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部災後復原南部辦公室」,由部長彭啓明與嘉義縣長翁章梁共同主持揭牌 圖/嘉義縣政府
南部最大聲/記者 吳有炓報導
颱風與豪雨帶來大量廢棄物,環境部昨(16)日於嘉義縣環保局成立「環境部災後復原南部辦公室」,由部長彭啓明與嘉義縣長翁章梁共同主持揭牌。彭啓明指出,辦公室將優先推動「損壞光電板處理」、「石棉瓦清理」及「廢棄物清運」三大任務,協助地方加速完成災後環境復原。
南部辦公室由環境部常務次長沈志修擔任主任,資源循環署副署長林健三任副主任,定位為災後環境復原指揮中心,負責跨單位調度、清運及現地巡查,至少運作半年。目前規劃進駐4人,結合中央與地方力量,追蹤石棉瓦處理進度並協助光電場重建。
環境部「災後復原南部辦公室」成立 彭啟明率隊勘查地方 圖/環境部
彭啓明表示,這次風災廢棄物量相當於平時半年,中央將持續支援地方的清運作業。石棉瓦因涉及民宅產權與空屋,處理需時2至3個月,目標半年內完成。另也要求地方提送完整清理計畫,以防堆置過久造成病媒蚊孳生。
然而,在中央成立南部辦公室加速復原的同時,基層偏鄉的困境也不容忽視。華山基金會東石愛心天使站在15日透過臉書指出,石棉瓦清運的通報期限已到,但許多獨居長輩不僅沒有手機、不熟悉網路通報流程,甚至連「太空包」是什麼都不了解。對他們來說,要整理、裝袋、拍照再通報,是一項難以獨力完成的大工程。
災後復原路 非常漫長 ;石棉瓦清理流程繁瑣讓災民更辛苦 圖/華山基金會 東石愛心天使站 臉書翻攝
華山基金會特別感謝志工遠道前往協助,身穿防護裝備、戴上 N95 口罩,在酷暑下替長輩清理石棉瓦並完成通報。但基金會也呼籲社會大眾,持續關心偏鄉長輩的需求,才能確保復原資源真正落實到位。
嘉義縣長翁章梁強調,立法院已通過《丹娜絲颱風及728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條例》,南部辦公室的設立能讓資源調度與決策更有效率。但如何讓偏鄉弱勢族群不因資訊落差而被遺漏,仍是復原工作不可忽略的課題。
▲炎炎夏日下,志工全副武裝並戴上 N95 口罩,一人投入長者家清理工作真令人由衷佩服 圖/ 華山基金會 東石愛心天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