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秋冬呼吸道傳染病盛行  流感疫苗不可少

1
5旬婦被誤會裝病詐保 其實是罹患「公主病」
2
產後大出血 國泰孕產團隊搶救母子均安
3
當兵確診思覺失調 男子靠長效針劑改善大腦功能
4
中秋節烤肉 醫師提醒「顧心」關鍵
5
中秋連假迎腸胃炎高峰 醫:烤肉遵守3重點、飲食勿「3太」
6
中醫師義診 守護潮州警健康
7
如何在節日假期間因應憂鬱症?
8
健保10/1起放寬「口服B肝抗病毒藥物」
9
陳慧娟與IYFR國際扶輪台南安平南十字星帆艇艦隊一起「捐贈澎湖七美衛生所冷氣設備」提升離島居民就醫環境!
10
5旬男中風後半癱 治療後能拄拐杖行走
不只做醫美!肉毒桿菌也能預防慢性偏頭痛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五十歲潘女士受慢性偏頭痛困擾,但市售常見止痛藥成藥與針灸治療都成效甚微,已嚴重影響她的日常生活,就連喝溫水、彎腰抱寵物、使用電動牙刷等小事都會引起劇烈疼痛。經由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內科陳俞名醫師診斷後,每三個月施打肉毒桿菌作預防用藥,再搭配其他藥物,治療八個月後,潘女士已從原先必須天天吃止痛藥度日,改善至一個月最多只需吃五、六次,大大提升了生活品質,逐漸遠離偏頭痛之苦。 陳俞名醫師表示,肉毒桿菌是使用歷史悠久的一種藥物,能應用在許多適應症,但較少民眾知道也能拿來治療難治型偏頭痛,例如慢性偏頭痛患者。陳俞名指出,每個月頭痛超過十五日且持續超過三個月,定義上即為慢性偏頭頭痛,除了口服藥物,經醫師評估屬於適合進階治療者,即可以申請肉毒桿菌做偏頭痛預防藥。 潘女士於今年四月底第一次施打肉毒桿菌,之後頭痛頻率與疼痛程度皆明顯降低。她表示,自從前年底一場頸椎手術後就開始有偏頭痛的症狀,並伴隨著肩頸僵硬疼痛,起初以為是手術恢復期短暫的後遺症,後來肩頸好了,頭痛卻仍持續,於是開始四處尋找治療偏頭痛的辦法。她曾經嘗試過去疼痛科和中醫門診,都未能解決問題,直到看到台灣頭痛學會刊登的文章介紹神經內科有專治偏頭痛的醫師,才找上陳俞名醫師的門診。 「夏天吃冰淇淋、冬天洗熱水澡,這些事對大家都很稀鬆平常,對我來說卻都很痛苦。」潘女士分享,第一次察覺自己的偏頭痛不正常,是發現連喝溫水都會痛,日常中幾乎無論做什麼都會引起疼痛,像是有人拿電鑽用力敲進她的腦袋,伴隨著巨大的耳鳴,連眼眶周圍都會痛,且每次發作都會持續十幾分鐘至一個多小時不等;除了吃藥稍微減緩,就只能忍耐。所幸經過八個月的治療,如今已好轉許多。「吃藥三個多月後,有一天突然發現使用電動牙刷刷牙的時候,頭不會痛了,那時候真的很開心!」 陳俞名醫師呼籲,對付偏頭痛最重要的是不要忍耐,及時就醫檢查,排除其他疾病作祟的徵兆,確認是否為原發性的頭痛,尤其當症狀越來越嚴重,甚至成為一種長期且頻繁發作的病症,務必要找到問題根源並對症下藥,達到治療疾病、提升生活品質的目的。陳俞名表示,若是一般程度輕微的頭痛,可至家醫科或是內科系門診掛號;較困難或複雜難治的偏頭痛,可以就診神經科或疼痛科諮詢專科醫師。
婦人晚期乳癌接受「魔術子彈」治療 腫瘤明顯縮小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乳癌變化之快,總讓人措手不及!一名50歲婦人2年前確診乳癌時僅是早期,但因受不了化療副作用而中斷治療,沒想到一年後癌細胞轉移至肺部與腋下淋巴結,後續又快速惡化,癌細胞再轉移至皮膚,出現約巴掌大紅腫;HER2表現量更從早期陽性、轉移後的陰性變成弱陽性,確診為「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差點以為無藥可醫!