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為什麼突然走1萬步很危險?物理治療師示警:搞錯「這1點」恐關節炎

by 商情中心
2024-03-19
in 優活健康網

研究證實每天走路能大幅降低死亡率、防心血管疾病,甚至有人訂出「每天走1萬步」的健康方針,小心走過頭可能會有危害!日本針灸師、柔道整復師,LEAF針灸整復院院長笹原健太郎 於《解痛逆齡強腿伸展法》一書中,分享伸展保健運動,也詳細說明各種醫療保健新知,幫助讀者打造不生病的生活型態。以下為原書摘文:

「每天走1萬步」是錯誤的觀念嗎?

事實上,若是平常沒有運動習慣的人,突然開始走一萬步,反而會讓關節或肌肉一時難以負荷,進而導致疼痛,這也是造成退化性關節炎和脊柱管狹窄症的原因之一。

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或是上了年紀的銀髮族,全身的肌肉和關節周圍平常會處在比較緊繃的狀態。這時如果只因為大家都說走1萬步對身體好,卻沒做任何準備就突然開始走1萬步,反而有害身體健康。

不僅會造成關節和肌肉損傷,甚至當身體在充分休息、以恢復受到損傷的關節和肌肉時,免疫力也會跟著下滑,導致各種疾病找上門。

關於這一點,從運動選手身上更容易輕易得發現。在比賽時雖然表現得意氣風發,其實他們往往很容易著涼,或是染上流行性感冒。這是因為運動選手平日進行的高強度運動訓練,會造成肌肉極度疲勞,導致免疫力隨之下降,提高了感染疾病的風險。因此,在進行重量訓練或肌肉得用力的運動時,從適當的負荷強度開始很重要。

「走過頭」會引起各種不適症狀

快走等適度的有氧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從心臟送出更多血液到全身血管,讓血管變得更粗。但是突然走1萬步是屬於過量運動,會帶給血管負擔,甚至生成活性氧,而這可能是導致動脈硬化等疾病的原因。

話雖如此,我們仍需要透過適度的運動來促進血液循環,以預防心血管疾病和失智症等疾病,千萬別因噎廢食了。

先從適當的步數開始

膝蓋痛或腰痛的人必須格外注意,錯誤的走路方式會帶給關節過大的負擔,同時,隨之而來的地面衝擊力,也會影響到身體各個部位。

別看平常走路沒什麼感覺,其實每走一步,都會承受來自地面的衝擊力。因此,要是持續走1萬步,勢必會加重身體的負擔,造成疼痛或各種不適症狀。所以首要之務,就是學會正確的走路方式。只要能正確使用肌肉,就可以減少地面衝擊力,也有助於預防老後長期臥床的風險。

因此在走路時,不妨先從適度的步數開始,之後再慢慢增加行走的步數。與其立下「今天一定要走OO步不可」的緊迫目標,不如養成「日常生活中一天的步數+20分鐘快走」的習慣就好。

此外也要選對走路的時間。早上身體仍處在比較緊繃僵硬的狀態,等過了中午到傍晚之間,身體才會真正放鬆下來,所以,不妨在這個時候使用正確的走路方式快走,效果更好。

(本文摘自/解痛逆齡強腿伸展法:超過1萬人見證!擺腿10次就有效,打造不生病的100歲腰腿訓練計畫/晴好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Previous Post

愛愛後陰道出血,竟是「子宮頸癌」前兆?婦產科醫警:這動作很重要

Next Post

新冠變異株來勢洶洶月增200死!快篩偽陰性比例高,務要篩2次以上

Related Posts

抗藥性蔓延警訊 高醫籲「正確用藥+疫苗預防」雙重防線

抗藥性蔓延警訊 高醫籲「正確用藥+疫苗預防」雙重防線

2025-11-10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新趨勢 生物製劑到生活調適 找回穩定自信

異位性皮膚炎治療新趨勢 生物製劑到生活調適 找回穩定自信

2025-11-10
因孫子一句「阿公抽菸好臭」陷憂鬱 戒菸門診陪個案成功重拾擁抱

因孫子一句「阿公抽菸好臭」陷憂鬱 戒菸門診陪個案成功重拾擁抱

2025-11-07
異膚治療不中斷!健保新藥想要「再上車」 病友該怎麼做?

異膚治療不中斷!健保新藥想要「再上車」 病友該怎麼做?

2025-11-06
健檢乳房有腫塊怎追蹤?最新微創取樣不留外觀傷痕、助女性安心診斷

健檢乳房有腫塊怎追蹤?最新微創取樣不留外觀傷痕、助女性安心診斷

2025-11-05
慢性腎臟病照護研討會登場 專家齊聚助力第一線照護人員

慢性腎臟病照護研討會登場 專家齊聚助力第一線照護人員

2025-11-05
Next Post

新冠變異株來勢洶洶月增200死!快篩偽陰性比例高,務要篩2次以上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謝時化創立國旅交流社團 用行動找回生活節奏與方向

謝時化創立國旅交流社團 用行動找回生活節奏與方向

2025-11-15
臺科大郭俞麟教授打造新式儲能電池 提升儲能安全與用電自主量能

臺科大郭俞麟教授打造新式儲能電池 提升儲能安全與用電自主量能

2025-11-15
TCFA號召32家連鎖品牌 AI啟動在地服務升級

TCFA號召32家連鎖品牌 AI啟動在地服務升級

2025-11-15
新城鄉衛生所提升員工為民服務品質專題講座

新城鄉衛生所提升員工為民服務品質專題講座

2025-11-15
臺北市長蔣萬安赴臺北市議會專案報告:北市都更報核量年增逾四成、捷運與行人安全同步強化

臺北市長蔣萬安赴臺北市議會專案報告:北市都更報核量年增逾四成、捷運與行人安全同步強化

2025-11-15
搭乘臺南臺灣好行「梅嶺線」暢遊玉井、楠西與龜丹 登山賞景、泡湯美人湯、品味在地梅子料理一次滿足

搭乘臺南臺灣好行「梅嶺線」暢遊玉井、楠西與龜丹 登山賞景、泡湯美人湯、品味在地梅子料理一次滿足

2025-11-15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