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高敏感」等於內向害羞嗎?專家解析「內向者VS高敏人」兩者差別

by 商情中心
2024-08-01
in 優活健康網
「高敏感」等於內向害羞嗎?專家解析「內向者vs高敏人」兩者差別

「高敏感」等於內向害羞嗎?專家解析「內向者VS高敏人」兩者差別

近年來大眾開始注意「高敏人」的性格傾向,其實高敏人和內向者還是有些許差別。日本企業講稿寫手、溝通指導師蔭山洋介,於《安靜,也可以很有感染力》一書中,透過實用的方法破除內向者的心理障礙,將內斂、機敏、觀察入微的潛在性格,化為溝通優勢。以下為原書摘文:

內向者不一定內向,也未必話很少

統整內向者的性格特徵,粗略而言就是缺乏自信、不敢拒絕、不敢表達想法。很多人聽到內向者,腦中浮現的是獨自窩在教室角落看書、沉默寡言的同學,或是整天沉浸在二次元世界裡,戴著厚重眼鏡,一說話就滿臉通紅、容易害羞的角色。

但所謂的「內向者」,並不是指個性上的「內向」。當然也有個性內向的內向者,但有很多內向者卻出乎意料地活潑開朗,甚至從外表完全看不出「不擅表達」。

內向者中不乏開朗活潑、人見人愛的模範生,也有從事講師或大眾人物的人。不擅長在人群前發表談話的內向者,只要克服困境,往往能有比他人更出色的表現。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內向者會出於想克服自身缺點,故意選擇不拿手的工作,實際上卻為此懊惱不已。

換句話說,內向者很難從外表判斷,因為內向者、善於社交者——這兩者有可能同時存在。反過來看,有些人即使外表看起來文靜內向,卻有著堅定的心靈,能夠確實述說意見,或是用繪
畫、音樂等方式來充分表達自我意識。

我們不應該從外在來判斷自己或別人是不是屬於內向者,而是要從內心的自信程度,以及生活中是否因此感到困難的角度來推論。

內向者與高敏感族的共通點

近年來大眾開始關注到名為「高敏感」(HSP)的性格傾向。高敏感是美國臨床深層心理學的伊蓮‧艾倫(Elaine Aron)博士所提出的一種性格特徵。一般而言,高敏感大致有兩種特徵,其中一個是敏感度,也就是特別容易放大五感所接收到的刺激。

視覺敏感的人走在街上,會接收到各種招牌的資訊轟炸,或是因為超市裡源源襲來的商品標籤、廣告宣傳等訊息而頭暈眼花。不光是視覺,有些人在聽覺、味覺、嗅覺、觸覺等方面也有相同的敏感情況。

除此之外,高敏感族也容易受到別人的情緒影響,倘若身邊有人焦躁不安,他們便會在意得無法專心做自己的事,也比其他人更容易察覺到枝微末節的變化,或是經常為藝術作品深深感動。

高敏感族對外在刺激相對敏銳,「容易受到他人情緒波動影響」這一項特徵,與內向者的特徵有部分重疊。此外,每當閱讀有關高敏感的書籍或網路資訊時,經常可以看見「缺乏自信」、「無法拒絕別人」、「不敢表達想法」等相關內容。那麼,內向者就是高敏感族群嗎?

直接從結論來說,內向者並不是高敏感族。根據由身兼東京大學特別研究專員、日本學術振興會特別研究員PD(博士後研究員)、心理學博士的飯村周平先生所營運的網站「Japan Sensitivity Research」中,針對「高敏感族受到別人請託時是否往往難以拒絕」的提問,答覆如下:

「並沒有相關證據顯示高敏感族有此傾向。這是許多人對『高敏感』的錯誤看法,間接助長民眾將此項特徵貼上高敏感族群的標籤。另外也有人提到高敏感族沒有自我思想,沒有自我主張,事實上也沒有實際證據支持這種說法。」(2021年1月)

換句話說,在普遍認知的高敏感族特徵中,有關「缺乏自我意識」這一點,其實與高敏感族沒有直接關聯。從定義上來看,「高敏感成人(Highly Sensitive Person)或是高敏感兒童
(Highly Sensitive Child),都是指對於環境感受性特別高的一種族群類別,也可說是性格標籤。他們不一定會因此『生活艱困』,只是『無論好壞都容易受到影響』。」高敏感一詞只是用於形容對事物的敏感度及影響程度,其中並未包含是否擁有自我主張。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在心思細膩的高敏感者及缺乏自信的內向者間,畫出一條明確的區隔線,高敏感者不等於內向者。