幸好,婦人最終在醫師評估與建議下接受「魔術子彈」ADC藥物治療,腫瘤明顯縮小,且副作用低,生活品質大幅改善。 HER2乳癌新分類—HER2弱陽性乳癌 維馨乳房外科醫院乳房外科歐陽賦醫師表示,乳癌是台灣女性第一好發癌症,每年新增確診超過1萬5千人,相當於每35分鐘就有多1名乳癌病友。而在全部乳癌病友中,約1/5屬於「HER2陽性」乳癌類型,適用鎖定HER2受體、抑制癌細胞快速分裂與生長的HER2標靶治療。 然而,近年臨床發現,有一群乳癌病友,其HER2的免疫組織化學染色(IHC)檢測為2+,但螢光原位雜交法(FISH)檢測為陰性,或者是IHC檢測只有1+,有HER2表現但表現量卻不高,使用抗荷爾蒙治療、免疫治療或是單純使用化療,仍有機會復發。 歐陽賦醫師表示,這群病友即為「HER2弱陽性乳癌」,是乳癌的一種新分類,占轉移性乳癌病友的一半左右,對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全稱Antibody-Drug Conjugates)治療的反應良好。研究顯示,轉移性HER弱陽性乳癌在醫師評估下接受抗體藥物複合體ADC治療,無疾病惡化存活期與整體存活期皆獲得有意義的改善。  翻轉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 ADC藥物是趨勢 義大癌治療醫院洪朝明院長進一步說明,抗體藥物複合體(ADC)係以「連接子」結合標靶藥物與細胞毒殺藥物,利用標靶藥物的專一性,將細胞毒殺藥物精準地送進癌細胞,其作用就像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的巨型木馬(標靶藥物),偷偷裝載著威力強大的武士(細胞毒殺藥物),進入城堡後就悄悄發動攻擊,此舉相較於傳統化療屠殺式攻擊或單用標靶,作用更精準,副作用較傳統化療小。 部分ADC藥物所搭載之細胞毒殺藥物,細胞膜通透性佳且數量多,可以穿透腫瘤細胞膜而對鄰近的癌細胞產生毒殺效果,引發「旁觀者效應」,改善癌腫瘤異質性導致的抗藥性問題,降低復發風險,是轉移性HER2弱陽性乳癌症病友的治療選擇之一。洪朝明院長強調,ADC藥物是未來5至10年乳癌治療的重要趨勢,關鍵就在於「旁觀者效應」! 罹患晚期乳癌,別怕!專業精準治療+先進藥物助延命 台灣乳房腫瘤手術暨重建醫學會巫承哲秘書長表示,精準治療,需先精準分類!當HER2乳癌不再只是「陽性」與「陰性」,而在中間多了「弱陽性」,治療策略就需重新做綜合性評估。如同前述的50歲轉移性HER2乳癌病友,HER2表現量從「強陽性」變成「弱陽性」,用藥也將跟著調整。而經過ADC藥物治療,該名癌友的預後良好,更有信心持續面對治療與定期追蹤。 長期關懷乳癌病友的台灣癌症基金會呼籲女性朋友「即使罹患乳癌,也不要怕!」拜醫療科技發展所賜,無論早期或晚期乳癌,臨床上的治療選擇越來越多,且新藥也陸續研發問世,因此確診乳癌時千萬不要沮喪,勇敢面對,及早與醫療團隊討論,盡早治療,搭配規律運動與健康飲食,才是戰勝乳癌的不敗法門。
中秋節烤肉 小心會致癌的「氧化危機」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即將迎來口罩解禁後的第一個中秋佳節,在「報復性烤肉」的熱潮下,不少民眾正開心大採購烤肉用品,準備把過去三年疫情期間失去的「烤回來」。然而,知名功能醫學醫師歐瀚文提醒,烤肉活動其實潛藏許多氧化風險,恐導致體內自由基失控,進而誘發身體發炎、病變,甚至是癌症等多種身體危害。因此醫師建議,烤肉之餘也應多攝取十字花科、青花椰苗等具長效抗氧化力的蔬菜,減輕身體負擔,才能安心享受睽違已久的中秋烤肉歡聚時刻。 大啖烤肉、過度飲酒、吸進油煙當心加速身體氧化 好不容易脫下口罩,不少民眾正準備享受「報復性烤肉」。