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9旬長者也可「在家洗腎」!長庚研究揭「腹膜透析」降心血管死亡風險

by 商情中心
2025-06-19
in 優活健康網
9旬長者也可「在家洗腎」!長庚研究揭「腹膜透析」降心血管死亡風險

台灣目前洗腎總人口數將近10萬人,其中多數病患選擇在醫院接受血液透析。但林口長庚醫院近日公布一項高齡新發洗腎患者研究結果顯示,與血液透析相比,採用居家腹膜透析可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有效減少住院次數與死亡率。醫師指出,研究成果打破「腹膜透析只能年輕人做」的迷思,衛福部健保署更投入4.3億元專款,鼓勵民眾使用居家腹膜透析。

不只年輕人,高齡者也可用腹膜透析

林口長庚醫院腹膜透析科主任張明揚表示,目前林口長庚醫院約有380名居家腹膜透析病友,其中65歲以上約占四分之一,許多洗腎病患及家屬存在刻板印象,總以為只有年輕病患才適合使用居家腹膜透析,55歲以上就不太適合,但其實是錯誤迷思。

「事實上,只要有適當的支持系統與照護團隊,年長者一樣能正確操作透析裝置,在家中安心完成治療。」張明揚說明,現在高齡洗腎病患越來越多,平均透析起始年齡已達68歲,如何設置完整醫療配套措施,以及教導高齡患者自行正確使用輔具,成為需要重新思考的治療方式。

現年93歲的于阿公因長期服止痛藥導致腎功能惡化,後來在醫師建議下選擇居家腹膜透析,採用夜間睡眠時倚靠機器操作、白天自由出門活動的方式,目前已穩定治療長達7年。家屬指出,病患雖然高齡,但個性開朗、喜歡外出,在家自行腹膜透析讓他白天能自由活動,不受血液透析時間限制。

高齡、心血管病用腹膜透析更安全

張明揚指出,根據2023台灣腎病年報分析,腹膜透析5年累積存活率還比血液透析高1成6,尤其對高齡長者而言,血液透析在短短4小時就要洗出2、3天的毒素,不少老人家期間血壓變動大,增加心血管風險,更常洗完後備感虛弱;而腹膜透析較為溫和,對於原本就共病多、處於心血管高風險族群的高齡長者,其實更為合適。

林口長庚高齡醫學科主任顏介立表示,統計長庚研究健保資料庫中逾4.8萬名透析高齡長者實證數據,發現選擇腹膜透析的患者,心血管疾病住院風險下降26%、心血管死亡風險下降高達38%,顯示腹膜透析不僅可成為洗腎患者穩定的居家治療策略,對於原本就是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的長者而言,更是值得優先考慮的選項。

新式輔具降低不當操作、感染風險

為了讓病友更安心,林口長庚醫院從2019年起導入遠端監測系統與主護制度,護理師可定期追蹤數據與病況,即使在家透析也能即時掌握狀況。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科系主任陳永昌表示,長庚推廣腹膜透析不只是為了治療疾病,更希望讓高齡患者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針對高齡洗腎患者在居家腹膜透析時,常出現因老化產生手抖、視力模糊而儀器操作不當的問題,林口長庚醫療團隊開發出「創新換液輔具」,利用特殊溝槽設計,固定正確操作位置,讓病友能自行透過輔具來操作透析,不必仰賴他人協助,有效降低感染風險,也提升照護品質。

健保投4.3億元推居家洗腎

衛福部健保署醫務管理組組長劉林義表示, 台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加上少子化,醫療產業面臨缺工首當其衝,居家醫療服務如居家住院、居家腹膜透析等,都是未來可預見的治療趨勢。以腹膜透析為例,健保署已投入4.3億元專款,鼓勵民眾使用腹膜透析,讓醫療院所不必因此再開病床。

劉林義強調,尤其疫情過後,民眾觀念逐漸轉為在家裡治療比醫院安全。健保署致力推動腹膜透析居家治療,從2025年5月21日起,給付腹膜透析的「病人遠距管理」,透過醫院遠端監測,安全性再提升。他說,希望達成新發生洗腎病人的腹膜透析佔比,可以從目前不到7%,最終達到10%的目標,讓病友在家中就可安心完成治療。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Previous Post

老翁夜間搔癢竟抓出「千蟲鑽動」!醫警告「結痂型疥瘡」恐感染全家

Next Post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接受公益捐贈眼科【裂隙燈】設備儀式

Related Posts

心臟科領域一大突破 最新研究:減重針劑不只瘦身 更護心

心臟科領域一大突破 最新研究:減重針劑不只瘦身 更護心

2025-07-17
21天習慣養成挑戰:從自我批判到自我成長轉變

21天習慣養成挑戰:從自我批判到自我成長轉變

2025-07-17
全球醫療減碳挑戰下 如何科學看待麻醉藥選擇並兼顧病患權益

全球醫療減碳挑戰下 如何科學看待麻醉藥選擇並兼顧病患權益

2025-07-15
兔寶爸媽成長工作坊歷十屆有成 台灣唇顎裂產前診斷與產後治療典範轉移

兔寶爸媽成長工作坊歷十屆有成 台灣唇顎裂產前診斷與產後治療典範轉移

2025-07-12
身心倦怠是身體哀號的求救訊號!小心腦神經衰弱!

身心倦怠是身體哀號的求救訊號!小心腦神經衰弱!

2025-07-10
西芹汁風潮下,慢性腎臟病患者該如何安全飲食?營養師提醒:勿輕易跟風

西芹汁風潮下,慢性腎臟病患者該如何安全飲食?營養師提醒:勿輕易跟風

2025-07-04
Next Post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接受公益捐贈眼科【裂隙燈】設備儀式

臺大醫院北護分院接受公益捐贈眼科【裂隙燈】設備儀式

最新新聞

【南方視角】設計的靈魂不能外包:AI時代的創新態度與設計本質 專訪東壁設計總監鄭國章

【南方視角】設計的靈魂不能外包:AI時代的創新態度與設計本質 專訪東壁設計總監鄭國章

2025-07-20
高市勞工局偕南科舉辦大型徵才活動 助北高雄民眾在地就業

高市勞工局偕南科舉辦大型徵才活動 助北高雄民眾在地就業

2025-07-20
《與金牛座男士相處的十二個觀察:慢熟、安靜、但其實心裡有你》

《與金牛座男士相處的十二個觀察:慢熟、安靜、但其實心裡有你》

2025-07-20
【台南感恩季】台電英雄免費遊古蹟!颱風搶修後的文化療癒之旅

【台南感恩季】台電英雄免費遊古蹟!颱風搶修後的文化療癒之旅

2025-07-20
協助重建 嘉縣公佈丹娜絲風災最新補助措施

協助重建 嘉縣公佈丹娜絲風災最新補助措施

2025-07-20
韓國瑜花蓮力挺傅崐萁 呼籲726「不同意罷免」守住民主

韓國瑜花蓮力挺傅崐萁 呼籲726「不同意罷免」守住民主

2025-07-20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