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昨(14)日於「繼光工務所」舉辦 114年度臺中市歷史老屋再生補助(建物整修類)案例分享暨輔導會議,宣告臺中歷史老屋修復再添新成果。
此次亮點案例包括大甲「日南來心肉綠色餐食共生廚房」完成整修,未來將轉型為「社區共生豬肉攤」,結合在地文化走讀、食農教育與社區資源,推動文化活動與空間活化設計,打造聚落共榮新據點。
(圖/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此外,東海大學總務處也分享「醫務室老屋修復計畫」。該建築由知名建築師 陳其寬於1958年設計,雖已老舊失修,但此次修復不僅保留其建築文化價值,更提出活化再利用規劃,讓空間兼顧歷史與現代功能。
同場案例還有北區篤行路的「梅川製本所」。返鄉青年周先生表示,修復過程將保留連棟住宅特色,並期待透過活化賦予老屋新生命。大甲順天路一處老宅則由俞小姐分享初步構想,透過交流獲得寶貴建議,對後續修復信心倍增。
臺中市文化局副局長 曾能汀指出,藉由案例交流,申請人能更清楚掌握老屋從構想到再利用的完整歷程,文化局也提供專業協助與資源,期盼讓修復過程更加順利。他強調,老屋活化不僅保存歷史文化,更能創造社區新價值。
(圖/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文化局統計,自111年訂定《歷史老屋再生補助作業要點》以來,已成功媒合超過 33件補助案例,透過公私協力打造活化示範,逐漸帶動民間投入。補助類別包含「建物整修」、「文化經營」及「其他類」,採隨到隨審方式,每案整修最高補助 150萬元。
文化局呼籲,歡迎市民踴躍申請,共同參與歷史老屋保存與再生行動,為城市記憶注入新活力。更多資訊可至 臺中市政府文化局歷史老屋專屬網站查詢(https://www.tc-oldhouse.tw/)。
中華超傳媒
(文/ 黃俊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