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娛樂
健康
科技
生活消費
選單
娛樂
健康
科技
生活消費
熱門
政治
財經
國際
國防
社會
娛樂
遊戲
科技
區塊鏈
健康
醫療醫美
綜合
生活消費
房地產
旅遊美食
專欄作家
熱門
政治
財經
國際
國防
社會
娛樂
遊戲
科技
區塊鏈
健康
醫療醫美
綜合
生活消費
房地產
旅遊美食
專欄作家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熱門
政治
財經
國際
國防
社會
娛樂
遊戲
科技
區塊鏈
健康
醫療醫美
綜合
生活消費
房地產
旅遊美食
專欄作家
少年罹罕病「右臉變形」 整形外科重建外形
1
過量飲料讓孩童陷蛀牙危機 養成正確刷牙習慣
2
北慈新研究:「純素飲食」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腎病變風險
3
6旬男漏尿如水龍頭 求助G動椅強化盆底肌
4
迎戰高血脂威脅!醫籲「一不三要」原則
5
中西醫「談心」花蓮慈院舉辦「心臟病大解密」健康講座
6
異樣眼光、差別待遇!失智者「人權保障」備受挑戰
7
學期開始家長擔憂孩童健康 益生菌成關鍵良友
8
北醫研究重大突破!有望開發針對性抗菌疫苗、藥物
9
孩子不愛跑跳、走路常跌倒?恐是扁平足惹禍
10
AI精準分析心電訊號 在家睡覺就能揪出「睡眠呼吸中止症」
救人速度快8倍!長庚、清大、台大、馬偕聯手打造識毒「阿湯哥」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醫生!快快快!」家屬抱著病患衝進急診室,只說中毒了卻一問三不知。急診室醫師和家屬其實一樣著急,因為面臨未知毒化物的醫療問題。過去抽血檢驗曠日費時,至少要4小時以上才能真正辨識出毒化物,犧牲了病患黃金救治時間。現在長庚醫院、清華大學、台灣大學、馬偕醫院合作開發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概念如同快篩,30分鐘內就能分析出人體內毒化物,速度加快8倍,讓醫師有更充裕的時間救回病人寶貴的生命。 以往中毒至少需要4小時檢測 時效性、應用性不足 林口長庚醫院毒物中心顏宗海主任表示,國內常見的中毒物質以農藥、有毒金屬、毒品濫用、安眠藥、清潔用品等等為主。但大多數病患被緊急送到急診時,醫師經常面對的是未知的毒化物,過去通常需要經過實驗室至少4小時以上的檢測,才能得知結果,不管是時效性和應用性都明顯不足。醫師無法第一時間找出到底讓病人滿地打滾或者生命垂危的元兇,彷彿只能像老警察一樣,一頁一頁的翻找嫌疑犯紙本圖片。 醫界、學界共同打造「識毒阿湯哥」掃描後快速辨識毒化物 馬偕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林新曜指出,除了毒物之外,精準的藥物濃度監測,對於臨床病人的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藉由此平台,可以達到腦脊髓液中藥物濃度的即時監測,提升病人治療的安全性與效率。 由清華大學醫工所萬德輝教授、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顏宗海醫師、台灣大學材料系陳學禮教授與台北馬偕神經外科林新曜醫師聯手打造的「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則是賦予急診室醫師如同電影《不可能的任務(Mission: Impossible)》中阿湯哥的虹膜辨識技術,立即掃描就能快速的辨識毒化物,不只找出眼前的敵人到底是什麼身份,還可以知道毒物的劑量,讓醫師可以更精準的給予治療,因此「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又被暱稱為「阿湯哥」。 清華大學醫工所萬德輝教授指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從臨床需求出發,結合最新分析化學與奈米科技,開發出這個新穎的拉曼光譜檢測平台。此檢測平台,具有多熱點、深景深、濃縮效應等特點,可大幅增強可疑分子之特徵訊號,同時兼具低成本、可撓曲、高穩定性等特點。進行快篩檢測時,僅需少量檢體(2-5 微升),在30分鐘之內即可得到結果,跟醫院端的臨床判讀結果比對完全吻合。這項突破性的成果已發表在2023年7月「小(Small)」和2023年9月國際知名期刊「感測器和致動器B:化學(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備受國際肯定。 農藥、食品添加物、藥物、毒品都難逃阿湯哥法眼! 顏宗海醫師表示,「可攜式拉曼檢測平台」可辨識的範圍相當廣泛,包含農藥(福美雙、陶斯松、大滅松、達馬松、巴拉刈、加保利等)、食品添加物(桃紅精、紅色6, 40號、黃色4, 5號等)、臨床藥物(抗生素、抗癲癇藥等)、新興毒品(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喵喵、浴鹽等)等都難逃法眼,不僅有助醫療,可望也對食安、司法科技產生重大的進展。
