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馬拉松與路跑運動在台灣快速興起,不論臺北馬拉松、萬金石馬拉松或是各地路跑與越野賽,報名人數屢屢創下新高。對許多跑者而言,「環島馬拉松」是終極夢想,卻也是少有人能挑戰的極限。如今,這段跨越 19 天、超過千公里的環島旅程,被完整拍攝成台灣首部以跑步為主角的紀錄片《人吶,為什麼要跑步》,並已於 8 月 13 日正式啟動群眾集資計畫,期望推動院線與校園放映,邀請更多人見證跑步背後的夢想與信念。詳情請見:https://wabay.tw/ref/7A3BS/
數學老師邵敬一號召 69 位跑者寫下台灣故事
紀錄片的發起人邵敬一,是新店安康高中的數學老師,同時也是台灣跑界熟知的推廣者,因一次參加「舒跑馬拉松」而踏上跑步之路,在跑友間被稱為「最能跑的胖子」。數十年來不僅帶領學生「強行遠足」,還自辦烏來馬拉松。跑步對他而言,早已不只是運動,而是與土地、社群建立連結的方式。
2024 年,他更把這份熱情推向極致,策劃「環島馬拉松實驗」號召 69 位跑者參與。歷時 19 天、總長逾千公里的挑戰,平均每天必須完成超過 55 公里,帶領跑者穿越城市、山林、海岸與田野,以汗水和毅力一步步寫下屬於全台跑者的故事。
「我只是想用我最喜歡的方式,介紹我最喜歡的地方。」邵敬一說。這份單純卻堅定的信念,成為紀錄片的精神核心。影片不只呈現速度與距離,更是一場關於夢想、毅力與土地情感的探索。
(圖為計畫發起人邵敬一老師。)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起跑的理由
《人吶,為什麼要跑步》最動人的,不只是 19 天千公里的挑戰,而是藏在每位跑者心中的故事。74 歲的張哲煌,在太太過世後,從未停止跑步。他總把太太的照片帶在身邊,就像她仍在為自己加油打氣。即便雙腳疼痛到幾乎無法前行,他仍告訴自己要堅守承諾:「要帶她一起去環島旅行!」這趟奔跑,成了愛與思念的延續。
來自香港的 54 歲梁百行,曾任知名企業總裁,也是「全城街馬」的創辦人。他完成超過百場全馬與超馬、累積 6,000 公里賽事里程,卻因香港年輕世代的迷惘而選擇用跑步帶出希望。他相信,奔跑是一種力量,也是能串起一座城市的勇氣。
紀錄片中,正是這樣一段段來自不同背景、不同起點的故事,構成了最真實的跑步樣貌。有人跑是為了守護愛,有人跑是為了追尋夢想,也有人跑是為了給他人帶來希望。這些理由交織在一起,讓「跑步」不只是運動,而是一種理解生命的方式。
這一次,用群眾集資讓台灣跑者的故事被看見
《人吶,為什麼要跑步》上映集資計畫自 8 月 13 日正式啟動,誠摯邀請社會大眾一起參與。每一份支持都是對台灣跑者故事的肯定,也是讓紀錄片得以完整呈現、推動院線與校園放映的關鍵力量。
集資方案包含電影票組、紀念周邊,以及 2025 博克多烏來馬拉松等多種套組,讓贊助者不僅能親身參與展現跑者精神,也能透過觀看紀錄片感受這趟動人旅程。更多詳細請見:https://wabay.tw/ref/7A3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