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最大聲/高雄報導
樹德科技大學設計創新與經營研究所(設創所)在張怡棻老師指導下,攜手左營建業新村「光的院子文創推廣協會」,推動融合專業性與在地實踐服務學習課程。此次課程以符號學為出發點,透過實地參與,引導學生探索眷村文化的象徵意涵,深入理解社區記憶的承載方式。
在課程過程中,師生團隊走入建業新村,探訪「丈引小院」、「光的院子」等眷村空間再利用據點,透過主理人導覽與場域觀察,實地體驗眷村文化保存的實踐脈絡。活動安排包含眷村導覽、梅酒釀製前置作業、社區空間維護與文化記憶整理等內容,讓學生從多元角度理解文化行動的深層價值。
協會特別安排學生與在地知名文化空間「梅琴洋行」合作,參與梅酒釀造的前置作業。學生們透過分組任務與長者對談,不僅學習手作技藝,更深入了解眷村文化中蘊含的精神核心與生活智慧。部分學生反映,透過此次參與看見眷村建築所蘊含的歷史與設計巧思,感受到老屋中融合日治與戰後記憶的獨特氛圍,也在與社區長輩的互動中體會到人情的溫度與社區的包容。
還有部分學生表示,此次的服務學習課程不僅是知識的學習,更是情感的連結與責任感的培養。從秤糖包、洗梅子到文化導覽與空間維護,每一個任務體驗都讓他們學會了溝通、分工與團隊協作的重要,也讓他們明白文化保存不應僅止於保存物件,而應透過設計與生活賦予其新的生命力。
張怡棻老師強調,專業性服務學習課程不僅是學術延伸,更是青年學子理解社會、投入社會的實踐橋樑。未來將持續與在地協會如光的院子及商家如梅琴洋行等跨域合作,讓學生有機會走入真實社區,從中體會文化行動的力量與價值。
▲服務學習課程團體照。圖/樹科大提供
▲梅酒體驗活動為課程讓學生體驗眷村文化的溫度和情感。圖/樹科大提供
▲師生團隊於建業新村眷村民宿聽取主理人分享經驗。圖/樹科大提供
▲指導老師張怡棻(中)希望透過服務學習課程,讓學生吸收更多實務經驗。圖/樹科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