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熱菸評估」傳公佈在即?立委批審太快、校園憂心配套制定來不及
《菸害防制法》修正案自今年3月上路以來,政府定調「一開一禁」,明定禁止電子菸、納管加熱菸,但外界看法不一。尤其,近日已有多間加熱菸等指定菸品廠商陸續申請國民健康署「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結果公佈在即,亦引起各界爭論不休,尤其擔心菸害入侵校園。「真的不用急在這時候!」立法委員林為洲痛批,新法上路不到半年,相較於救命新藥有時還需一年多才有機會上市或納入健保,「主管機關到底在急什麼?甚至本土研究資料都還缺乏,國人的體型、環境、身體特性都與歐美國家不同,相關指定菸品審查關係到民眾健康,難道不需要審慎評估嗎?」外型似電子產品,校園難分辨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解釋,在未有加熱菸產品通過審查前,市面上販售、流通的加熱菸都是違法的,但近年興起的新興菸品外型與電子產品相似,從外觀上難以分辨,有些小如USB裝置、Apple Pencil,甚至是電動搖桿造型,「加熱菸還有菸草棒、加熱器、充電器等,對學生來說很新奇,具有一定吸引力。」「除非進出校園都有嚴格管制,但基於兒權不可能做到嚴格搜書包。」王瀚陽指出,第一線教職員都很頭痛,目前全台只有台北市有優於全國兒少保護政策,於高中職以下校園周邊50公尺內禁止販賣、供應、展示或廣告加熱菸,「其他縣市沒有相關條文,尤其是非都會區的校園,學生要取得太容易了。」就怕菸品取得恐更容易《優活健康網》記者採訪了雲林縣虎尾高中主任教官陳英傑,他表示,相對於傳統紙菸,加熱菸、電子菸施用後有香水味、水果味,跟很多味道混在一起,除非很明顯在冒煙,真的不容易察覺,「而加熱煙霧小、味道更少,學生在角落吸一口就離開,防不勝防。」而淡水商工生輔組長張君豪指出,新興菸品越來越流行,不僅是高中,國小、國中生都有機會接觸,攜帶方便、款式多樣,外型又跟電子產品無異,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作業尚未完成前,市面上取得加熱菸還算是「違法」無法直接購買,取得菸品「比較沒那麼容易」,「希望主管機關可以嚴加審查,並制定相關配套出來,而不是為了菸商壓力,為通過而通過。」地方仍尚待中央說明不過,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科長陳欣蓉回應,未來待菸品審查結果出爐後,會依照其公告的品牌、外型⋯等發函通過的加熱菸產品資訊為主,應不會發生無法分辨的狀況。台中市衛生局保健科技正張淑倫則表示,一切尚待中央說明公告,會配合審查結果查緝;台中市也正擬定相關自治條例,將規範校園周邊禁賣類菸品,希望能補現行法規不足處。對此,教育部則回應,《菸害防制法》3月修法施行後,已規範各級學校全面禁菸,校園均不得使用各類型菸品(包含一般紙菸、指定菸品及類菸品),並將加熱菸列為指定菸品加強管制、將電子煙歸類於類菸品全面禁止,而該法也規定,指定菸品上市前,應通過主管機關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教育部提到,為保障學生及教職員工健康,學校應依菸害防制法持續落實維護校園禁菸環境,對於違規使用菸品的學生,應依照校內規範實施戒菸教育及輔導,並透過課程教學、衛教活動強化師生防制知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糖化血色素」飆高就是糖尿病?醫揭「4指標」評估:別自己嚇自己
