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路透社)
在全球貿易局勢日益動盪之際,美國與日本日前達成的雙邊關稅協議卻出現解讀落差,進一步引爆日本國內政治風暴。根據《聯邦公報》與日本政府資料顯示,雙方對關稅減免範圍與實施細節出現重大歧異,特別是在是否適用「疊加課稅」條款上引發爭議。
(圖/ 路透社)
協議未白紙黑字 日本急尋「時間表」與豁免細節
根據雙方先前達成的協議,美國原承諾將對日本汽車與零組件的進口關稅自 27.5% 調降至 15%,並對多數日本進口商品統一適用 15% 關稅。然而,日本對該承諾的施行時間與適用方式始終未獲明確書面確認,導致後續解讀分歧。
日本首席談判代表赤澤良政(Ryosei Akazawa)日前訪問華盛頓時,當面向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勒特尼克(Howard Lutnick)要求立即落實汽車稅率調降,並釐清其他商品關稅是否將進一步疊加徵收。他並於返國後於國會表示,日方擔憂如牛肉等目前稅率高於15%的商品,若再加徵15%,恐構成雙重課稅,違背原本協議精神。
(圖/ 美聯社)
白宮未提「不疊加」條款 朝日披露美將全數加徵15%
爭議點在於,美國總統川普於7月31日簽署的行政命令與所附《聯邦公報》內容,僅針對歐盟商品明確表示不適用「stacking」,而對日本則未做說明。《朝日新聞》更於8月7日引述白宮匿名官員報導稱,美方將對日本所有進口商品一律加徵15%新關稅,不論其原有稅率為何。
此一說法與日方立場明顯矛盾。日本內閣官房長官林芳正在記者會中表示,美方應不會進行疊加課稅,且赤澤已從美方獲得口頭確認。但在缺乏書面證據的情況下,日方難以向國會與社會交代。
(圖/ 法新社)
政治後座力加劇 石破政府遭質疑「低姿態談判」
首相石破茂領導的執政聯盟,原已在上月參議院選舉中遭遇挫敗,如今又因美日協議爭議被質疑在外交談判中未能守住立場。國會內包括執政黨大老與在野黨皆痛批政府未能事前要求書面協議,導致被動挨打。
執政自民黨重量級議員齊藤健(Ken Saito)批評表示:「日本應至少確保汽車關稅何時會調降至15%這一基本承諾。」國民民主黨黨魁玉木雄一郎更直言,「缺乏白紙黑字,是對川普政府風格的誤判。」
儘管石破辯稱為避免美方延遲降稅,才未要求書面協議,但該說法未能平息國內輿論,反而使其領導正當性進一步受損。
(圖/ 法新社)
觀察:國際談判的風險與透明度挑戰
此次風波凸顯雙邊貿易談判在「文件確認」與「語意解釋」上的潛在風險。即使達成協議,若無書面具體條文,任一方立場變化皆可能影響協議落實。更遑論川普政府向來強調「美國利益優先」,其對盟國的承諾經常出現反覆與變調。
在未來幾週內,日方是否能爭取美方正式釋出明確關稅條文、排除疊加徵收,將是觀察雙邊信任修復與政治風險管控的關鍵指標。
中華超傳媒
(文/ 黃俊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