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中華超傳媒)
7月,本應是國內車市的傳統旺季,但今年卻在關稅政策與市場觀望心理的雙重夾擊下,全面陷入低迷。根據各大車廠公布的營收數據,國內主要車廠無一倖免,全數出現年減現象,豪華進口車銷售更大跌28.3%,引發業界對下半年市場走勢的高度關注。
(圖/ 美聯社)
往年農曆七月前,各車廠會透過促銷、比賽與優惠活動刺激買氣,但今年從4月下旬起,關稅議題持續發酵,市場觀望氛圍濃厚,消費者多採延遲購車策略。部分經銷商指出,許多高端客群在等待關稅及貨物稅政策明朗化後才願意下訂,導致7月成交量低於預期。
各大車廠的數據顯示,和泰車7月營收254.9億元,年減0.3%;前7月1630.1億元,年減1.4%。裕隆7月營收61.85億元,年減15.6%;前7月419.95億元,年減17.5%。中華車7月營收25.3億元,年減32.3%;前7月189.33億元,年減31.5%。裕日車7月營收12億元,年減37.7%;前7月94.2億元,年減39%。汎德永業7月營收41.86億元,年減2.8%;前7月320.7億元,年減7%。三陽7月營收57.5億元,年減0.8%;前7月380.3億元,年減6.5%。
(圖/ 法新社)
和泰車因 TOYOTA COROLLA CROSS 與 LEXUS UX、LM 銷售成長,減緩了衰退幅度;三陽則靠外銷業務支撐,抵消國內銷售低迷的影響。然而整體而言,進口車在7月的市場占比降至44.8%,豪華車銷售年減高達28.3%,成為關稅政策下的重災區。
市場上更傳出貨物稅可能再度調降的消息,使車市觀望氣氛加劇。業界普遍擔憂,如果不確定性持續存在,可能影響第四季的購車潮,甚至波及2026年的新車規劃與進口配額。短期內,若關稅與貨物稅議題仍未塵埃落定,車市恐將持續低迷,業者多預期,最快需待政策定案後,加上年底新車上市與促銷活動,才有機會拉回買氣。在這波關稅陰影下,臺灣車市正面臨一場結構性的壓力考驗,而政策走向將決定整體產業的復甦速度與方向。
中華超傳媒
(文/ 黃俊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