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最大聲/高雄報導
樹德科技大學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系(藝管系)學生近日完成一至六個月不等的學期專業實習,實習場域涵蓋劇場、藝文機構、企業品牌、公部門等多元領域。透過實際參與,學生將課堂所學應用於真實工作情境,深化專業技能與職場理解,展現出優異的學習成果與高度適應力。
此次實習中,約有三成學生選擇前往公部門文化單位及知名藝文、娛樂相關機構實習,包括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兩廳院、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表演藝術中心、高雄市立美術館、臺南市台江文化中心、臺東縣文化處、屏東縣屏菸1936文化基地、時藝多媒體傳播公司、印刷創新科技研發中心等,這些學生透過面試或甄選方式,在全國競爭激烈的實習資源中脫穎而出,不僅累積實務經驗,更拓展人脈與業界視野。透過參與公共文化政策與行政實務,學生對台灣藝文制度與文化政策有更深層理解,為將來從事公共文化或藝術行政工作奠定厚實基礎。
另有學生選擇至劇場、弦樂團、人聲樂團、合唱團、燈光音響公司、文創園區、設計顧問公司等藝術與文創等民營單位實習,強化產學連結。實習不僅是一段學習歷程,更成為學生與業界對話、釐清職涯方向的重要橋樑,協助學生提早接軌職場。
實習計畫亦獲通識教育學院藝文中心主任丁亦真高度肯定,並親自前往多個實習單位訪視學生,讚許學生能將藝術管理課程中的專案企劃、行政執行、文化策展等知識實際應用於職場,令人欣慰。丁主任表示,藝管系學生在實習中展現的策展實務、行銷設計、新媒體應用等能力,與藝文中心「藝術生活化、教育在地化、參與多元化」的推動目標不謀而合。學生的投入,不僅是學習實踐,更是大學藝文推廣與公共參與的延伸,充分展現藝文中心作為校園文化樞紐的價值。
藝管系副主任陳寧彩指出,系上近年積極強化學生在新媒體與數位科技的應用能力,尤其在生成式AI快速發展的當下,藝文實習與就業面臨全新挑戰與契機。生成式AI已廣泛應用於藝文與娛樂產業,從內容撰寫、視覺設計到社群經營皆涵蓋其中。學生若能熟練操作ChatGPT、Midjourney等工具,不僅可提升工作效率,更能展現創意與數位素養。藝管系課程已導入生成式AI訓練,學生在實習過程中也實際操作,從撰寫活動文案、製作社群素材、到視覺風格設計,真正落實「所學即所用」的教學目標。
樹德科技大學藝術管理與藝術經紀系一向重視實務與理論並重的教學理念,透過實習制度,培養學生獨立作業與團隊合作能力,深化對藝文產業的認識。未來系上將持續拓展實習合作網絡,強化AI與媒體素養的跨域應用,致力打造更完善的藝文人才培育平台,協助學生在畢業前即具備卓越的職場競爭力。
通識教育學院藝文中心丁亦真主任(左二)於實習訪視時,與在高雄市政府文化局表演藝術中心實習三位同學:黃誼謹(左一)、唐永芳(右二)、林沄潔(右一)合影。圖/樹科大提供
丁主任訪視在國家兩廳院演出技術部的統籌管理組實習的陳沄如同學。圖/樹科大提供
在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實習的洪于婷同學(中)與實習輔導人展演活動部王華瑋總監(右)合影。圖/樹科大提供
樹科大師生與實習單位-財團法人印刷創新科技研究發展中心人員合影。(左至右) 企劃鄭淳瀞、創藝發展組張育肇組長、周姿利老師、吳芷妍同學、蒲俊佑專案副理、張哲維專案經理。圖/樹科大提供
藝管系陳姵翰老師(左後一)在屏東縣文化處訪視實習學生思呢得.道雷(左前一),了解學生實習狀況。圖/樹科大提供
在國立傳統藝術中心臺灣豫劇團實習的蔡宜蓁同學(右)與實習輔導人研究推廣科組長李欣樺(左)合影。圖/樹科大提供
洪寅洲老師(左)訪視在十鼓文創股份有限公司實習的曾翊綾同學(中)並合影。圖/樹科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