33歲杜小姐因作息不規律又較少運動,自掏腰包在外院做健檢,結果糖化血色素高達10.2 %(正常值<5.7 %)。她擔心罹患糖尿病而至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看診,經檢查後指尖血糖值和空腹血糖值皆正常,經糖化白蛋白檢測,結果為11.8 %(正常值<15.8 %),好在結果一切正常⋯⋯糖化血色素無法成控糖指標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任林文森指出,台灣糖尿病人口已超過220萬,每9位成人就有1位糖尿病,當糖化血色素降低1%,可減少併發症風險40%。不過,最近收治的病例中發現,雖然檢查顯示糖化血色素飆高,最後證實是虛驚一場,並未罹患糖尿病。林文森說明,糖化血色素在某些情況下,無法當成血糖控制好壞的指標。平均血糖檢測包括有代表3個月平均值的糖化血色素,以及代表2~4週的糖化白蛋白。當糖化血色素無法真實反映血糖狀況時,建議民眾應該考慮檢測糖化白蛋白,提供醫師做正確診斷。糖化血色素VS糖化白蛋白林文森指出,「糖化血色素」是血中葡萄糖和紅血球中血色素結合的比例,由此推算過去3個月血糖的平均值,當紅血球生成代謝出現問題、血色素結構有異常時,糖化血色素就無法反映血糖平均值,例如在末期腎病變或有變異型血色素以及各種原因貧血等,可改測糖化白蛋白評估血糖的狀況。他補充,「糖化白蛋白」是血中葡萄糖和血漿中白蛋白結合的比例,標準值一般介於11%~16%,可推算過去2~4週血糖平均值,通常應用於孕婦妊娠糖尿病短期的血糖監測,以及因血液疾病或貧血,導致糖化血色素無法反映血糖控制的狀況。診斷糖尿病4方法糖尿病要如何診斷呢?林文森指出,診斷為糖尿病方法有以下幾種: 正常空腹8小時的血糖應低於100mg/dl(毫克/分升),檢查結果超過126mg/dl。 若空腹血糖正常仍懷疑糖尿病時,考慮加做75公克葡萄糖耐受試驗,當糖水喝完2個小時,血糖大於200mg/dl。 當有明顯高血糖症狀(口乾、多尿和消瘦等),隨機血糖超過200mg/dl。 若沒有血色素變異,糖化血色素大於6.5%。林主任呼籲,血糖過高或波動過大會產生氧化壓力,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傷害,良好的血糖控制能減少糖尿病慢性併發症的發生,包括:心臟病、腦中風、截肢、失明及洗腎等。想預防糖尿病,民眾必須做好飲食、運動、睡眠與體重管理。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60多歲阿伯咳出血!確診肺癌末期 免疫療法助重拾精彩人生
一名60多歲居住南部的阿伯,退休後選擇農作生活,雖有吸菸習慣,但長年來都沒有異狀,也就不以為意,突然有天咳嗽越來越劇烈,且呼吸越來越費力、甚至出現血痰的症狀,持續一個多月左右阿伯才驚覺不對,就醫檢查後竟然確診肺癌末期,幸好在免疫療法治療下,腫瘤有效縮小、病情穩定控制,阿伯的生活才逐漸恢復正軌。久咳、血痰疑似症狀恐已肺癌末期 免疫療法成控制癌細胞新選擇台北榮總胸腔部腫瘤科主任羅永鴻醫師表示,肺癌從初期到3期都不一定會有明顯症狀,病患很難察覺身體異常,當久咳不癒與痰中有血,發現異狀到醫院檢查,經常肺部腫瘤已經發展到晚期。