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澎湖縣政府)
陳光復指出,澎湖冬季受低溫與強風雙重影響,寒流來襲時對農作物與水產養殖衝擊尤為顯著,特別是箱網養殖魚種在水溫快速下降時易發生大量死亡。藉由氣象署導入AI科技與專業團隊分析,本次合作將提供更即時、精準的氣象資訊,讓農漁民能提早部署防護措施,降低寒害損失,進一步提升產業穩健度與競爭力。

(圖/ 澎湖縣政府)
他表示,澎湖箱網養殖規模居全國第一,縣府打造的「澎湖優鮮」品牌年銷售額突破5,500萬元,展現在地水產品的市場實力;同時推動「澎湖好農」品牌與品質驗證制度,也深獲消費者肯定。此次啟動寒害預警機制,不僅是防災強化,更是推動農漁產業永續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圖/ 澎湖縣政府)
氣象署長呂國臣則提到,澎湖氣象站為1896年設立、全臺最早的五座氣象站之一,擁有近130年珍貴歷史資料,在研究氣候變遷趨勢上具高度價值。隨著AI技術進步,氣象署將加速結合長期觀測資料建立預測模型,並計畫爭取經費於澎湖內外海增設觀測浮球,以補足海上資料不足問題,進一步強化對海象變化的掌握,為觀光活動、藍色公路航線及水產養殖提供更可靠的決策依據。
澎湖縣府表示,隨著寒害預警機制導入,將持續深化與氣象署合作,打造更加前瞻且智慧化的氣候防災體系,協助在地農漁業以更高韌性面對極端氣候挑戰。
中華超傳媒
(文/ 黃俊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