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銀行限貸、川普關稅政策接連祭出後,房市降溫,有些屋主、建商出現讓利現象,讓不少購屋族多了議價的空間。
日前就有網友在PTT上表示,2026年開始到2028年,台灣房市將迎來大量讓利交屋潮,將會是買房剛需者殺價、撿便宜的好時機。他指出,這波供給潮主要來自兩大來源。第一類是在2020到2023年間,建商趁著資金寬鬆、土地價格上漲的時期大量購地推案,隨後經過申請建照、施工與銷售等流程後,通常需要4到6年才能完工交屋,因此形成2025~2028年間的交屋高峰。

第二類則是2023年新青安政策上路後,帶動的預售屋購屋潮。新青安主要吸引首購族投入市場,這些預售案多數會在簽約後的2到3年內交屋,因此也集中在2026到2028年間完工。
原PO認為,2026至2028年將是兩波供給潮的交集點。一方面是疫情與低利時代,建商大舉推案的成品陸續交屋,另一方面則是新青安政策下購買的預售屋也開始交屋,市場上的供給量將大幅上升。交屋代表買方需要完成貸款撥款,正式進入財務壓力期,對於資金不充裕的購屋者而言,可能出現資金吃緊、急於轉售卻又困難的情況,這將產生下修房價的壓力。
他直言,2026到2028年將是台灣住宅市場供給壓力最大的時間,對真正有自住需求的買方而言,無疑是「大殺特殺房價」的絕佳時機。
前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曾表示,央行第七波信用管制重拳出手後,2024年第四季至今房市走冷,莊孟翰表示,今(2025)年預期將是讓利階段,房價將是「底價再下修5%~10%」,業者開始以退佣、贈送裝潢與家具家電的方式變相降價,且業者也會積極促銷餘屋、出清存貨,以免餘屋過多淪為「負資產」,進而影響財務周轉。
莊孟翰預測,真正的「跌價階段」預期將落在 2025年底~2027年,若房市管控政策持續,整體局勢與景氣不明,加上超額供給、交屋爆量,建案保留戶、地主戶、投機、投資客、中古屋競價釋出,房價下跌幅度更趨於明顯,屆時預計房價將下降更多,約是底價再下修10%~20%,若市場持續下行,則逾期放款、爛尾樓、法拍屋增加將成必然趨勢。
消基會董事暨房屋委員會委員張欣民曾表示,今年第一季房價在銀行貸款緊縮之下,仍呈現動盪局面,預估第二季將是房價決戰時刻,比如中古屋主因財務資金需求,可能會讓利最高達10~15%;中小建商則急於脫手,擴大議價空間;預售方面建商大多能撐就撐,價格是否修正還有待觀察。
而金融圈也觀察到此現象,玉山金董事長黃男州則曾指出,自去年第四季成交量下滑,銀行體系很有感,過去房價漲得高,早期投資人獲利大,因此可讓利空間較大,議價空間也會增加,不過首購族比例增加,加上缺工缺料、建築成本的上升,使房價還有所支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