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Advertisemen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幽門桿菌不治療會自己好?幽門桿菌檢測「哪2種」必做?腸胃科醫親解

by 商情中心
2023-09-05
in 優活健康網

54歲的林先生,3年前就時常覺得胃不舒服且容易胃食道逆流,因顧慮疫情,直到今年才到醫院治療。經近一步檢查才發現,他已感染幽門桿菌且患有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癌甚至已進展到末期。醫師警告,感染幽門桿菌者必須盡快治療,因胃幽門桿菌只會惡化,不會自行好轉。

聯安診所肝膽腸胃科主任醫師徐兆甸表示,幽門桿菌是造成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但臨床上常有民眾不清楚幽門桿菌的危害。對此,建議民眾須留意自身,是否為幽門桿菌高風險族群之一,若想提早防範、評估胃癌風險,可透過幽門桿菌4大檢測方法,及早預防癌變風險。

延伸閱讀:
腹脹、消化不良⋯竟也是胃癌前兆!名醫揭「2階段」有效預防癌病變

幽門桿菌不會自行痊癒

徐兆甸指出,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報告顯示,胃癌患者中有8~9成都曾感染幽門桿菌,且患有幽門桿菌的人罹患胃癌的風險,比沒有感染者高出6倍,可以說幽門桿菌是造成胃癌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目前20歲以上的成年人,幽門桿菌的盛行率為30%,比例相當高。

另外,幽門桿菌感染後有90%的人患有慢性胃炎,又有10%的人會發生反覆的胃部和十二指腸潰瘍。但儘管幽門桿菌危害甚大,臨床上卻還是常常會遇到民眾詢問:「醫師,幽門桿菌需要治療嗎?如果不治療會自行痊癒嗎?」

想知道幽門桿菌是否要治療,首先得瞭解感染幽門桿菌會對身體造成什麼危害?徐兆甸說明,感染幽門桿菌者,長期會形成「慢性胃炎」(結節性胃炎),發炎久了則可能導致腸黏膜固有腺體萎縮,形成「萎縮性胃炎」:接著胃的黏膜可能會變性,產生「胃黏膜小腸化生」,若此階段還是沒有殺死幽門桿菌,就可能進展到變成「胃癌」。

「幽門桿菌一定要治療!」徐兆甸說,由於幽門桿菌是壞菌,留在胃裡百害無一利,唯有殺菌才能避免症狀持續惡化,並有效預防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以及胃癌。千萬別認為幽門桿菌會自行痊癒,目前光是殺幽門桿菌的藥,就必須使用3種抗生素,才能達到90%以上的根除率,因此想單靠身體免疫力而自行痊癒,根本不可能,切勿忽視其嚴重性。

延伸閱讀:
什麼情況下需要照胃鏡?醫親揭:黑便、體重減輕⋯「這6症狀」就要照

幽門桿菌首推胃鏡+呼氣檢測

徐兆甸進一步表示,多數罹患幽門桿菌者並無明顯症狀,即使是可觀察到的,如輕微上腹脹痛、灼熱,或者打嗝、噁心等,也與其他腸胃疾病可能產生的症狀相同。因此想要知道自己是否罹患幽門桿菌,一定要透過檢測才能診斷。現有幽門桿菌的檢測方法主要有4種:

  • 胃鏡:觀察胃部的組織型態是否有異狀,以慢性胃炎為例,幽門桿菌引起的胃發炎,胃黏膜組織會有特殊的結節狀的黏膜變化(結節性胃炎,俗稱:雞皮胃),有助於醫生判斷是否需要進一步配合其他篩檢檢測幽門桿菌。
    胃幽門桿菌在感染之後,會依照上述5大進程演變成胃癌,但只要能在未進展到胃癌之前的每1個步驟,一發現幽門桿菌就給予殺菌治療,就可以避免往胃癌的方向走。也就是說,殺菌治療永遠都不嫌晚,只怕輕忽幽門桿菌危害而不去做。
  • 呼氣測試:是準確性最高且最安全的檢測方式,準確性高達97%,能判斷現在是否處於感染狀態,也可以用於殺菌後是否成功的依據。
  • 血液檢查:主要檢查血清中是否有幽門桿菌的抗體,但無法判斷現在是否正處於感染狀態。
  • 糞便篩檢:能檢測糞便中的幽門螺旋桿菌抗原,且能判斷是否處於感染狀態。

徐兆甸解釋,一般人並不會無緣無故檢查是否有幽門桿菌,通常是胃鏡檢查時醫生看到異狀,才會進一步建議以呼氣/血液/糞便等方式篩檢,因此他建議民眾,定期做胃鏡檢查,若有需要進一步篩檢幽門桿菌,則建議選擇準確性最高的呼氣測試(即胃幽門桿菌呼氣檢測)。 