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新型生物製劑」突破治療困境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30歲的宋小姐反覆出現腳部關節腫脹、肌肉痠痛以及大片紅斑,嚴重影響外出行動及日常工作。一開始以為是過於疲勞,尋求中醫協助卻無果,直至接連數天高燒至40度,經緊急住院檢查才發現確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雖配合類固醇等常規治療,但仍無法抑制紅斑性狼瘡症狀反覆發作,宋小姐在治療過程中甚至引發腦膜炎及左腦腦幹血栓,住院15天才脫離危機!現在雖配合醫囑、積極回診,症狀已趨穩定,但還是擔心會有疾病再度復發的可能性。 不只蝴蝶斑 還恐重大器官損傷!死亡率為常人2.6倍 台灣每10萬人約有97.5人罹患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根據衛福部112年7月統計,全台領有重大傷病卡的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約有25,400人,特別好發於20-49歲年輕女性,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風濕過敏免疫科羅淑芬醫師說明,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可能因先天基因或後天環境引發異常的免疫反應,進而產生大量抗體攻擊自身器官! 羅淑芬醫師指出,俗稱蝴蝶斑的紅疹是最典型症狀,高達8成患者易於臉、頸、手臂等處出現紅斑,許多患者更是長期處於疲勞狀態,由於自體免疫系統可能攻擊不同器官,因此也易伴隨骨骼關節病變、血液系統異常、腎臟及心血管疾病等諸多共病,根據統計,超過50%的病患在診斷後10年內會產生不可逆的器官損傷,死亡率更是一般人的2.6倍,其中又以感染症、心血管疾病及惡性腫瘤為前三大死因,另外,因狼瘡腎炎引發的急性腎衰竭以及長期使用高劑量類固醇,亦是死亡的高風險因子,顯見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及早且正確治療的重要性! 睽違十年!新一代生物製劑打破治療困境 三軍總醫院風濕免疫過敏科盧俊吉醫師表示,近年研究發現,作為人體免疫系統第一線防護的第一型干擾素活性與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各器官臨床表現相關,然而,目前主要藥物如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等,雖能緩解症狀及降低發炎反應,卻未能從根本解決問題,且易伴隨高血壓、高血糖、體重增加、骨質疏鬆、皮膚瘀青以及高感染風險等副作用,僅能達到症狀緩解,治療效果相對有限,可治標卻較難治本。尤其長期使用類固醇易造成多重副作用,因此近年國際指引多建議降低類固醇使用劑量,改以其他藥物輔助治療。 睽違十年、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治療終現曙光!盧俊吉醫師表示,現已有第一款專門抑制第一型干擾素活性的新型生物製劑,可就根源降低免疫系統的異常活化,減少類固醇的使用次數及劑量,對於改善患者皮膚黏膜、肌肉關節、血球下降等症狀成效明顯。新型生物製劑目前已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核准,在歐美已取得適應症,且於今年4月10日正式通過臺灣食藥署核准,可供臨床使用,有望提升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生活品質,盧俊吉醫師也鼓勵,病患可與醫師討論,評估最適合自己的選擇,讓治療可以精準達標。 過半數病友被迫放棄工作 身心靈影響甚鉅 台灣年輕病友協會潘怡伶理事長指出,全身性紅斑性狼瘡因症狀反覆多變,從診斷到確診需要歷經數年時間,難以掌握的病程特性,及可以侵犯全身器官、造成重大器官損傷的高度風險,導致超過半數的病患無法繼續全職工作,特別是全身性紅斑性狼瘡病友多為年輕女性,橫跨學生、上班族、家庭主婦等多重社會角色,但疾病嚴重度和復發頻率與醫療費用支出呈正相關,加上多數病友無商業保險支持,致使病友陷入長期經濟重擔的惡性循環,無論是對心理或家庭皆會帶來許多壓力與負擔,更急需社會大眾的理解及支持,協助病友在長期抗戰之路上能重拾信心!