治療第4期肺癌患者,過去會先檢查癌細胞是否帶有致病基因,再確認有無合適的標靶藥物,希望在藥物協助下控制腫瘤 。羅永鴻醫師說明:「EGFR(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與ALK(間變性淋巴瘤激酶)基因突變是肺癌細胞重要指標,醫生會根據檢測選擇合適標靶藥物,南部阿伯個案是自己的診間病人,基因檢查後發現,EGFR與ALK基因都沒有突變,因此沒有標靶藥物能投入治療,原本只能利用化療抑制癌細胞,然而在免疫療法協助下,成功活化了免疫細胞,有效延長了疾病的控制時間 。」刺激免疫系統重新識別並攻擊癌細胞 免疫合併療法助延長患者存活期 羅永鴻醫師指出,以往晚期患者如果沒有基因突變,原則上只能使用化療,但副作用較強常讓病患感到抗拒、適應力也比較差,但是近年免疫療法發展出來後,透過刺激免疫系統T細胞,重新識別出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主動攻擊抑制癌細胞繼續成長,控制並縮小腫瘤,使病情好轉。在使用免疫治療前,首先須檢測患者的PD-L1表現量,來判斷是否適用免疫治療。研究指出,只要PD-L1表現陽性,接受免疫合併治療的患者存活期會比單獨化療更長、死亡風險也更低,成為目前肺癌治療的新趨勢。醫師強調,以前沒有標靶與免疫藥物時,單純只用化療治療晚期肺癌,平均也只能延長1至2年生命,而現在已經有許多打擊腫瘤的武器,例如免疫療法合併化療,或免疫療法配合免疫療法,都能降低化療劑量,大幅減少副作用外,治療效果也顯著提升,存活時間也比以往更長。肺癌威脅長年居高不下難抑制 勇敢面對及早發現治療才能拯救自己雖然台灣吸菸人數下降,但肺癌發生率長期都居高不下,更是每年癌症死因之首,除了菸品危害外,空氣污染與遺傳也是引起肺癌重要原因,空氣中的細小危害物質,例如PM2.5,一旦吸入肺中,就會導致肺部受傷發炎,長時間受到空氣污染物侵害,癌細胞出現的風險也就不斷升高。羅永鴻醫師呼籲,任何癌症治療,都是早期發現與及時治療,對抗癌症的效果就越好,衛福部已有肺癌篩檢計畫,符合資格民眾可以每兩年檢查肺部一次,一旦出現久咳不癒與血痰等疑似症狀,建議馬上就醫,確認肺部是否有腫瘤,勇敢面對病情並接受正規治療,才能真正掌握健康人生。( 圖/台北榮總胸腔部腫瘤科 主任羅永鴻醫師)ONC-TW-2300048NV-103123-PR-01
優活影音》寶寶抓被蓋口鼻AI秒提醒!嬰兒照護系統新突破,未來還能判讀哭聲讓父母不揪心
孩子是每個父母的寶貝,尤其是剛出生的嬰兒,因為無法用言語表達需求,在照顧上更要費更多心力。童綜合醫院與合盈光電合作推出「AI嬰兒照護系統」,不僅能以非接觸方式監測寶寶的生理狀態,同時更能細微觀測可能發生如被子遮蓋口鼻等警訊,透過科技進步,讓照顧嬰幼兒更有支援幫手。童綜合醫院在2023年「台灣醫療科技展」發表了最新「AI嬰兒照護系統」,童綜合醫院醫療副院長吳肇鑫醫師表示,現代父母近6成需兼具工作與育兒,相當辛苦,透過人工智慧的科技發展來讓照顧寶寶的系統更完整是重要趨勢。童綜合與合盈光電共同發表,新生兒場域驗證成果佳吳肇鑫醫師強調,嬰兒猝死症(SIDS)好發於2~6個月嬰兒,是僅次於事故傷害的第二大死因,每分每秒都可能發生,嬰兒由於無法用言語表達需求,因此父母更需時時關注孩子的狀況,耗費相當大的心力。這次由合盈光電自主研發,與童綜合醫院在標準新生兒房特定場域臨床試驗驗證帶來很好的成果,透過科技不僅能減低護理人員的負擔,也讓意外風險降低。