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別忽視,哪些胸痛胸悶症狀需要立即就醫

by 廖家瑜
2023-11-22
in 健康, 健康衛教, 醫療資訊

記者廖健康/台中報導

胸悶胸痛時,一般人大多認為是心臟問題,其實胸悶胸痛的成因很多,並非全是心臟病所致,除心臟疾病之外,如肺部疾病、胃部疾病,以及壓力與焦慮的心理狀態,都可能促發胸悶與胸痛的產生。

進一步而言,輕微胸悶痛的感覺,可能是胃食道逆流,嚴重胸痛可能為主動脈剝離、急性心肌梗塞等警訊,建議民眾當感到胸痛或胸悶時,先坐下並觀察疼痛位置、時間長度、實際感受,觀察時間3分鐘,若3分鐘後仍感覺不適,請盡速就醫診治,以避免誤判而錯失黃金治療時間。

一般而言,胸悶胸痛的症狀,最常診斷為心臟病,也是俗稱「心絞痛」,心絞痛的悶痛感,通常都是瞬間痛起來,這種悶痛常會緊縮,像是胸口被掐住一樣,這種緊繃的感覺可能會延伸到下巴或左邊肩膀,而且會有喘、冒冷汗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心臟疾病。最常見的情況是在運動時,或比較疲累的時候突然發生。

從胸痛或胸悶的位置,可預判身體可能會發生的疾病,經由人體圖示的紅色區塊所呈現的疼痛位置,大致分為1.胸部中間部位;2.左胸,以及3.左右胸交互疼痛三部分,其可能主要的病況依序為:胃食道逆流、主動脈剝離與壓力緊張所致。若感覺刺痛、位置清楚、時間較短,較可能神經肌肉痛。神經肌肉痛是常見的胸痛原因之一,主要原因是出自於體位變化所起,例如長時間埋頭寫字、閱讀、打電動等,以刺痛為主要的表現,且位置清楚,時間往往較短。此等情況一般不用太擔心,待時間片刻緩解即可。

其次,若悶痛點或感覺大致在胸腔中間,其位置無法精確指出,則可能有很大的機率為胃食道逆流是,建議尋求胃腸肝膽科醫師進一步檢查,若確定是胃食道逆流產生的悶痛感,建議立即改善生活模式,避免攝取過多咖啡與甜食,相對症狀會有所改善。

另一種不能忽視的悶痛表現,若疼痛時間較長,好發位置模糊外,常見於胸部外側區域,則很可能是氣胸或肋膜問題所致。因為肺部痛覺神經較少,大多因心臟、神經肌肉引起,若肺部出現疼痛,多半肺部已出現破洞、氣胸、或是肋膜積水。此情況雖非出於心臟,但會影響呼吸,且有致命風險。其中特別是「自發性氣胸」,好發於年輕的高瘦男性,輕微氣胸症狀為喘不過氣,嚴重時會出現頭暈、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症,需要立即就醫治療,否則一樣會有生命危險。

哪些胸痛胸悶症狀需立即就醫

  • 心血管疾病

是比較嚴重的胸痛成因,通常是胸悶、感覺有如胸口壓大石(醫學稱為心絞痛),有致命可能,例如:冠狀動脈心臟病、心肌梗塞、主動脈剝離等,其中,心肌梗塞與主動脈剝離是最不能被輕忽的重大疾病。

  • 肺部相關疾病

常伴隨喘,例如:氣喘、肺栓塞、肺部急症、肺阻塞(慢性阻塞性肺病,英文簡稱COPD)等,嚴重時會導致呼吸困難,也有生命危險。其中,肺栓塞比較特殊,主要是由於下肢靜脈的血栓引起肺部血管堵塞導致,與其他肺部疾病有明顯的不同。

  • 消化道疾病

常見是由胃食道逆流引起,導致食道發炎,出現火燒心的感覺。

  • 肌肉拉傷與骨骼挫傷

這也是常見的胸悶或胸痛成因,且算是較不嚴重的胸悶或胸痛。

別忽視,哪些胸痛胸悶症狀需要立即就醫

Tags: 胸痛胸悶
Previous Post

慢性攝護腺發炎會好嗎?常見三大症狀

Next Post

面對廣告成本上升與新資安挑戰 「LRMN」成關鍵解決方案!

Related Posts

2025「腎鬥士永恆保衛戰」第二屆盛大登場 推動創新遊戲化學習平台 落實腎病防治教育向下扎根

2025「腎鬥士永恆保衛戰」第二屆盛大登場 推動創新遊戲化學習平台 落實腎病防治教育向下扎根

2025-08-13
台灣之光名揚世界!陳沅昌總裁再傳捷報獲頒吉雷斯獎

台灣之光名揚世界!陳沅昌總裁再傳捷報獲頒吉雷斯獎

2025-08-12
《優活問問》攝護腺肥大要就醫嗎?醫揭症狀與治療 出現血尿千萬別拖

《優活問問》攝護腺肥大要就醫嗎?醫揭症狀與治療 出現血尿千萬別拖

2025-08-11
「BIOMED-X」盛大登場 助攻生醫產業生態系

「BIOMED-X」盛大登場 助攻生醫產業生態系

2025-08-07
AI 揮桿感測器「個人隨身教練」助力精準擊球

AI 揮桿感測器「個人隨身教練」助力精準擊球

2025-08-07
通靈人也講科學!《登出地球》Podcast從靈魂療癒到量子科學 帶你溫柔探索宇宙

通靈人也講科學!《登出地球》Podcast從靈魂療癒到量子科學 帶你溫柔探索宇宙

2025-08-07
Next Post

面對廣告成本上升與新資安挑戰 「LRMN」成關鍵解決方案!

最新新聞

雨幕下的海島探索- 東嶼坪嶼海陸探奇教師研習圓滿完成

雨幕下的海島探索- 東嶼坪嶼海陸探奇教師研習圓滿完成

2025-08-14
阿里山林鐵8/14持續停駛 復駛時間另行公告

阿里山林鐵8/14持續停駛 復駛時間另行公告

2025-08-14
低碳建築再升級減碳實踐邁新里程

低碳建築再升級減碳實踐邁新里程

2025-08-14
颱風頻襲 盛齊推動分散式儲能系統 強化供電韌性

颱風頻襲 盛齊推動分散式儲能系統 強化供電韌性

2025-08-13
中鋼公司攜手產業夥伴 穩健因應挑戰 強化產業韌性

中鋼公司攜手產業夥伴 穩健因應挑戰 強化產業韌性

2025-08-13
楊柳颱風來襲前夕 賴瑞隆視察排水防洪設施 並解決各低窪地區問題

楊柳颱風來襲前夕 賴瑞隆視察排水防洪設施 並解決各低窪地區問題

2025-08-13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