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久坐●●小時死亡風險暴增!教你「7招微運動」身邊放1瓶水就有效

by 商情中心
2023-10-20
in 優活健康網

別整天坐在辦公椅不動!研究指出,久坐超過8小時且缺乏運動者,其死亡風險相當於因肥胖及吸菸所導致的死亡機率,因此平常就要運動。知名企業教練布萊德.史托伯格(Brad Stulberg)於《踏實感的練習》一書中,分享個案的故事,並幫助讀者運用「踏實感練習」來打破不良習氣與慣性。以下為原書摘文:

工作一段時間就要動

人類需要花時間「運動」,其實是近代才出現的現象。在工業革命之前,人們每天大多在農場工作;更早之前的人們則是靠狩獵與採集維生。對當時的人們來說,想要生存下去,就需要勞動。因此,他們一天大約只有0.1%的時間有機會不活動。換句話說,在一天24小時之中,一直到晚間11點58分才能夠休息。我們人類天生就是應該要動,確實也演化成適合運動。

長時間不運動勢必會招病上身。一項針對13項調查報告所做的後設分析研究發現,每日久坐超過8小時且缺乏運動者,其死亡風險相當於因肥胖及吸菸所導致的死亡機率。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的人,比較容易血壓升高、血糖增加、體脂過高、罹患憂鬱、心臟疾病以及癌症。

當然,罹患這些疾病有可能會讓你傾向於久坐,但研究已經證明,久坐勢必會讓你更容易罹患這些疾病。換句話說,久坐不只是眾多疾病的症狀,也是眾多疾病的根本原因之一。其他研究則指出,即使你已經為自己規畫專屬的運動時間(例如30分鐘的跑步或瑜珈課),但長期久坐仍然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危害。

如同前文所述,久坐也不利於大腦的運作。經常運動能增加大腦血流量。此外,運動也提供機會讓負責思考的大腦區塊得以休息,讓負責協調動作的大腦區塊開始工作。從這個角度來思考大腦運作的這兩種機制,就會知道運動為何能大幅提升我們的認知能力與創造力。

延伸閱讀:
想健康又懶得運動怎麼辦?日本名醫教「1招」:先從練習走路開始

如何對抗久坐造成的危害?

如何對抗久坐造成的危害?答案其實很簡單。根據《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發表的研究發現,每小時即使只走動2分鐘,也能消除久坐所造成的危害。或者,也可以每天走路3次、每次10分鐘,也能達成不錯的效果。不過最理想的走路頻率,也許是介於上述兩者之間。

《國際行為營養與運動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在2016年曾刊出一項由科羅拉多大學以及嬌生人員績效研究院(Johnson & Johnson Human Performance Institute)所進行的研究,研究主題為各種運動型態對於上班族的影響。

研究人員將研究對象分成3組,分別體驗在1天6小時工作中的3種不同情境:第一組研究對象除了去洗手間之外,整整六小時都坐著;第二組研究對象先步行30分鐘,再坐下來連續工作5個半小時(一樣是去洗手間才會起身);第三組研究對象則是工作6小時,但每1小時起身步行5分鐘,然後重複「坐著工作55分鐘、步行5分鐘」的循環。

研究結果顯示,每一位研究對象一天當中如果有機會運動,那麼無論是一次步行30分鐘,或是步行6次、每次步行5分鐘,在個人幸福感與工作表現上都會更好。整體而言,研究對象表示他們無論在心情與工作狀態的表現上升,觀察研究對象各項與健康相關的生物標記(biological markers),也發現具有正向的改善。

不過,兩種運動型態得出的結果還是有些差異。第三組研究對象表示,工作中步行6次、每次5分鐘,會讓他們感覺更開心、更有精神,也比較容易維持一整天高昂的工作情緒。而第二組研究對象則表示,在工作前步行30分鐘,會讓一整天的工作狀態更早達到顛峰。研究團隊做出結論,雖然採取哪一種運動型態都可以,但在工作將近1個小時前起身運動5分鐘,對於工作者的整體表現與身心健康助益最大。

如果你目前從事的是創意工作、知識型工作,或是在傳統職場工作,不妨考慮這種間歇式的工作模式:專注工作一段時間後,先短暫休息、做點運動,然後重複這種循環。藉由這種方式,不僅能讓你的身體獲得休息,你的大腦也能發揮最大效率。

至於運動的類型,除了步行以外,伏地挺身、深蹲、瑜珈都是理想的選擇。而且無論運動時間是2分鐘、5分鐘,還是10分鐘,只要一天運動數次,長期下來就會累積不錯的成效。就像先前提到的運動黃金定律:經常動動身體,有時候用點力氣動一動,一點一滴都不會白費。

延伸閱讀:
明明有時間休息,卻一直想工作?你可能陷入「個人英雄主義」不自覺

7招輕鬆動身體

以下是幾種將運動以毫不費力的方式,納入日常生活習慣的方法:

  • 一邊站著,一邊穿鞋、脫鞋。
  • 走樓梯,盡量不搭電梯或手扶電梯。
  • 如果可以,考慮以運動的方式通勤(例如走路或騎單車上班)。
  • 如果開車上班,刻意將車子停在離大樓入口較遠的地方。
  • 無論在哪裡,記得在身邊放一瓶水。你會喝下更多水,也會更經常跑洗手間,同時又會讓你經常起身走動。
  • 會議時間與其訂為30或60分鐘,不如訂為25或50分鐘。省下來的短暫時間可以用於運動。
  • 除了一群人圍著桌子坐著開會,偶爾可以採取「走動式會議」(walking meetings)。研究顯示,步行能增強創意與問題解決能力。如果你擔心走路時忘記要講的重點,只要隨身攜帶小筆記本即可。

覺得自己被某個問題或念頭困住,與其一直苦思,不如將這種被困住的感覺當作暫停或休息的信號,提醒自己運用休息時間運動一下。這種方法不但獲得科學驗證,其實我們多少都有類似經驗。請回想一下,你突然靈光一閃想到解決方案的時刻,通常是出現在苦思問題的過程中,還是在休息或做別的事情的時候?

如果以上這些建議都不適合你,那麼至少可以把鬧鐘設定成每小時響一次,提醒自己該休息一下、動動身體囉!當然,重點是你聽到鬧鐘響的時候,不能不去理會,也不能推遲。

總之,經常運動的重點不是要你做出什麼了不得的創舉,而是要將運動與你的日常生活無縫接軌,同時牢記運動的好處多多,無論是對於我們的身體與大腦,都能發揮驚人的正向力量。

(本文摘自/踏實感的練習:走出過度努力的耗損,打造持久的成功/天下文化)

Previous Post

你今天好好休息了嗎?快學「3招」高效工作法:累之前就開始休息

Next Post

中醫揭秘「不老養生術」靠2招常保年輕!秋天「多吃這些」溫補身體

Related Posts

守護家人聽力健康 中醫師教你預防中耳炎 掌握症狀與居家薰蒸妙方

守護家人聽力健康 中醫師教你預防中耳炎 掌握症狀與居家薰蒸妙方

2025-08-20
同步結合治療與監測 童綜合醫院打造癌症精準放療新篇章

同步結合治療與監測 童綜合醫院打造癌症精準放療新篇章

2025-08-14
自律神經失調非真病症而是症候群 中醫從肝主疏泄陰陽失衡角度辨證論治效果佳

自律神經失調非真病症而是症候群 中醫從肝主疏泄陰陽失衡角度辨證論治效果佳

2025-08-13
2025「腎鬥士永恆保衛戰」第二屆盛大登場 推動創新遊戲化學習平台 落實腎病防治教育向下扎根

2025「腎鬥士永恆保衛戰」第二屆盛大登場 推動創新遊戲化學習平台 落實腎病防治教育向下扎根

2025-08-13
《優活問問》攝護腺肥大要就醫嗎?醫揭症狀與治療 出現血尿千萬別拖

《優活問問》攝護腺肥大要就醫嗎?醫揭症狀與治療 出現血尿千萬別拖

2025-08-11
通靈人也講科學!《登出地球》Podcast從靈魂療癒到量子科學 帶你溫柔探索宇宙

通靈人也講科學!《登出地球》Podcast從靈魂療癒到量子科學 帶你溫柔探索宇宙

2025-08-07
Next Post

中醫揭秘「不老養生術」靠2招常保年輕!秋天「多吃這些」溫補身體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3D Vtuber綜藝秀年底開演 台灣虛擬偶像品牌ReLive玩瘋虛擬舞台

3D Vtuber綜藝秀年底開演 台灣虛擬偶像品牌ReLive玩瘋虛擬舞台

2025-08-22
台中蛋餅新勢力 厚皮Q彈爆紅IG打卡熱點

台中蛋餅新勢力 厚皮Q彈爆紅IG打卡熱點

2025-08-22
證交所攜手kpmg、appworks赴新馬串聯創新生態圈-開啟東南亞資本平台

證交所SDGs「節能環保,日常行動」活動

2025-08-22
3個理由告訴妳 為什麼在通訊軟體上面說同事閒話是大忌!

3個理由告訴妳 為什麼在通訊軟體上面說同事閒話是大忌!

2025-08-22
2025嘉義市購物節發票登錄破4億 買房也能中獎掀熱潮

2025嘉義市購物節發票登錄破4億 買房也能中獎掀熱潮

2025-08-22
823挺核三延役 花蓮宣講會湧入支持民眾》 傅崐萁:守護產業、家庭、台灣未來

823挺核三延役 花蓮宣講會湧入支持民眾》 傅崐萁:守護產業、家庭、台灣未來

2025-08-22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