這一套最新嬰兒照護系統最大的特色除結合AI運算技術,更考量寶寶細膩肌膚,搭配「非穿戴、非接觸、遠端與及時」偵測警示模式,從呼吸、心率、體溫與環境溫度、睡眠行為、翻身提醒都能掌握。同時,父母最擔心的嬰兒溢奶或口鼻被像是毛巾或棉被遮蓋造成的意外,也有即時警訊提醒,在睡眠期間也能追蹤嬰兒異常狀況,父母透過手機就能隨了解採取行動。除偵測生理狀態,也能即時捕抓寶寶臉部影像完整紀錄不僅如此,該產品具備高清晰度影片傳輸、雙向通訊、夜視等豐富功能,不僅能以高解析圖像即時補充寶寶表情變化,讓寶貝的笑容與豐富情緒展現都在能第一時間儲存下來,並完整記錄在雲端。吳肇鑫醫師也說明,目前系統已在進一步研發判讀嬰兒哭聲,只要透過足夠的數據分析,就能解讀寶寶是因為什麼原因而哭,相信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更是一大福音。這套系統歷經逾六個月時間,即將在2024年6月上市推出,相信未來不管是對於照顧嬰兒的護理人員人力需求,或者是新手爸媽的輔助支持,都能夠讓育兒品質大幅提升。觀看影音新聞:https://youtu.be/zSKI7vI2kxM
提神醒腦必備5穴道!中醫教你從「手」看身體警訊:3類人掌心易發熱
秋冬天氣溫差大,上班族每天頭昏腦脹⋯如何透過按摩手部穴道來提神?昌盛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廖芝晨表示,人體的主要經絡,其中有一半經過雙手,透過平時多觀察手部狀態,可得知身體健康警訊,再搭配穴位按摩技巧,就能達到提神兼具養生的保健功效。她也提供手部常用5穴位,方便民眾日常自我按摩。廖芝晨在昌盛堂中醫診所臉書粉絲專頁表示,穴道保健不止腳底按摩,人體有12條主要的經絡,其中有一半經過雙手,手自然也能反映出許多身體健康訊息。臨床上會看手部的掌心溫度、肌肉和皮膚的紋理、青筋的分布等等,搭配中醫診察,針對身體提供全面完整的評估。該如何透過手部來觀察身體健康情況?廖芝晨舉例:若是陰虛體質體質的人,手心容易發熱,尤其在下午及晚上的時候會更加明顯,此外也會出現口乾舌燥、失眠⋯等症狀,較常出現在更年期、輪夜班與長期熬夜的人。常按手部5穴位有助提神上班族想要提神醒腦,該按摩哪些手部穴位?廖芝晨也推薦以下常用穴位,方便民眾日常自我按壓: 合谷穴:有疏散風邪,清泄肺氣的功效。換句話說,感冒以及頭面部的諸多問題,包含頭痛、顏面神經麻痺、過敏性鼻炎等等,都會用到它。也是臉部美容的重要穴位之一。 合谷穴位置:在手部虎口處,大拇指跟食指掌骨之間的地方,按下去痠脹感明顯。也可以將大拇指與食指併攏,隆起最高點就是合谷穴。但要特別注意,懷孕期間禁用此穴。 曲池穴:另一個感冒常用的穴位是曲池穴。它具有疏邪熱,利關節,祛風濕,調氣血的功效。除此之外,由於位在肘關節處,網球肘、手肘臂附近的神經痛也會用到它。 曲池穴位置:當我們彎曲手肘,手肘外側的肘窩橫紋盡頭就是曲池穴。 內關穴:其功效有寧心安神、腸胃止嘔、寬胸的效果。因此常用在心神不寧、胸悶、心悸、失眠等症狀。此外,遇到暈車、暈船等狀況,也可以多加利用。 內關穴位置:於手臂內側,腕橫紋下約3根手指頭寬的地方,在橈側腕屈肌腱、掌長肌腱兩條肌腱之中。 神門穴:神門穴是手少陰心經的原穴,可以安神寧心、清心火。可用來改善失眠,平復焦躁的情緒。 神門穴位置:把掌心朝上,在腕關節內側尺側腕屈肌腱的旁邊,小拇指對應到手腕上的肌腱旁,靠近大拇指的那面就是神門。 勞宮穴:勞宮穴與神門穴類似,都擅長瀉心火、清血熱。