那「高敏感族缺乏自信」的說法談何而來?我以圖一來表示高敏感族跟內向者之間的關係。左邊的橢圓代表高敏感者,右邊的橢圓代表內向者,中間重疊的區域則是同時具有高敏感及內向者特徵的人,我們暫且稱之為「高敏感內向者」。

內向者與高敏感族的差別

一般大眾經常誤以為左右兩個橢圓都屬於高敏感族的特徵,實際上並非如此。高敏感族不一定會因高敏感而困擾,但內向者多半深受自己的性格所苦。換句話說,高敏感內向者的煩惱並非出於心思敏銳,而是因為缺乏自信導致。既然如此,我們就不能用「積極把自己放在優先順位」這種克服高敏感的方法來解套,而是要尋求擺脫內向者性格的辦法。

(本文摘自/安靜,也可以很有感染力:不必能言善道,也能精準溝通、發揮影響力/財經傳訊)


8月夯運動!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發送訊息「台灣選手加油!」給小編,點取連結下載「全身復健運動|懶人包」,一起動起來吧!

Previous Post

說話不拐彎抹角,是最好的溝通方式?哈佛名講師:直說反而妨礙溝通

Next Post

國際教育組織「遠山呼喚」 根植世界偏鄉 創造在地NGO

Related Posts

守護家人聽力健康 中醫師教你預防中耳炎 掌握症狀與居家薰蒸妙方

守護家人聽力健康 中醫師教你預防中耳炎 掌握症狀與居家薰蒸妙方

2025-08-20
同步結合治療與監測 童綜合醫院打造癌症精準放療新篇章

同步結合治療與監測 童綜合醫院打造癌症精準放療新篇章

2025-08-14
自律神經失調非真病症而是症候群 中醫從肝主疏泄陰陽失衡角度辨證論治效果佳

自律神經失調非真病症而是症候群 中醫從肝主疏泄陰陽失衡角度辨證論治效果佳

2025-08-13
2025「腎鬥士永恆保衛戰」第二屆盛大登場 推動創新遊戲化學習平台 落實腎病防治教育向下扎根

2025「腎鬥士永恆保衛戰」第二屆盛大登場 推動創新遊戲化學習平台 落實腎病防治教育向下扎根

2025-08-13
《優活問問》攝護腺肥大要就醫嗎?醫揭症狀與治療 出現血尿千萬別拖

《優活問問》攝護腺肥大要就醫嗎?醫揭症狀與治療 出現血尿千萬別拖

2025-08-11
通靈人也講科學!《登出地球》Podcast從靈魂療癒到量子科學 帶你溫柔探索宇宙

通靈人也講科學!《登出地球》Podcast從靈魂療癒到量子科學 帶你溫柔探索宇宙

2025-08-07
Next Post

國際教育組織「遠山呼喚」 根植世界偏鄉 創造在地NGO

最新新聞

2025嘉義市購物節發票登錄破4億 買房也能中獎掀熱潮

2025嘉義市購物節發票登錄破4億 買房也能中獎掀熱潮

2025-08-22
823挺核三延役 花蓮宣講會湧入支持民眾》 傅崐萁:守護產業、家庭、台灣未來

823挺核三延役 花蓮宣講會湧入支持民眾》 傅崐萁:守護產業、家庭、台灣未來

2025-08-22
遠雄悅來大飯店「悅 Moon月藏山海」中秋禮盒與主愛之家公益結盟 支持更生人重建之路 傳遞社會關懷與永續精神

遠雄悅來大飯店「悅 Moon月藏山海」中秋禮盒與主愛之家公益結盟 支持更生人重建之路 傳遞社會關懷與永續精神

2025-08-22
出口重挫!日本汽車7月對美出口暴跌近三成 關稅效應恐拖累經濟

出口重挫!日本汽車7月對美出口暴跌近三成 關稅效應恐拖累經濟

2025-08-22
安平—澎湖馬公觀光航線旅行同業踩線 體驗台南夏日新玩法 開拓跳島旅遊新視界

安平—澎湖馬公觀光航線旅行同業踩線 體驗台南夏日新玩法 開拓跳島旅遊新視界

2025-08-22
「世紀騙局?」川普抨擊風電、太陽能發電 能源成本飆升掀政策爭議

「世紀騙局?」川普抨擊風電、太陽能發電 能源成本飆升掀政策爭議

2025-08-22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