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南市政府
南部最大聲/記者 吳有炓 報導
針對近日媒體與部分民意代表引用監察院報告,質疑台南市政府「8成清淤補助款挪作他用」,台南市政府連續兩日(8月5日與6日)召開記者會澄清,明確指出:此為誤讀監察院內容,實際經費均用於雨水下水道清淤與維護工程,且市府自籌經費遠高於中央補助。
市府強調,並非監察院糾正對象,報告主軸為中央對地方補助款執行管考之檢討,非針對市府個案進行追責。此番罕見高頻澄清與快速動員,凸顯市府高度重視輿論導向與政治風險的控管。
誤解來自哪裡?資料對應差異引發爭議
根據監察院報告指出,109至111年間,中央核定補助台南市清淤工程19件,但實際執行工程多達102件,外界據此質疑市府挪用補助。對此,水利局強調差異源於行政簡化與工程命名不一,實際執行內容皆屬於核定範圍內,依法無違。
台南市幅員遼闊、工程量大,地方行政流程上難免出現編號與命名不一致,市府也強調已於調查期間書面說明此一情形,並獲監察院理解與肯定。
補助未挪用,反投入更多自籌經費
市府澄清中持續強調「市府自籌清淤經費高達1億1377萬元」,遠超中央補助的8,780萬元,並引用監察院報告中「已記錄此事」為佐證,明顯意在轉化輿論風向——從被質疑「亂花錢」,轉為主張「責任擔當、積極治水」。
此外,市府指出清淤量從108年10.7萬噸成長至113年77萬噸,也佐證其治水努力。
預防性政治防火牆:澄清的實質意圖
本次台南市府連兩天發新聞稿、由新聞及國際關係處與水利局共同發聲,可看出其:
- 強化專業形象:以數據反駁外界質疑,展現「依法依程序」。
- 導正焦點:強調自己非監察對象、投入經費更多,化解「挪用」聯想。
- 消弭政治對手放大效應:在民眾黨立委黃國昌點名後,市府明顯未讓話題延燒至在野全面進攻,搶先主導輿論節奏。
儘管目前國民黨尚未針對本案大動作召開記者會,但市府顯然不敢輕忽潛在政治風險——尤其在近日中央補助款遭削減、藍營持續批評「不公平對待南部」的氛圍下,任何與經費管理相關的負面標籤都可能成為選戰攻防素材。
結語:清淤之外,也在清名
這場風波並不只是對「補助款用途」的解釋戰,更是市府對政治聲譽的一場防守戰。透過密集澄清,台南市政府不只意在釐清事實,更意圖爭取民眾信任、避免在野勢力擴大操作空間。
隨著8/23公投與立委罷免投票腳步逼近,任何小火苗都可能成為攻防引信,而市府顯然不願冒這個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