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Advertisemen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孩子生病讓她崩潰又自責⋯她經歷後才理解:照顧好自己也是一種責任

by 商情中心
2023-08-11
in 優活健康網

近幾年來,婦女罹患產後憂鬱症的比例直線上升,在台灣的盛行率甚至高達4成,且不限於新手媽媽。身為母親與心理諮商師,梁禎殷於《走過「心理陣痛」,一個心理師的產後憂鬱告白》一書中,分享心路歷程、提供專業建議,陪伴身受其苦的人走過「心理陣痛」,一起蛻變成更健康、成熟的母親。以下為原書摘文:

孩子一生病就感到絕望

當孩子生病時,我的心沉了下去。「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也許是因為沒幫孩子蓋好被子,也許是那天去了那裡,我應該要再小心一點才是⋯⋯」,當我看到孩子因鼻塞而掙扎時,感到很抱歉,這都是自己的錯。感覺就像一束非常鋒利的針,刺進了我的胸膛。

為了接受藥物治療而斷奶,是活下去的選擇,但也留下了後遺症。如果孩子生病了,我就會認為是不是自己太弱,還是因為母乳餵得不夠。雖然沒有數據可以驗證,但即使有,我也不會注意到。

延伸閱讀:
產後多久能有性生活?婦產醫曝至少●●週:「這件事」比孕前更重要

但難道只有愧疚感嗎?至少帶孩子去超市或文化中心,或是認識有孩子的朋友,一起聊天的放風時光是開心的,如果連這些事都無法做到,只能被綁在家裡的話,真的會非常絕望。孩子會更加哭鬧,不吃飯也不睡覺。好像在這個世界上,只剩我和孩子在房間裡搏鬥一樣,時間久了更令人沮喪,也更加疲憊,更想睡覺。

我竟然用「絕望」這個詞來形容這樣的事情。並不是說孩子得了不治之症,相信其他人聽見,一定會覺得我吃飽撐著沒事做,但那時我認為這就是全部。彷彿我將廣闊的世界置之一旁,活動的範圍只剩家裡,視野也被局限住了。

自從孩子住院後,我對孩子生病的跡象感到恐懼。「如果又住院了該怎麼辦?還有那狹窄的地方⋯⋯」,我也害怕和丈夫再次發生衝突。「我想要的,比丈夫能給我的還要多⋯⋯」,好險孩子沒有住院,雖然生病了,但能吃就好;雖然發燒了,只要不痙攣就好了。當孩子生病時,就會意識到無聊和沮喪的日常生活,是多麼地幸福和平靜。

我應該要做得更好,應該要更妥善地照顧,我錯過了,為什麼會這樣?這種自我批評在憂鬱感來臨時最為強烈。我在丈夫面前哭著反覆說道:「我很抱歉,感謝你忍受了無數次。」

我想告訴孩子:「如果你媽媽是別人,如果媽媽沒有產後憂鬱症,如果媽媽很會做菜的話,如果媽媽不自私的話,你會不會更幸福呢?」雖然想說我愛你,但「這麼憂鬱且自私的愛,真
的是對的嗎?用意志力也無法克服疲憊的體力,這真的是愛嗎?」當說出我愛你時,我對這種矛盾感到相當自責。這是種自我厭惡、自責、自我懷疑。

這種時候需要的是「自我憐憫」。自我憐憫是指在經歷痛苦時,不是嚴厲地責怪自己,而是溫和地照顧自己。前者對走出憂鬱並沒有任何幫助。

延伸閱讀:
生下小孩後,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醫揭「這因素」讓產後憂鬱更危險

照顧好自己是一種「責任」

納德.西格爾(Ronald D.Siegel)的《在心理治療中,智慧與慈悲的作用》(Wisdom And Compassion In Psychotherapy:Deepening Mindfulness In Clinical Practice)中說:「當知道憂鬱症從來不是自己的選擇,並理解不是自身的錯時,我們可以克服與懦弱、不恰當,或無價值感等相關的羞辱感和自我譴責。」還有「被愛、被體諒、被支持的感覺,是滿足和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那麼,誰能給予這份愛、關懷和支持呢?正是我們的家人、親戚、朋友和熟人、心理師,以及各種機構和服務。當中最重要的人,就是現在最愛的人,就是那個熱衷於照顧別人的人——我自己。