天熱「暴怒」是生病了?脾氣控制不好留意心臟病發作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炎炎夏日一出門就熱到融化,連日的高溫也讓不少人的「火氣」隨之上漲,心浮氣躁容易被觸怒!上班族謝小姐從暑假開始,經常與同事發生摩擦,任何小事都會讓她感到煩燥,身旁的人都會調侃她是不是得了躁鬱症,這也讓她懷疑是否真的生病了! 萬芳醫院精神科醫師陳奕安說,當人處在不舒服的環境,像是氣溫過高或過低時,容易讓原先情緒不穩定的人增加額外的壓力,讓焦躁不安的情緒被堆疊放大,因此出現比較莽撞的行為。暴躁、易怒是許多人對躁鬱症的既定印象,其實躁鬱症又稱「雙極性疾患」症狀表現並不僅限上述症狀。 罹患躁鬱症的病人,情緒會不斷在「躁期」和「鬱期」間擺盪,前者發病時就像精力充沛的電池,會出現亢奮、衝動不計後果、過度自信、思緒跳脫現實、各種慾望上升等情緒高昂的表現;而後者就像洩了氣的皮球,則出現心情低落、對周遭事物不感興趣、自我價值低落、猶豫不決,甚至自我傷害等負面低迷的行為。 大部分個案的症狀會在躁期和鬱期間擺盪,也會有症狀相對穩定的緩解期,因此醫師會針對不同時期作個別治療。陳奕安醫師提醒,當民眾出現疑似憂鬱或躁鬱的情況時,適時就診評估藥物治療或心理治療都能獲得良好的改善,平常也能透過有氧運動、充足睡眠、減少壓力等方法,調節情緒與降低復發的風險。 雖然天熱讓人心生不悅,但還是要克制住脾氣,否則容易引起心臟疾病!萬芳醫院心臟內科莊再庚醫師也提醒,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情緒大起大落時,會刺激交感神經特別活躍,就會出現胸口悶悶的、喘不過氣、絞痛的症狀,因此建議民眾平常盡量讓心情維持在平穩的狀態,才不會併發心臟疾病發作。
影/樂齡健康同樂匯 引領全方位樂齡生活
https://youtu.be/re2HwRfNIWI?si=ijtnchIdrwRSjttL 【記者莊全成/綜合報導】隨著臺灣社會步向2025年的超高齡社會,銀髮族的健康需求日益凸顯。生理上的變遷可能引發感官、行動等挑戰,加上照護壓力攀升,推動著對於銀髮友善、健康且愉快的生活方式的追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衛生研究院技轉及育成中心秉持整合創新理念,積極串聯產業資源,共同打造出更多滿足銀髮族需求的優質產品與服務,並且在即將到來的9月9日(六),假台北圓山花博Maji廣場音樂庭園,隆重呈獻「樂齡健康同樂匯」活動。 本次活動將以銀髮族的飲食為主軸,透過一系列的專題講座、多元化攤位及各項精彩活動,提供關於膳食、保健、輔具等多方面的知識,不僅讓銀髮族們學習到如何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更能夠在互動交流中收穫樂趣與知識。 這次活動不僅關注身體健康,同樣注重心理富足與社會影響,致力於打造一個全方位的生活指南,讓不同年齡層的參與者都能夠從中獲得幸福與樂趣。參加者可以透過專業講座,以及融入樂趣的多元活動,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樂齡品質生活。 活動當天,北市聯醫的劉建良醫師將分享飲食抗老化的秘訣,國立陽明交通大學ICF暨輔助科技研究中心的林佩嫻組長也將示範如何善用輔具,維持日常生活的活力。此外,更有多位專家將就健康、營養等多方面進行深入分享。 活動場地也將設有豐富多樣的攤位,展示各式銀髮友善的產品和服務,針對不同需求提供多元飲食選擇,讓您的味蕾品味幸福的滋味。
10種「快樂食物」讓你壓力OUT