然而,大啖烤肉、把酒言歡的烤肉活動背後,其實潛藏不少加速「身體氧化」、致病的風險因子,當心也不小心報復了自己的身體! 氧化究竟是什麼呢?醫師解釋,人體在正常代謝過程會產生活性氧與自由基,不穩定的自由基會損傷細胞組織,進而導致老化、心血管疾病、癌症、免疫功能下降等多種身體問題。舉凡熬夜、精緻飲食等不良生活習慣,或紫外線、電磁波、空汙等外在環境因素,都可能讓體內產生更多不穩定的自由基、加速身體氧化。 歐瀚文醫師特別點出中秋烤肉時民眾最容易中招的「3大氧化危機」,提醒大家在享受美食之餘,也別忘了關注健康風險。 中秋烤肉氧化危機1:焦黑烤物潛藏致癌化學物 烤肉的焦黑物或蛋白質、脂肪、調味品中的糖,遇到高溫會產生隱形毒藥「糖化最終產物(AGEs,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刺激並加速身體的氧化作用,恐導致慢性發炎、癌症的發生。 中秋烤肉氧化危機2:舉杯暢飲刺激體內自由基 在肝臟代謝酒精的過程中,會消耗人體內的天然抗氧化劑「穀胱甘肽」,進而降低身體對抗發炎的能力,並刺激更多自由基形成,加速身體氧化。 中秋烤肉氧化危機3:炭火油煙夾雜有害氧化物 烤肉炭火產生的大量燻煙夾雜多環芳香烴(PAHs)等有害物質,在人體代謝過程中,會導致大量自由基生成,所以接觸高濃度的PAHs恐加速身體氧化,並對呼吸道、皮膚等器官造成氧化損傷。  中秋烤肉讓人體生鏽!務必吃長效抗氧力食材   一把「三日青花椰苗」抵1公斤成菜 想自在享受烤肉時光,又擔心招致健康風險嗎?歐瀚文醫師建議民眾烤肉時可以多攝取具抗氧化功能的營養素,如維生素A、C、E或蘿蔔硫素等。其中蘿蔔硫素屬於長效抗氧化劑,可提高體內「抗氧化之母」穀胱甘肽的濃度,其抗氧化力強,但相對較難從飲食中攝取。而十字花科蔬菜中的「三日青花椰苗」含有高濃度「蘿蔔硫素」,以生食方式搭配烤肉食用,更能發揮其抗氧化效果。除此之外,三日青花椰苗也可促進酒精代謝、改善肝臟功能並降低肝臟氧化壓力,是中秋烤肉食材的好選擇之一。 三日青花椰苗是什麼? 青花椰苗是青花椰菜的小寶寶,剛發芽的青花椰苗含有更高濃度的蘿蔔硫素。研究發現,青花椰苗發芽到第三日時,蘿蔔硫素誘導身體排毒能力達到最高,抗氧化力更長達72小時,超越維生素C、E。食用50克的三日青花椰苗,就等同攝取到相當於 5 顆青花椰菜的抗氧化營養素,且生食並充分咀嚼更能釋放出大量蘿蔔硫素,不必切菜、烹煮即可食用,適合講求效率的現代人作為日常蔬菜選擇。 歐瀚文醫師也特地整理「三日抗氧烤肉指南」,提醒民眾不必放棄烤肉,只要掌握健康原則調整烤肉習慣、搭配抗氧化食材,就能同時享受美食也照顧健康。 多一點海鮮與白肉、少一點紅肉,搭配抗氧化蔬菜 建議可選擇海鮮或白肉等低脂肉品並避免過度烹調,減少肉品在高溫下分解、產生有害氧化物的機會。同時,也可多攝取高抗氧力的蔬菜,如花椰菜、菠菜、芥蘭等,其中又以三日青花椰苗含有高濃度的蘿蔔硫素,具長效抗氧化力,可幫助身體平衡氧化壓力。 以好油、天然調味料取代烤肉醬 烤肉醬遇高溫加熱容易產生糖化物(AGEs)加速身體發炎。建議可挑選初榨橄欖油、苦茶油等天然好油或大蒜、洋蔥、檸檬等天然調味料來為食材增添風味。 減少飲酒,或以紅酒、康普茶為主 建議可選擇康普茶或綠茶等無酒精的飲品來搭配烤物。如果無酒不歡,則可以考慮以紅酒取代啤酒,並在飲酒同時攝取足夠水分稀釋酒精、緩解肝臟負擔。(提醒:飲酒過量,有害健康)