5類人應主動篩檢幽門桿菌

徐兆甸指出,由於幽門桿菌與胃癌的發生息息相關,以下列出5大胃癌高風險族群,建議民眾若符合其中1項,便應主動篩檢幽門桿菌並進行殺菌:

  1. 有腸胃道疾病者:罹患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黏膜小腸化生,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者都建議及早檢測幽門桿菌,因依照胃癌發展進程,罹患這些腸胃疾病者有機會惡化成胃癌。
  2. 常吃醃漬、高鹽飲食者:根據目前醫學界的研究,醃漬物、高鹽飲食者比較容易罹患胃癌,且醃漬過程產生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導致細胞慢性發炎、受傷,因此建議飲食習慣喜吃醃漬物、高鹽飲食者應盡量少吃,並且注意幽門桿菌與胃癌風險。
  3. 吸菸者:菸草的尼古丁與焦油等化學物質會刺激胃部,增加胃炎與胃潰瘍的發生率,因此吸菸者也是罹患胃癌的高風險族群。
  4. 一等親有胃癌病史:家族一等親曾有胃癌病史者,罹患胃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2~3倍,因此若家族史中有一等親曾有胃癌病史,千萬別輕忽。
  5. 曾有過胃部切除手術者:胃部切除手術會導致黏膜的完整性受損,因此容易罹患胃癌。
Previous Post

純素飲食可降「這族群」3成腎病風險!北慈研究:關鍵在減少「它」

Next Post

文化部攜手全國21縣市「借閱電子書無上限」

Related Posts

三軍總醫院-運動醫學暨智能恢復中心打造智慧再生醫療新標竿

三軍總醫院 運動醫學暨智能恢復中心打造智慧再生醫療新標竿

2025-05-15
不愛吃甜食,為什麼還是得糖尿病?護理師揭「胰臟罷工」害代謝出問題

不愛吃甜食,為什麼還是得糖尿病?護理師揭「胰臟罷工」害代謝出問題

2025-05-15
明明沒下雨,地板卻濕答答?家事達人列「3大除濕法」防春天反潮

明明沒下雨,地板卻濕答答?家事達人列「3大除濕法」防春天反潮

2025-05-15
放過別人一馬,就是放過自己一馬!成熟大人必學「3方法」改變心態

放過別人一馬,就是放過自己一馬!成熟大人必學「3方法」改變心態

2025-05-15
胃癌末不再只能化療,化療加免疫5成病患可控制癌細胞,醫師提醒:初期常誤認消化潰瘍,定期胃鏡檢查為必要

胃癌末不再只能化療,化療加免疫5成病患可控制癌細胞,醫師提醒:初期常誤認消化潰瘍,定期胃鏡檢查為必要

2025-05-15
長輩臥床「電動床」如何挑?教你「4重點」選對款式、高度方便起身

長輩臥床「電動床」如何挑?教你「4重點」選對款式、高度方便起身

2025-05-14
Next Post

文化部攜手全國21縣市「借閱電子書無上限」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臺南重大投資突破4000億元-市長黃偉哲:全力加速企業落地、打造南方科技重鎮

臺南重大投資突破4000億元 市長黃偉哲:全力加速企業落地、打造南方科技重鎮

2025-05-15
2025臺南水域遊憩活動將啟動-首場5月24日大潭埤登場-結合市集展現地方魅力

2025臺南水域遊憩活動將啟動 首場5月24日大潭埤登場 結合市集展現地方魅力

2025-05-15
故宮國寶首次亮相澎湖!15件重量級文物來襲,不能錯過的歷史盛宴!

故宮國寶首次亮相澎湖!15件重量級文物來襲,不能錯過的歷史盛宴!

2025-05-15
世界級煙火秀震撼澎湖!lieto-fireworks璀璨煙火點亮夜空,吸引萬人齊聚

世界級煙火秀震撼澎湖!Lieto Fireworks璀璨煙火點亮夜空,吸引萬人齊聚

2025-05-15
澎湖縣議員許月里總質詢-縣長陳光復率府團隊前進西嶼會勘地方建設

澎湖縣議員許月里總質詢 縣長陳光復率府團隊前進西嶼會勘地方建設

2025-05-15
三軍總醫院-運動醫學暨智能恢復中心打造智慧再生醫療新標竿

三軍總醫院 運動醫學暨智能恢復中心打造智慧再生醫療新標竿

2025-05-15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