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十五分鐘至少有一人死於肝病 沉默的器官更要重視
曾經是台灣人宿命的肝病,尤其是無法根治的B型肝炎,在政府大力推廣疫苗注射下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B型肝炎的預防、篩檢、追蹤及治療,仍是不容忽視的課題。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器官,是人體內最大的腺體,具有消化代謝、蛋白質合成、能量儲存、膽汁製造和排除毒素的功能,但是肝臟因為沒有痛覺神經,所以等到出現明顯疼痛時病情往往已經嚴重了,因此被稱為「沉默的器官」。
匯集各界資源 讓健康講座造福人群
但這麼重要的肝臟我們怎麼能不重視呢?為了讓大家更加認識B型肝炎,財團法人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主辦的「美麗人生」惟生醫學講座系列,特別邀請臺大醫院內科主治醫師劉俊人教授,說明誰容易得到B型肝炎?以及如何預防和治療?
講座開場由財團法人惟生醫學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鶴雄引言,並頒贈感謝狀給贊助單位,有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他們長期扎根永續教育,推動產學合作、創新教育及發展藝業共榮,以促進智能幸福社群的發展為核心;及富有愛心的慈善家林佳瑾女士、以實際行動善盡社會公民義務與回饋社會的尼克森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還有聯寶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熱心贊助,讓醫療新知講座能普及,關注國人的健康。
無法根治的B型肝炎恐惡化成肝癌
劉俊人教授一開場就指出國人每年因肝病而死亡的人數,肝癌約七千人、肝硬化約五千人、肝炎及其他約一千人,合計約一萬三千人,數字頗高,而源頭跟B型肝炎有關。劉教授說道,四十歲以上有B型肝炎帶原的每十個人就有一個,但很多B型肝炎帶原者本身並不知道,或是知道卻沒有定期追蹤或自行停藥,都可能惡化成肝硬化或肝癌,因此政府投入大量的資源鼓勵民眾篩檢,並放寬以往的年齡限制,國民健康署公布自二○二五年八月一日起,年滿三十九歲至七十九歲的民眾持健保卡到醫療院所都享有終身一次B、C型肝炎免費篩檢服務,可早期發現早期進行治療。
劉教授說明病毒性肝炎的種類:有經口食物及不乾浄的水傳染的A型肝炎、E型肝炎,這兩種不會造成慢性肝病,還有經血液體液傳染的B型肝炎、C型肝炎、D型肝炎,這三種會造成慢性肝病,其中只有B型肝炎是無法根治的,只能依靠藥物控制病毒,減少發炎狀況,因此需要定期追蹤且不可任意停藥,以免有罹患肝癌的風險。
B型肝炎的預防及治療
B型肝炎是DNA病毒,主要透過血液和體液傳播,包括母嬰垂直感染,以及共用針具、性行為等水平感染。為了防止母子傳染,臺灣自一九八六年起所有新生兒一律須接受B型肝炎疫苗注射,這不僅是臺灣人的驕傲,也有效降低B型肝炎的發生率。
若感染到B型肝炎,劉教授說明那些情況需要積極治療?一、血清病毒濃度 (HBV DNA) 高。二、反覆發炎與修復:血清ALT異常。三、肝臟纖維化較嚴重:發炎越久,病程越嚴重。以上三種情況須和醫生配合治療,若有機會自我免疫控制改善的可觀察三到六個月,但一定要定期回診追蹤以有效控制。而那些人是惡化成肝癌的高危險群,包括肝硬化病人、B型肝炎帶原及C型肝炎感染者、e抗原陽性及病毒量>20,000 IU/mL、男性、肝臟纖維化、慢性肝炎病人、家族中有人罹患肝癌者,這些病友都要特別注意肝臟的變化。
劉教授也提到肝炎患者平常生活該注意的要項:一、規律的生活、注意充分休息與睡眠。二、保持心情輕鬆、維持固定的運動習慣。三、定期接受追蹤檢查。四、勿服用偏方、中草藥及健康食品。五、請勿酗酒及抽菸。六、避免不必要的打針、刺青、穿耳洞、也不要與人共用針頭、針筒、牙刷及刮鬍刀。七、不要注射毒品、不要有多重性伴侶。八、控制體重避免肥胖,男性BMI ≧27、女性BMI ≧25。最後劉教授再三強調B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定期追蹤且不可自行停藥,好好照顧肝臟,患者一樣可享受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