保單看不懂?理賠夠不夠?癌友保險諮詢這樣做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我有很多份保單,但是都看不懂…」「我的保險足夠支付昂貴的癌症治療費用嗎??」根據國健署2020年資料,台灣每年新發生癌症人數約為12萬人,平均每4分19秒就有一人罹癌;也就是說,可能不到五分鐘就有一個人確診癌症。而隨著治療的日新月異、癌症早已從不治之症變成「慢性病」。然而長期治療是需要「足夠的金錢」來支持的,所以「我的保單可以理賠嗎?」、「要怎麼申請各項理賠?」都是民眾心中的大哉問。為能有效協助癌友及家屬正確即時處理繁複的保險問題,癌症希望基金會提供免費「保險諮詢」服務,安排專業保險人員擔任志工,以電話或現場個別諮詢的方式,提供保險理賠相關諮詢服務,若有相關需求可洽HOPE希望小站。 面對保單,民眾該怎麼做? 癌症希望基金會保險諮詢志工曾淑媚表示,以她在基金會擔任保險諮詢志工逾10年的經驗,應該每2年檢視保單,依年齡、需求及市場變化調整。 例如:標靶藥物是這幾年最常看到的自備款缺口問題,目前健保對標靶治療採「有條件部分給付」的方式、不是每個病患都符合健保的給付條件,但若自費負擔則一年花費可觀,很多癌友也到這個 時候才驚覺買的保單即使有實支實付,但除非住院,否則並不包含標靶治療、變成了「灰色地帶」,曾淑媚坦言,有些保險公司並不很願意理賠這一塊。 癌症希望基金會近年來大力倡導「商保補位健保」政策,短期盼政府速溝通「高度替代性醫療」方案,中長期應釋出自費精算基礎,公私協力規劃具有政策精神的保單,有效為健保、病患和商保三方尋求最佳協作方案 ,也實際減輕癌友的經濟壓力。
最惡性「三陰性乳癌」新治療武器延雙倍存活率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我到底做錯了什麼,才會罹患三陰性乳癌?」45歲的康小姐於2015年確診三陰性乳癌,當時二女兒才剛滿四個月,一邊照顧兩個小孩一邊進行化療、手術以及放射治療,讓康小姐心力交瘁。沒想到療程結束,短短一年多後對側乳房又是三陰性乳癌,讓她面臨崩潰邊緣甚至一度封閉內心將自己與外界隔絕。即使後來成功熬過三陰性乳癌的3年復發高峰期,還生下了可愛的三女兒,卻沒想到在2022年2月癌細胞又再次復發,甚至還發生轉移,病程進展至第四期,雖然化療後成功控制病情,但不斷復發的三陰性乳癌宛如甩不開的夢魘,且傳統化療易產生抗藥性,如果再復發極有可能面臨無治療可用的窘境,而更讓康小姐擔心的,是無法陪伴3個年幼的孩子長大。 三陰性乳癌顧名思義就是荷爾蒙接受體:雌激素接受體(ER)、黃體素接受體(PR)、第2型人類表皮細胞接受體(HER2)皆呈現陰性,因此像是乳癌治療常用的荷爾蒙療法對三陰性乳癌患者無效。台灣乳房醫學會陳守棟理事長表示,由於三陰性乳癌缺乏治療標的,無法針對癌細胞進行精準治療,更使得三陰性乳癌的治療選擇少,存活期也較其他類型的乳癌來的更短。所幸,經歷近20年空窗,三陰性乳癌終於找到標靶,已在歐美獲得核准、且為國際治療指引推薦使用,無須事前基因檢測的「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樂見「救星」開啟三陰性乳癌劃時代的里程碑! 昔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治療受限 基因檢測不符僅剩傳統化療可醫 根據國健署109年數據統計,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更是十大癌症死亡率的第四名;雖然三陰性乳癌僅占乳癌總體的15%,但其挾帶三高特性-高抗藥性、高復發與高轉移,導致五年存活率僅剩11.5%,讓許多患者確診就如同被判處死刑。台灣乳房醫學會陳守棟理事長指出,40歲以下女性罹患三陰性乳癌的風險較其他乳癌類型高出53%,而年輕型的三陰性乳癌患者經常處於結婚生子,甚至是育兒的人生重要階段,對患者身心靈影響更為巨大。 過去大多三陰性乳癌患者的主要治療都是化療再化療,且傳統化學治療容易產生抗藥性,需要經常更換藥物維持治療成效,隨著更換化療藥物的次數增多,藥效持續時間也越來越短,最後患者將面臨無藥可用的困境,而近年雖然不斷有新治療推陳出新,但事前基因檢測卻限制了患者治療的機會。