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邁入中年常感到迷惘失落,該如何應對中年危機?日本知名精神科醫師清水研於《活出真我的中年人生課》一書中,融合心理諮商、個人經歷、生命觀和豐富個案的分享,見證生命無常所帶來的啟發,不僅可作為因應中年失落的處方箋,更為每個渴望活得自在的人提供心靈滋養與方向。以下為原書摘文:
當陷入中年失落
癌症患者與其遺族,的確是以直截了當的方式失去了重要的人事物。反觀陷入中年危機的人,雖然逐漸失去自信和樂觀的前景,卻毫無自覺,結果就是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內心隱約懷抱著不安與空虛。
換言之,所有人都會面對失去,只是,癌症患者更容易注意到失落, 而中年危機者則否。這樣的細小差異帶來了很大的區別。因此,處理中年危機,是我們主動培養心理韌性,打造面對失去也不受挫的心態關鍵。
訣竅有幾個,重點就是把注意力擺在「盡早放下導致中年危機發生的幻想」——正視自己的衰老與死亡。這種建議乍聽下或許讓人不舒服,但改變看待「今天」的方式,此刻就會瞬間變得閃閃發亮。
近年來,「百歲人生」這句話,大家都喊得很順口,聽起來有健康長壽的樂觀意象。但你如果相信這句話,將來就得面對想像與現實出現落差的痛苦。
2016年的統計資料顯示,日本人能夠正常過上日常生活的健康壽命,男性平均是72歲,而女性平均是75歲。所以事實上,我們或許更早就會體驗到衰老與生病的到來。我自己再過20年就滿72歲了。20年有多長?回想自己20年前發生的事,似乎已經過了許久,又好像沒有太久。但我覺得時間一年比一年過得快,所以抵達健康壽命終點的時間,或許比想像中更為短暫。
好好想像死亡
除此之外,我會刻意去想像自己「未來的死」與「過去的死」。關於「未來的死」,我想像自己將死之前,躺在床上無法動彈,凝視著天花板度過每一天的模樣。雖然不清楚這種情景什麼時候發生,但我相信這一天必然會到來。
接著,我故意假設這件事會在1年之後發生。1年後臥病在床的自己,回頭看看現在的自己,很羨慕此刻身體還能夠行動自如。這讓我對原本覺得無趣的今天,有了不一樣的看法。在公園樹木間灑落的陽光下散步的時光、與朋友閒聊暢飲的時光、在浴室舒服泡澡的時光,全都變得值得珍惜。
我也很重視自己對於「過去的死」的想像。當我還是個學生時,曾因開車技術太差而出了一場嚴重的車禍,差點死掉。回想起那次的經歷,就讓我寒毛直豎。但每次憶起當時的狀況,多次面對那段記憶,我會提醒自己:我很可能死在那個時候。
經歷過令人遍體生寒的記憶,你會深深感受此刻正活著、而且還多活了這麼長的時間,實在非常慶幸。假如各位也有「如果當時那樣,我或許早就沒命了」的經驗,請好好珍惜那段記憶。
要去面對不好的回憶,一開始或許很痛苦,但像我這樣,試圖從中找到感動之處,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好好想像未來與過去的死亡,可以幫助我們意識到「人生終有時, 而且或許會突然結束」的可能性。這些方式都能幫助我們打碎「我很健康,我還能一直奮鬥下去」的幻想。
面對死亡的方法
「正視自己的死亡」,對於總是避談死亡的人來說或許很可怕,但為了消除恐懼而避免思考死亡,只能當成一種表面的應急方式,而且這種作法也只在沒那麼需要正視死亡時才有效。所以,一旦你陷入不得不經常思考死亡的困境——例如生病,逃避刻意不去碰觸的這招,就派不上用場了。
罹患癌症等攸關性命的疾病,或者失去了重要的人,這類經驗會讓我們正視死亡議題,從「避免思考死亡」的表象對應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對應,那就是好好面對並思考死亡。年紀愈大,思考死亡的機會也愈加頻繁,你無法永遠逃避下去。好好思考死亡,能夠改變你原本忌諱的恐怖印象。在我的工作中,很多患者都教會了我一件事,那就是,好好正視死亡,就是思考如何好好活著。
那麼,面對死亡,我們需要思考些什麼?關於這點,在心理學研究中已有某種程度的答案,我將涉及死亡的問題分成3大類,幫助各位容易理解。這3大類問題各有各的對應方式,如果任由概念模糊而不去釐清,反而會出現莫名的不安與恐懼。但在仔細思考死亡問題的過程中,你會發現自己已經做好了準備,對死亡的恐懼也逐漸改觀。
面對死前的痛苦
第1種「害怕死亡來臨前的過程」,是指對於生理身體痛楚的擔憂。比方說:我聽說癌症惡化會很痛苦,在我死之前,會有什麼樣的痛苦在等著我?
罹患癌症的人多半擔心這點,許多人說,比起死亡本身,死前遭受的痛苦更令他們不安。以癌症來說,過去的確有很多新聞報導、小說或電影會強調一個印象:罹癌之後,等待主角的就是悲壯的抗癌生活,難怪一般人會擔心不已。不過,近年來這種狀況已經大幅改變了。
舉例來說,我每天都會到住院大樓去巡房,整棟樓不時見到患者與家人和樂融融談天說笑的樣子,護理師和醫師等醫療人員也面帶笑容,住院樓裡並沒有想像中到處充斥著沉重苦悶的氣氛。當然,這些病患面臨各式各樣的痛苦,有些人也會在精神上被逼得走投無路;但親自到醫院現場走一趟就知道,與「悲壯的抗癌生活」的刻板印象截然不同。
那麼,死亡之前的痛苦,實際上是指什麼?在國立癌症研究中心提供給一般大眾的癌症資訊服務中,介紹「癌症療養」與「緩和醫療」相關的項目具體提到:以目前的醫療品質,癌症所帶來的身體疼痛,多半能透過正確使用止痛藥來解決。
此外,現今舒緩疼痛的技術緩和醫療已經大有進步,疼痛能得到各種類型的協助。而且近年來,連癌症之外的疾病也會採取緩和醫療來減緩身體的疼痛,甚至居家醫療也有顯著的進展,這表示生病的人能在家療養,並獲得醫療與照護制度的照顧。
所以,如果你缺乏相關認識,腦子就會不斷想像悲慘的畫面,然後陷入永無止盡的擔心。實際上,只要擁有正確的知識,知道如何緩解痛苦,面對死亡之前的階段就能安心不少。
(本文摘自/活出真我的中年人生課:心理腫瘤科名醫超越失落與無常的生命洞察/遠流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