當忙於照顧孩子時,要如何以及何時照顧自己呢?可以花點時間來回想一下自己的感受和狀況,並寫下需要的內容。別忘了,你是一個需要被照顧的人,照顧好自己並不自私,而是責任,從長遠來看對孩子也有好處。

妮可.勒佩拉(Nicole LePera)在《全人療癒》(How to Do The Work: Recognize Your Patterns, Heal From Your Past, and Create Your Self)中說道:
「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花時間和精力照顧好自己。」

孩子會將和父母的相處過程,經由共同調節內化成自己的一部分。「如果不對自己表現出慈悲,我也不可能對你(他人)表現出真誠的慈悲。」要知道真正的慈悲是什麼,才能對他人投以慈悲的目光。我們為何總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呢?

陪伴我們時間最長的,就是我們自己,因此得對自己寬容、厚道。你必須給自己一些愛、安慰和鼓勵的話。作為世界上最可愛孩子的母親,你值得這份愛。

(本文摘自/走過「心理陣痛」,一個心理師的產後憂鬱告白:我是媽媽,但我也還想當自己/好的文化)

Previous Post

肩頸僵硬、痠痛竟不是落枕!醫揭頸椎「退化性關節炎」永久傷神經

Next Post

隆乳後最怕「莢膜攣縮」變石頭奶!名醫林靜芸揭真相:恐因「它」導致

Related Posts

洗澡也能改善失眠?專家授「正念淋浴」4步驟:學會接納當下情緒

洗澡也能改善失眠?專家授「正念淋浴」4步驟:學會接納當下情緒

2025-05-17
減重飲食這樣吃最有效!實證醫學力推的10大減重飲食法則與成效分析

減重飲食這樣吃最有效!實證醫學力推的10大減重飲食法則與成效分析

2025-05-17
腎結石、膀胱結石⋯好發男性40歲後!醫示警:「肥胖女性」風險更高

腎結石、膀胱結石⋯好發男性40歲後!醫示警:「肥胖女性」風險更高

2025-05-17
2050年全球癌症將破3,500萬例 BeOne Medicines攜國際藥廠設台研發 縮短亞洲3年新藥差距

2050年全球癌症將破3,500萬例 BeOne Medicines攜國際藥廠設台研發 縮短亞洲3年新藥差距

2025-05-17
中醫跨界助力世壯運 北市中醫師公會推動「動以養生」公益義診

中醫跨界助力世壯運 北市中醫師公會推動「動以養生」公益義診

2025-05-17
眼睛出現飛蚊、閃光⋯當心視網膜剝離前兆!醫列「6大高風險族群」

眼睛出現飛蚊、閃光⋯當心視網膜剝離前兆!醫列「6大高風險族群」

2025-05-16
Next Post

隆乳後最怕「莢膜攣縮」變石頭奶!名醫林靜芸揭真相:恐因「它」導致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臺灣童裝龍頭麗嬰房關閉廠房、虧損累計逾6億 門市驟減近八成 經營前景面臨不確定性

臺灣童裝龍頭麗嬰房關閉廠房、虧損累計逾6億 門市驟減近八成 經營前景面臨不確定性

2025-05-17
不降價賣不掉!他曝八德「這類賣方」市場敏銳度高:房市不再瘋狂

不降價賣不掉!他曝八德「這類賣方」市場敏銳度高:房市不再瘋狂

2025-05-17
小心「剛性需求被扭轉」不想買房!張建一預測房價下修「更明顯時機」

小心「剛性需求被扭轉」不想買房!張建一預測房價下修「更明顯時機」

2025-05-17
新北淡海國小 全面啟用智慧E化綠建築新校園

新北淡海國小 全面啟用智慧E化綠建築新校園

2025-05-17
新手爸媽必看!親子宅「裝潢5大指南」佈置簡單又容易

新手爸媽必看!親子宅「裝潢5大指南」佈置簡單又容易

2025-05-17
房東不給時間搬家…租約一到可趕走房客?房仲曝「到期前X月」再找房最適合

房東不給時間搬家…租約一到可趕走房客?房仲曝「到期前X月」再找房最適合

2025-05-17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