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Unsplash)
自央行實施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以來,房地產市場降溫態勢明顯,且出現明顯的「M型化」發展趨勢。根據房市專家、House91找房趣企劃室主任曾崇典分析,首購族群因貸款條件趨嚴,普遍遭遇「貸不到、貸不足、利率高、無寬限期」等困境,成交量及來客數均顯著下滑;相較之下,豪宅市場則受高資產族群現金購屋需求支撐,維持相對穩定。
專家指出,央行最新一輪的信用管制措施,嚴格限制銀行房貸放款規模,依據《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銀行住宅及企業建築放款不得超過存款及金融債券發行額的30%,使得多數銀行面臨「滿水位」瓶頸,房貸資金緊縮成為常態。曾崇典說明,除非購屋者能提高自有資金比例,否則貸款困難將成為普遍現象。
(圖/ Unsplash)
此外,部分購買預售屋的買方因對保後無法即時取得貸款、額度有限且撥款排隊等問題,導致違約風險升高,這對自住及換屋族群構成重大挑戰。曾崇典分析,過去幾年房價大幅攀升,使得一戶貸款金額相當於過去兩戶,且新青安貸款5年寬限期的設定也延緩還款速度,綜合因素使得銀行貸款審核更為嚴格。
從數據層面觀察,今年上半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約為10萬棟,較去年顯著下降。六都中古屋與預售屋市場同步降溫,年減幅度達18%至22%。房仲業者表示,中古屋資金籌措門檻較高,交易周期拉長,若屋主不願放寬價格,市場成交率恐難有效提升。
專家總結,央行嚴格的選擇性信用管制雖有效抑制房價過熱,卻也加劇首購族與一般自住買方的貸款壓力,未來短期內房市成交量恐持續低迷,市場分化將更趨明顯。專家建議,購屋者應審慎評估自有資金能力,銀行與政府也應考慮平衡防炒房與支持自住需求的政策設計。
中華超傳媒
(文/ 黃俊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