精選書摘/編輯部整理 「吃,讓我感到舒服暢快!」如果你聽到這麼一句話,大概會認定說話者是個愛吃鬼吧!實際上,吃本來就是一件令人感到開心的事情,因為食物中若有某些營養素與情緒的神經傳導物質有關,把這些食物吃下肚確實能調整情緒,如此一來,吃的確會讓人感到開心。所以,以後若是聽到相關的話語,千萬不要再認為別人愛吃了,他說的可是有科學根據的事實呢! 想要靠飲食來紓壓,有個重點,那就是吃對食物。吃不對的食物,會害得你賠了夫人又折兵,例如當你壓力來臨時,選擇將大把大把的洋芋片塞進嘴巴裡,只怕會體重狂飆、外型大扣分,且長期下來,對健康反而造成傷害。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要讓壓力出局,哪十種食物你一定不能忘記吧! 一、蓮子:別小看白白小小的蓮子,它所擁有的抗壓紓壓營養素可說是所有食物之冠。蓮子中含有醣類、維生素B群、鈣、鎂、色胺酸、酪胺酸等營養素,能舒緩我們的情緒,讓壓力消失於無形,算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最佳演繹者。 二、花生:花生的獨特香氣總讓人聞了之後莫名生起一股舒暢感。花生是很厲害的紓壓食物,富含情緒低落時的救火隊營養素──維生素B群,想要維持好心情,偶爾抓一把花生來吃吃,絕對沒有錯。提醒你,花生仁的包衣也很營養,食用花生的時候,最好一併將外膜吃下肚子! 三、乳酪:疲勞的時候,來一小口乳酪吧 !它可以幫助你恢復活力,改善萎靡的精神。乳酪含有酪胺酸、色胺酸、維生素B群、鈣和鋅,幫助神經穩定,趕走憂鬱的情緒。特別提醒你,乳酪是經濃縮而製成的食品,營養雖然豐富,但熱量也頗高,食用時最好要控制攝取量,以免體重一不小心就快速攀升。 四、核桃:核桃富含維生素B群、鈣、鎂、鋅、色胺酸等營養素,不但可以維護神經系統,還有助於改善因壓力所引起的肌肉緊張等狀況。如果你是一個很容易緊張的人,或者平時有睡眠上的困擾,建議你不妨把核桃當做零食,每天少量少量地吃上一些。 五、香蕉: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經驗?只要壓力一來,便祕就來報到?這主要是因為交感神經過度旺盛,害得腸胃蠕動變慢而導致便祕的發生。如果你正好深受其害,那麼推薦你來根香蕉吧!香蕉是紓壓的好食物,不但具有多種紓壓成分,如色胺酸、醣類、維生素B6、維生素C等,此外它還富含膳食纖維,能一併解除因壓力所引起的便祕問題。不過,這裡必須要特別提醒大家,空腹的時候最好別過量食用香蕉,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 六、黃豆:黃豆是近來炙手可熱、名氣響噹噹的健康食材,提起黃豆的好處,大家應該都不會忘記提到補充女性荷爾蒙這一條。其實黃豆的好處不僅僅只有這樣,它所含的卵磷脂、色胺酸、維生素B群、鈣跟鎂具有良好的紓壓功效,同時也是幫助我們舒緩壓力的好食材。忙碌的上班族不妨偶爾來杯豆漿,幫自己打打氣,補充面對壓力的能量。至於有痛風困擾的人,大可不必這麼害怕黃豆或豆類製品,雖然黃豆屬於中普林食物,但是它所含的普林是比較不會刺激尿酸上升的一類,只有在痛風發作的急性期需要避開,一般情況之下,只要不過量,還是可以食用黃豆及豆類製品的。 七、豆腐:壓力大到讓你無法好好睡一覺?需要靠安眠藥才能入睡?如果你有失眠的困擾,建議可以幫自己加加菜,多吃點軟軟嫩嫩的豆腐吧!豆腐跟黃豆一樣,含有卵磷脂、色胺酸、維生素B群、鎂、鈣等能紓壓的營養素,其中,色胺酸還有天然安眠藥之美名呢!這些營養素都能幫助神經的舒緩,讓我們放鬆心情,解除生理上的緊繃。 八、紅豆:紅豆是很多女性朋友的好朋友,如果你是被壓力追著跑的那群人,不妨也跟紅豆交個朋友吧!紅豆含有多種抗壓的營養素,能幫助情緒調節,讓心情更放鬆,是理想的抗壓食品。此外,紅豆也能幫助促進排便,建議大家食用時連同外皮、湯汁一起吃下肚,紅豆外皮富含皂素,能助排便、利尿,讓身體感到輕鬆舒暢。 九、雞蛋:在比較窮苦的年代,雞蛋被視為高檔貨,不是要吃就有機會吃的。隨著生活水準的提升,雞蛋的身價大不如前,但是從營養層面來看,它依舊屬於高檔貨喔!