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者:賴姿辰
盛奕大腸包小腸 六合夜市的在地美味
撰文者:賴姿辰
在燈火交錯的六合夜市,「盛奕大腸包小腸」飄出的香氣,總能吸引遊客駐足。這份小吃,看似簡單,卻承載著三代人的心血。
故事要從阿公那代說起,於民國五十年代末,自桃園南下高雄,在當時尚未成為觀光勝地的六合夜市,擺攤販售熱騰騰的花枝羹。特地加入焦糖,為花枝羹增添香氣。花枝羹的鮮味,溫暖了許多夜歸人的胃。
然而,隨著六合夜市的轉型,吸引大量國際觀光客,傳統的花枝羹面臨了挑戰:觀光客對羹品較陌生,不敢嘗試;再加上花枝價格上漲,種種因素之下,第二代與第三代毅然決定轉型,將主打產品由花枝羹改為大腸包小腸。
票選編號:1
為了符合不同消費者的口味,第三代經營者將自身的餐飲專業背景(高餐飲食文化暨餐飲創新研究所)注入傳統攤位之中,讓糯米腸與香腸達到「規格化」,確保每一份大小一致,兼具美觀與品質。同時,延續上一代在花枝羹中加入焦糖的巧思,也將這份獨特風味融入香腸之內。積極研發創新口味,讓「大腸包小腸」不僅是庶民的在地美食,更成為跨文化交流的美味橋樑。
細節之中,更能看見用心。為了方便遊客邊走邊吃,改良了包裝的方式,避免手部沾染油膩。
盛奕大腸包小腸,不僅僅是夜市小吃,更是一份傳承。當夜幕低垂,火光映照,香腸的焦香與糯米腸的溫潤交織,那份熟悉的滋味,撫慰著高雄人的心,也讓遠道而來的旅客們嚐見台灣夜市文化的韌性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