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洋臉書翻攝
文/許展維 現任台灣水質管理協會秘書長許展維。曾是國內蝶泳紀錄保持人,多次代表台灣參加 亞洲盃、世界盃與世界大學運動會
奧運金牌選手李洋獲任為台灣新設立的「運動部」首任部長,引起體育界震撼,尤其南部地區的體育圈更是議論紛紛。從肯定他的激勵形象,到質疑其行政歷練不足,李洋的上任可說是引爆體育政治與改革信任危機的導火線之一。
一張金牌,足以撐起運動部?
多位南部體育人表示,李洋的金牌確實代表運動員的最高榮耀,也是激勵體育學子與基層教練的重要象徵。一位運動設施界高層直言:「他的資歷沒問題,對選手士氣是一劑強心針。」
甚至有教師認為,李洋在擔任副教授時,即展現出結合理論與實務的潛力,「體育不是只有學術,能以實務驗證理論,才是學術的價值。」
但行政工作不是比賽場,經驗是最大考驗
雖然多數體育界人士對李洋的精神與形象給予高度肯定,但幾乎所有受訪者都直指其「行政歷練不足」是最核心的問題。
-
「剛退役就當部長,還是老師做次長,這會形成行政結構上的窘境。」——中部體育學校主管
-
「體育不是只有競賽業務,行政業務煩雜,李洋會不會被結構綁架,是目前最關鍵的問題。」——前體育署退休高階主管
-
「選手變部長容易被消費,我們不希望他只是個臨時代言人。」——前市府體育局長
有資深教練甚至悲觀表示:「這會是一場大災難,最後可能變成受次長綁架。」
政策與治理:不只是理解選手,而是治理整個體系
多位學者與體育協會幹部皆強調,運動部的職責遠超出選手訓練範疇,涵蓋全民體育、學校體育、運動產業、健康促進政策、運動科學等等。
-
「運動部不只是為了選手,而是全齡、全民體育與健康發展。」——民間體育協會高層
-
「部長需要具備跨部會溝通與資源整合能力,而這正是李洋目前最欠缺的部分。」——體育科系退休院長
組織與輔佐:兩位專業次長是否能補其短?
外界對於李洋的上任是否順利,多寄望於兩位資深專業次長的輔佐。包括前體育署長鄭世忠(現任次長)在內,是否能成為政策與行政的穩定樑柱,至關重要。
「若鄭次長願全力輔佐,行政問題多能迎刃而解。」—資深運動教練
但也有反面聲音憂心:「過去紀政、黃春雄等人任職期間都未能推動重大體改,這恐怕不是輔佐就能解決的結構問題。」
台灣體育政治?政治體育?改革的真正難題
不少受訪者提及「體育政治化」是比部長人選更深層的問題。一位民間協會理事長直言:「體育界是派系與資源盤根錯節的地方,改革阻力不只是個人能力的問題。」
專業體育教師補充:「這可能是政府掩蓋行政問題的一種手段。」
另有奧會代表也點出關鍵:「IOC也出現年輕領導人,這樣的用人雖跳tone,但或許是改變的契機。」
結語:李洋是金牌部長?還是高風險實驗?
在體育界看來,李洋的任命既是「希望」也是「風險」。他的年輕與象徵意義無庸置疑,但行政治理的深水區是否能游得動,仍需時間觀察。
這位退役金牌選手,是否能在體育政策、體制改革與官僚溝通之間找到破口,不只是個人的挑戰,更是台灣體育是否能破舊立新的試金石。
南部體育圈將持續觀察,也寄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