雖然提到雞蛋,年紀稍長的人都會害怕膽固醇過高的問題,但實際上雞蛋所含的營養相當豐富,除了優良的蛋白質之外,還有卵磷脂、色胺酸、維生素B群、鋅、鈣等營養素,對於隨時處於高壓力狀態下的人來說,是相當不錯的紓壓食物。 十、柑橘:柑橘富含維生素C、醣類、維生素B1和鈣,可以幫助我們調整情緒,維持愉快的心情。除此之外,柑橘也含有多種抗氧化物質,如β胡蘿蔔素、生物類黃酮等,能消除自由基,延緩衰老速度,讓生理機能維持在良好狀態,對於抗壓性有正面的助益。在飽餐一頓之後,不妨吃幾片柑橘舒壓,重新找回活力。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不想生病就搞定自律神經:檢查不出病,其實你的「神經」有問題!》,柿子文化出版,購書「連結」。 圖/柿子文化
減肥只吃高纖蔬果?易復胖又營養不良!中醫減重瘦出好氣色
記者楊艾庭/綜合報導 在知名外商公司擔任行政工作的周小姐,看了流行雜誌的建議,決定採取高纖維飲食減重法,三餐只吃蔬菜水果,不吃米飯麵類,也不吃肉類來減肥。雖然如願在1個月內體重減了5公斤,但長期只吃蔬果的結果,變得面有菜色,白天經常體力不支,精神不濟。最後身體實在吃不消,不得不恢復正常飲食,然而雖然沒有大吃大喝,但是感覺只要吃一點東西,體重增加很快,彷彿吃一碗白飯就胖0.5公斤。 同事見周小姐減肥辛苦又復胖,建議她接受中醫減重療法,才知道快速復胖的元兇,就是「減肥只吃蔬果」這種錯誤觀念。如今周小姐不必刻意減少食量,以及挑食偏食,1個月順利瘦回原來的體重,她決定繼續接受中醫減重療法,有信心不久後一定能瘦出健康與窈窕。 只吃蔬果減重效果很低 容易復胖且營養不良 常/長榮中醫診所院長林朝慶醫師表示,若是為了快一點瘦下來,三餐只吃高纖維飲食、不吃其他種類食物,就有違健康原則了,即使短時間內可以瘦下來,也可能造成營養不良的問題。一般採取高纖維飲食減重法的減重者並不因此而滿足,為了讓瘦身效果早一點到達,往往選擇單一高纖維食物取代三餐飲食,長時間只吃這一種食物,除了周小姐的案例之外,最為人熟知的還有「蘋果減重法」。 林朝慶醫師表示,其主要原理是,蘋果熱量低,吃再多也不會超過一般人每天正常生活所攝取的熱量,而且蘋果含纖維質,容易有飽足感,所以三餐只吃蘋果,體重減輕的速度會加快。由於蘋果屬於高抗氧化食物,短時間內只吃蘋果對健康危害比較小,因此蘋果減重法被公認為是簡單易行的減重方式。 較主流的蘋果減重法建議三天內只吃蘋果,搭配喝水或無咖啡因飲料,但並不鼓勵連續吃一週或一個月以上,而且實行第三天後,必須慢慢恢復正常飲食,以免發生營養不良的後遺症。林朝慶醫師說,恢復正常飲食的過程必須循序漸進,先從稀飯、青菜、瘦肉、豆腐等比較營養、熱量較低的清淡食物開始,避免吃太油、太甜等食物,千萬不要因為受不了飢餓而大吃大喝。 蘋果減重法強調要多喝水,主要是因為三餐只吃蘋果無法攝取到鹽份,而鹽具有保水作用,三餐都吃蘋果,可能造成身體輕微脫水。林朝慶醫師指出,正因如此,蘋果減重法減掉的體重當中,有一部分其實是水份喪失,一旦恢復正常飲食,身體重新攝取鹽份,身體組織留住水份的功能又再度發揮,體重可能又會反彈回升,實際減掉的脂肪並不如預期,減重效果降低。所以不要偏信一種單一的飲食法,都不是很健康的減重方式。 中醫減重幫助肥胖者「瘦岀健康不復胖」 中醫透過調理體質、穴位埋線以及加強衛教,指導患者飲食控制等三大策略,可以幫助肥胖者達到減重的目的。林朝慶醫師表示,中醫依據個人體質,將病患先區分為久坐少動一族的脾虛濕阻型肥胖、食慾旺盛的青少年的胃熱濕阻型肥胖、壓力沈重的都會粉領族的肝氣鬱結型肥胖,以及銀髮族的脾腎陽虛型肥胖等四種主要症型,再從中對症下藥,先求身體健康,再求減重塑身。
第 2 頁,共有 61 頁
前一個
1
2
3
…
61
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