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林倩綺 辦公室
南部最大聲/記者 鄭司文 報導
《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落實不足、詐欺防制配套缺失、法扶財政危機浮現
立法委員林倩綺今(30)日於司法法制委員會提出重磅質詢,針對《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執行落差、《詐欺防制條例》實務困境,以及法律扶助基金會財政永續問題,揭露現行制度下被害人權益保障的三大結構性問題。
▎保護新法淪為表面功夫?關鍵配套全數跳票
儘管《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實施兩年來預算翻倍、人力增加,林倩綺委員直指四大執行漏洞:
-
證據保全制度形同虛設:缺乏統計數據、教育訓練及運作指引,制度透明度不足
-
訴訟資訊平台效能不彰:仍要求被害人自行查詢,司法機關無主動通報義務
-
服務項目偏離核心需求:犯保協會將中秋音樂會、球賽觀賞列為服務項目,卻未提出成效評估
-
專業性遭質疑:全台分會主委過半數不具社工、法律或心理背景,影響服務品質
「當我們把資源用在非核心服務,等於變相剝奪被害人獲得實質幫助的機會。」林倩綺強調,現行制度過度強調KPI達標,卻忽略被害人最需要的即時專業支持。
▎詐欺被害人求助無門 一站式支持平台跳票半年
針對去年上路的《詐欺防制條例》,林委員揭露三大缺失:
-
橫向整合破功:迄今未建立專責窗口與跨單位通報機制
-
專業服務斷鏈:被害人被迫在不同單位間反覆陳述遭遇,加深創傷經驗
-
法律量能不足:詐騙導致自殺案件頻傳,現行制度仍以輕罪罰金處理,與社會危害程度嚴重脫節
「每轉介一次,就是讓被害人重新撕裂傷口一次!」林倩綺痛批,政府承諾的「一站式服務」至今仍是空中樓閣,導致脆弱族群陷入二次受害循環。
▎法扶基金會陷財政危機 十年政府捐助增66%自籌款停滯
法律扶助基金會財政狀況同樣引發憂慮:
-
過去十年政府捐助增幅達66.74%,但自籌財源比例未見提升
-
若持續依賴公部門補助,恐影響服務獨立性與永續經營
林倩綺警告:「當法扶因財政壓力被迫縮減服務,最先被犧牲的永遠是最弱勢的族群。」
委員強調:修法只是起點 落實才是關鍵
林倩綺在質詢中嚴正要求相關單位提出具體改進時程,並強調:「被害人要的不是熱鬧的活動數據,而是創傷當下能接住他們的專業網絡。」呼籲行政部門應在一個月內就三大問題提出改善方案,避免制度空轉持續傷害被害人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