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洪進昇醫師指出,只有約30%的三陰性乳癌患者適用免疫療法,僅約5-6%的病友能使用PARP抑制劑,能用到化療以外藥物的三陰性乳癌病友堪稱「天選之人」,剩下的患者即使積極配合治療,也可能因基因檢測資格不符被排除在外,連存活的機會也受到限制,所幸,能幫助所有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病友突破現況的新治療已核准在台使用,預期能有效幫助患者延續生命。 突破存活天花板的「救星」! 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延雙倍存活 抗體藥物複合體(ADC;Antibody-Drug Conjugate)是由抗體與藥物組合而成,研究指出Trop-2蛋白在三陰性乳癌患者的癌細胞中有超過95%的高表現,因此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可以透過Trop-2蛋白精準鎖定並毒殺癌細胞。 洪進昇醫師說明,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能精準鎖定癌細胞,作用如同散彈槍一般,釋放強效毒殺藥物攻擊鎖定的目標,發射出的散彈槍彈藥會連帶攻擊周邊癌細胞,引發「旁觀者效應」,為病友帶來精準治療的益處。國外研究數據指出,使用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的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患者,腫瘤縮小的比例高達傳統化療的7倍、疾病進展風險下降59%,更能延長雙倍存活期,且相較傳統化療副作用更小、耐受性更佳。因此,期待Trop-2抗體藥物複合體能成為轉移性三陰性乳癌最新的治療利器。 醫界、病友團體盼健保加速給付 別讓需要的病友錯失治療機會 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教授分享,現今許多病友對新藥資訊的接收非常迅速,但沒有健保給付的情況下,大多數人無法負擔高額藥費。張金堅教授補充,根據2019年統計顯示,僅約3成癌友所需用藥能獲得健保即時給付,而轉移性三陰性乳癌就沒那麼幸運,能用的藥物少,受到健保核准使用的藥物也少,相對其他的乳癌類型健保資源分配的也更少。很高興看到突破性的治療方式也進入台灣,希望能夠儘速獲得健保給付,幫助轉移性三陰性乳癌病友減輕治療壓力,並獲得更好的治療品質。
避孕3大NG行為 你中招了嗎?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非預期懷孕造成的流產人數居高不下! 國健署統計指出,國內20-35歲未婚女性人工流產年發生率約1.45%,以人口數推估平均每年有2萬3千名女性進行流產處置,可能還有未登錄的黑數難以計算,恐留下心理創傷! 欲解決非預期懷孕問題,目前醫界建議最有效的方式是「雙重避孕」,即為女性規律服用事前避孕藥、男性全程且正確使用保險套。然而,台灣一項針對18-35歲女性的最新避孕認知與行為網路調查發現,因擔心服藥會傷害卵巢子宮、水腫、噁心,或出現情緒低落等副作用,目前僅3成5女性採用服用事前避孕藥的方式避孕。更有超過1/3的女性以計算安全期、體外射精等高風險方式進行避孕。甚至在體內射精意外發生後,試圖採用水沖洗陰部的方式緊急處理。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常務理事暨奇美醫院婦產部部長蔡永杰醫師強調,目前已有使用天然雌激素、能有效降低副作用的事前避孕藥可以選擇,女性無須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採用錯誤的避孕方式。