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揚
手中的這束「有錢花」,是夢想的具現化。紫色的紙鈔被精巧地摺疊成花朵的形狀,與喜氣的紅玫瑰、純潔的白玫瑰交織,映襯著背景的灰牆,顯得格外矚目——它代表著一種既浪漫又實際的財富想像。然而,這幅美好的畫面,與現今台灣中小企業的真實處境,卻形成了一種戲劇性的對比。

近期的台灣資本市場可謂熱鬧非凡,台股在AI浪潮的帶動下屢創新高,彷彿一場永不落幕的慶典。新聞媒體高歌猛進,全民似乎都在期待財富的重新分配。然而,當我們將目光從光鮮亮麗的電子產業巨頭,轉向支撐台灣經濟骨幹的中小企業時,卻聽到了更貼近現實的聲音:他們正在「GUCCI」(哭泣)。
這是一個充滿黑色幽默的諧音梗。當大盤指數狂飆、巨頭們財富噴發時,許多中小企業主卻在為生存焦慮而無聲哭泣。他們面對的不是致富的機會,而是:不斷上漲的人事成本、被高薪大廠吸走的核心人才、嚴峻的國際訂單波動,以及一個看似繁榮卻讓他們感受不到溫度的「高貴」經濟環境。
他們沒有隨時可用的龐大現金流與資本市場的青睞,手中的訂單利潤可能還不如一位資深工程師的年終獎金。看著股市狂歡,他們的心情是複雜的——既期盼這波熱錢能流向自己,更為自己努力經營卻舉步維艱的處境感到心酸無奈。那種在財富盛宴外圍徘徊的孤立感,逼得人只能偷偷「GUCCI」。
照片中那束「有錢花」對他們來說,不僅是財富的象徵,更像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及的諷刺。它提醒著一個殘酷的事實:經濟的雨露並沒有均霑。他們仍在努力維持生存與利潤的平衡,不敢貿然擴大投資,更遑論夢想用錢摺出花束的豪氣。
我們期待的,是資金能夠從高處流向基層,讓中小企業也能有餘裕去創新、去投資、去創造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我們期待的,是一個更具包容性的經濟環境。
什麼時候,全台灣的中小企業都能停止在無聲中「GUCCI」(哭泣),真正驕傲地開出一束屬於自己的、紮紮實實的「有錢花」?或許,答案不在於指數又漲了多少點,而是在於那份讓基層不再心酸的溫暖與希望。
我們都在等,等那束「有錢花」在台灣每一個角落盛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