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新聞中心/花蓮報導
針對近日媒體大幅報導花蓮縣地方稅務局課徵礦石稅掀起熱議事件,花蓮縣納稅者權利保護協會強調縣府調漲礦石稅的行為均依法律程序辦理,並表示在整個調漲及課徵爭議調解過程中雖有些小瑕疵,但目前尚未發現有任何具體的不法情事。該協會的說明不僅是為了捍衛納稅者的權益,更是希望引導社會正確理解礦石稅調漲的背景與意義。
### 合法合規的調漲過程
花蓮縣納稅者權利保護協會指出,礦石稅的調漲是由花蓮縣議會提案發起、經三讀透過的結果。依據地方自治法相關規定,縣府在進行礦石稅作業時,必須遵循合規程式。協會強調,該次的調整完全符合相關法律要求,包括向中央政府的報批過程。
根據過去的記錄,礦石稅的調漲背景可追溯至2016年的《看見臺灣》紀錄片,該片引發了民眾對於山林生態環保的高度關注。隨著社會對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大眾開始意識到礦石開採對生態的危害,並呼籲對此管理應加強。於是在105年,花蓮縣議會在第18屆第3次臨時大會時,由23位議員連署提出提高礦石稅至每公噸100元的建議。經過討論與協商,最終於第10次臨時大會議決課徵標準提高為每公噸70元,充分展現了議會的共識與支援。
### 嚴密的立法程式
在礦石稅調漲的整個過程中,花蓮縣政府與議會完全遵循地方自治條例的精神,辦理相關事宜。首先,議會經過三讀立法程式後,將調漲案提交至中央各相關部門,包含財政部、經濟部、內政部及行政院主計總處進行適法性審查。經濟部在也說明中針對臺灣區石礦業同業公會及水泥工業同業公會徵詢意見,並獲得支援。最終,經財政部准予備查後施行,整個程式嚴謹完備,不容置疑。
### 業者的反應與支援
在花蓮縣境內,目前有約26到30家礦石廠商,主要大戶包括亞泥、臺泥及福安等公司。根據資料顯示,亞泥的市佔率約為33%,臺泥則為38%,而福安佔13%。這三家公司合計共佔據花蓮礦業市場的85%。值得注意的是,自105年以來,這些大型業者已繳納約35億1,757萬元的稅款,並且從未提出行政救濟,表現出積極遵從納稅義務的良好態度。他們公開表示支援並維護花蓮縣開徵礦石稅的行為,展現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感。
### 確保資源合理運用
礦石稅的調漲不僅是財政收入的增加,還有助於花蓮縣的可持續發展。所徵收的礦石稅款主要用於花蓮全縣13個鄉鎮市的社會福利、教育文化、健康衛生及基礎建設等多元面向,讓全體鄉親得以受惠。根據「花蓮縣礦石開採特別稅補助鄉鎮市分配辦法」,這些稅款會依據比例直接撥入各鄉鎮市公所,供地方政府自行運用,惠及民眾的生活。
### 採取靈活政策以回饋社會
此外,礦石稅的用途不僅限於社會福利與教育預算,還包括環境保護與基礎設施改善方面。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地方政府也逐漸重視對環境進行復育的措施。這些收入將有助於推動多元的地方建設計劃,提升花蓮的生活品質,並滿足民眾對於美好生活的期待。
面對媒體對花蓮縣礦石稅的各種報導和討論,花蓮縣納稅者權利保護協會感性的說,縣府的調漲行為是於法有據的,且在全過程中維持透明度,促進社會的理解。該協會希望透過這次機會能讓社會大眾更加明白礦石稅的調整不僅是財政收入的增加,更是環境保護與社會建設的重要依據,並期待花蓮縣能夠在合理利用資源的同時,持續促進社會發展,造福每一位花蓮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