台灣婦產身心醫學會理事長張芳維醫師也提醒,比起藥物的副作用,非預期懷孕恐帶來更多的心理創傷,與更高的焦慮、憂鬱症風險。兩位醫師在9 月26 日的世界避孕日前夕攜手疾呼,女性應遵循「雙重避孕」原則,找回自身的避孕自主權,降低非預期懷孕率,讓愛愛不再冒險。 醫示警:三大NG避孕行為 誤用恐影響日後懷孕率 張芳維醫師表示,最新網路調查顯示18~35歲女性的避孕認知及行為仍有改善空間,提醒若無生育計畫,應避免高風險避孕行為,也整理出以下3大NG行為: NG 1:避孕賭孕氣,交給命運來安排? 女性主要使用保險套避孕(86%),並同時選擇計算安全期(35%)、體外射精(34%)等高風險方式避孕。張芳維醫師提醒,國健署建議之有效避孕方式有:保險套、口服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避孕貼片等,雖避孕效果無法達百分之百,仍有一定作用,安全期和體外射精則非建議避孕方法。臨床建議最有效的避孕方式則為「雙重避孕」,即為男性全程戴保險套、女性服用常規避孕藥。 NG 2:不小心體內射精,還有物理方法可處理? 若不小心發生保險套破洞、體內射精等意外時,雖然有66 %女性會盡速就醫諮詢、64%服用事後避孕藥補救;但調查也發現,平均每5位女性就有1位用水沖洗陰部的錯誤方式緊急處理。 NG 3:事後和事前避孕藥都一樣,只差服用時間點不同? 調查也進一步指出,高達64%女性選擇服用事後避孕藥補救,卻有過半數人不清楚兩者差異;張芳維醫師提醒,雖然前後藥物成分相似,但事後藥的高劑量荷爾蒙恐引起強烈副作用,長期服用也可能亂經、影響日後懷孕機率。 女性非預期懷孕身心壓力大 4成5出現焦慮症狀 張芳維醫師表示,雖然目前醫界建議最有效的避孕方式為「雙重避孕」,但根據最新網路調查統計,台灣事前避孕藥使用率不到5成(35%),與歐美國家相比仍偏低(德國54.3%、法國50.5%);女性對於事前避孕藥的常見迷思(如:長期服用會傷害卵巢子宮),恐讓自己失去避孕自主權。 張芳維醫師提醒,因擔心藥物副作用而採用錯誤避孕方式,若非預期懷孕恐招致更大的身心壓力。國外研究顯示,女性在意外懷孕至人工流產前罹患憂鬱症的風險較有生育規劃的女性高出 2.5 倍;其他研究也顯示,女性因意外懷孕要人工流產前,40-45% 的女性會出現焦慮症狀,約 20% 的女性則有抑鬱症狀。流產後心理痛苦會減輕,但高達約 30% 的女性在一個月後仍會遇到情緒問題。 蔡永杰醫師提醒,女性應掌握避孕自主權,避免意外懷孕造成身心傷害。蔡永杰醫師進一步說明,針對過去常見的避孕藥副作用疑慮,現已有使用「天然雌激素」的事前避孕藥能選擇。事前避孕藥依照黃體素種類分為四代,第四代複合式口服避孕藥並不會造成子宮內膜異常增生,停藥後也可恢復排卵。併用的黃體素,也不會增加體重。再者,因新型雌激素具有選擇性作用機轉,預期可降低乳房不適等症狀。第四代Plus避孕藥則改為使用天然雌激素E4,E4為女性孕期間由胎兒肝臟所分泌,現有技術已能透過植物萃取合成。不僅能保留第四代口服避孕藥的益處,還能降低靜脈栓塞副作用,提升安全性。 掌握「雙重避孕兩大原則」愛愛不再賭孕氣 適逢9 月26 日世界避孕日,蔡永杰醫師與張芳維醫師也共同呼籲,避孕應透過雙方溝通妥善的方式,而非單由一方主導避孕權利。為掌握避孕自主權,女性應與另一半約定「雙重避孕」原則: 原則1:男性全程使用具避孕效果並能同步預防性傳染病的保險套 原則2:女性每天規律服用常規事前避孕藥 讓愛愛不再提心吊膽賭孕氣。
第 1 頁,共有 61 頁 1 2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