因此也可以治療失眠,除心煩,對於熱象引起的口臭也有幫助。 勞宮穴位置:在手掌心,握拳的時候中指指間對應的地方。按壓穴道施力小技巧廖芝晨說明,通常在空間比較大的穴位,會用拇指指腹,或彎曲食指用指節來按壓。例如合谷穴、曲池穴、勞宮穴,就適合這樣的方式。而對於位在空間較小的穴位,例如內關穴和神門穴,則可以選擇用食指甚至指甲按壓。不過她補充,若使用指甲按壓方式,會出現暫時的指甲痕,如果在意的話,還是可以選擇使用拇指或食指的按壓方式。按壓方向通常以垂直好施力為主,使用的力道與時間以身體能承受為宜,有痠脹感即可,中途可休息,也可重複揉按。如果出現身體不適,應立刻中止並持續觀察身體情形,必要時尋求專業協助。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職場如戲,取決你要不要演下去!旅行作家雪兒:別讓「4爛」耽誤人生
現在的工作好痛苦,該離職嗎?或許能看看身邊的同事、主管,是不是你想成為的樣子,可以幫助你做出決定⋯《優活健康網》特摘旅行作家雪兒所撰此文,分享她下定決心離職的原因,想要離開爛工作、爛環境,不讓人生卡在這裡,就要好好思考職場「這齣戲」你是否還演得下去。前段時間的講座結束時,有台下讀者問我:「當初怎麼有離職成為作家的勇氣?」我告訴她:「2011年我離職去國外打工度假,旅行回來後,還是鼻子一摸,乖乖回原職場當專案管理2年多,才發現最困難的不是離職,不是回來找工作,而是知道人生有第2條路可以走,人卻站在第一條路上進退兩難。」職場,必須過的戰戰兢兢,而且小心翼翼,必須八面玲瓏,同時要揣摩上意,很多次想過千百種待下去或離開的理由,最終都只是因為片刻的安穩,忽略了自己真正的心意。她問:「那你為什麼最終選擇離職?」我說:「我看不見未來。我工作了10幾年薪水就那殺豬價,我的主管薪水也沒好到哪裡去,4萬初而已,況且主管年紀還大我20來歲,倘若這份職場的最高階盡頭就是她,不想未來活成這樣,那我只能換條路走。」最終選擇離職 因為不想將就有這份領悟,就知道眼前職場端的這飯碗,將就一點,是能吃的了一輩子,但不想將就,就必須另覓她途,我想過開早餐店,開咖啡廳,開書店,開著胖卡車賣咖啡,沒想到最後變成了自由旅人作家,倘若沒有當初那個決心,也就沒有現在的自己。離職的決心,都取決自己。要不要離開一個爛人、爛公司、爛家庭、爛環境,都取決自己。有天,我跟前同事喝咖啡,聊起還在公司的那群人,果不其然,又是一齣齣八點檔灑狗血大戲。明明是同事私人事,搞得全辦公室都知,明明是工作事,卻充滿人心算計。聽完一堆荒唐的混亂戲碼,我嘆口氣:「自由業做久了就回不去職場。」朋友問:「為什麼?」我回:「演技太爛,一定活不下去。」以前工作,每到年底就是最忙的時候,要計算報表,要上台報告,要繳交明年計畫,還要討論尾牙,期待年終,也害怕沒有年終,期待尾牙,也害怕要上台表演,一年過完一年,看不到盡頭,只有委屈。誰的職場不憋屈,想到曾經被苛薄的感覺,仍背脊發涼心有餘悸。到頭來職場不過是演一齣戲離開的人永遠心懷僥倖,沒離開的人也只能留下來演戲,的確,戲演久了,舞台就是你的,那些在舞台稱王的,往往忘記,這也只是一齣戲。至於還沒辦法離開的你,別太傷心,刷開存摺簿,看到每個月精神賠償費時,想到可以刷一張機票,有了演戲的動力,哪天有了決心,離開這個舞台,才知道,世界不是只有圍繞著某些人在轉而已。那些厭惡的嘴臉,有一天遞完離職單後,就全部消失不見。(本文獲雪兒授權轉載,原文為此篇)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