逐漸失去功能,血液中的尿素氮、肌酸酐增加,腎絲球過濾率明顯下降。
  • 第5期:進入末期的腎臟病變,也就是腎衰竭時期,腎絲球過濾率低於10毫升/分鐘。此時需要進行洗,也會出現貧血、水腫、血尿、倦怠的症狀。

糖尿病變因血糖控制不佳

蔡易昌說明,糖尿病腎病變,在中醫歸屬於「消渴」、「水氣」、「虛勞」、「關格」等範疇,中醫古籍《聖濟總錄》記載:「消渴病久,腎氣受傷,腎主水,腎氣虛衰,開闔不利,能為水腫。」另外,古籍《外台秘要》提到:「甚久病變或發癰疽或為水病。」指出糖尿病後期常出現的小血管病變,包括糖尿病周邊血管病變,以及糖尿病腎病變。

中醫認為先天元氣,除了每個人先天所帶來的基因之外,是需要依賴後天飲食營養的補充,如同中醫古籍《素問.經脈別論篇》所說:「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并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指出控制不良的血糖,在體內就是一種邪氣。

在中醫古籍《內經.素問.通評虛實論》提到:「凡治消癉仆擊,偏枯痿厥,氣滿發逆,肥貴人,則高梁之疾也。隔塞閉絕,上下不通,則暴憂之病也。暴厥而聾,偏塞閉不通,內氣暴薄也。不從內外中風之病,故瘦留著也。蹠跛,寒風濕之病也。」其中的「消癉」指的就是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的階段,長期的脾虛胃熱,郁而化火,之後引起氣散陰傷,陰損及陽,氣食少火,命火衰微,累及五臟。

蔡易昌解釋,這時就容易出現濕、濁、痰、瘀等病理產物,血瘀、痰濁、痰瘀互結及瘀濁化熱生毒,造成脈絡痹阻,而脈絡痺阻之後會造成臟腑運作功能失常,先天元氣無法獲得後天飲食的補充,開始出現一連串的臟腑虛損及併發症。

糖尿病腎病變的中醫治療

蔡易昌表示,糖尿病腎病變的病因,和先天稟賦不足、飲食不節、情志失調、勞倦太過有關,病位在腎,涉及五臟六腑。病機是本虛標實,本虛是氣陰兩虛、脾腎氣虛、五臟氣血陰陽俱虛;標實是血瘀、痰濁、水濕、濁毒、濕熱等。

其病程發展規律,為燥熱傷陰耗氣,氣陰或氣虛,演變成氣陰兩虛,再進入陰損及陽、陰陽兩虛,而瘀血、水濕、痰濁等標證貫穿糖尿病腎病整個發展過程,治療上也就是以此為基準。臨床上再搭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偏失,加以不同調理,可以達到慢慢改善腎病變的效果。

蔡易昌說明,許先生來看診時,是呈現脾腎陽虛的症狀,怕冷、少氣懶言、頭暈、腰痠、疲倦、腳微水腫、食慾差、腹悶、大便軟散、舌淡胖苔白滑、脈細弱。脾腎陽虛型的體質,在中後期的腎病變算是常見,不能直接使用一般常用於糖尿病及腎臟病的清熱解毒藥物,以免元氣更虛,避免胰臟及腎臟功能更差。

經過3個月的調理,陽虛的症狀改善許多,許先生感覺精神好轉、怕冷症狀緩解,這時的肌酸酐從2.3進步到2.0,腎絲球過濾率從30.78進步到36.16。再調理3個月後,Cr進步到1.6,腎絲球過濾率進步到46.78,尿液中的白蛋白排出量從352毫克/分鐘進步到182毫克/分鐘。回診時許先生說:「如果還在美國的話,可能已開始洗腎了。」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

Previous Post

事業巔峰患「乳癌」差點毀人生⋯陳郁如罹癌後才懂:不需要跟別人比

Next Post

茶飲加盟夯 珍世茶茶晶粿創始店超吸睛

Related Posts

2025春夏「耳下短髮」當道!短髮入門「5種清爽髮型」縮小臉部比例

2025春夏「耳下短髮」當道!短髮入門「5種清爽髮型」縮小臉部比例

2025-05-09
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徹夜難眠?靠健保給付小分子標靶藥物找回生活節奏

異位性皮膚炎癢到徹夜難眠?靠健保給付小分子標靶藥物找回生活節奏

2025-05-09
社交場合只會換名片?溝通教練「5方法」成功建立人脈:多準備故事

社交場合只會換名片?溝通教練「5方法」成功建立人脈:多準備故事

2025-05-09
現在的工作沒什麼前途,我該直接躺平嗎?心理師揭「1招」自我評估

現在的工作沒什麼前途,我該直接躺平嗎?心理師揭「1招」自我評估

2025-05-09
6歲童染「黴漿菌」高燒久咳⋯吃抗生素也沒用!醫揭「常見5症狀」

6歲童染「黴漿菌」高燒久咳⋯吃抗生素也沒用!醫揭「常見5症狀」

2025-05-09
「簡單伸展」就能擺脫蝴蝶袖!5個必學「瑜珈動作」消除手臂贅肉

「簡單伸展」就能擺脫蝴蝶袖!5個必學「瑜珈動作」消除手臂贅肉

2025-05-08
Next Post

茶飲加盟夯 珍世茶茶晶粿創始店超吸睛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采耳專業耳道清潔 擺脫耳朵油膩悶塞感

采耳專業耳道清潔 擺脫耳朵油膩悶塞感

2025-05-09
HPP滅菌技術還原鮮食營養 中台灣寵物食品守護毛孩健康

HPP滅菌技術還原鮮食營養 中台灣寵物食品守護毛孩健康

2025-05-09
新光投信募集發行新光美國電力基建息收ETF 5/13上市

新光投信募集發行新光美國電力基建息收ETF 5/13上市

2025-05-09
統振首季0.99元 4月業績續增

統振首季0.99元 4月業績續增

2025-05-09
玄大教學研討會首度聯合台灣應用日語學會-探究教育-ai-創新教學與日本就業市場

玄大教學研討會首度聯合台灣應用日語學會 探究教育 AI 創新教學與日本就業市場

2025-05-09
溫馨五月情-嘉縣警祝福警察媽媽母親節快樂

溫馨五月情 嘉縣警祝福警察媽媽母親節快樂

2025-05-09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