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Advertisemen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注意價格泡沫、風險集中現象!信用管制加碼 對房市有衝擊?

by 商情中心
2024-06-16
in 房地產
注意價格泡沫、風險集中現象!信用管制加碼 對房市有衝擊?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今年是全球大選年,也因為各國的就業、物價等經濟基本面受地緣政治衝擊程度不同,加大了後疫情時代各國央行決策分歧的現象。商仲業者高力國際指出,舉例來說,歐洲、加拿大、瑞士、瑞典等央行已經開始降息,而美國聯準會也躍躍欲試。相對來說,雖然台灣今(2024)年第一季的GDP年增率6.56%,央行3月勇敢升息1碼,但第二季物價增長趨勢走緩,5月CPI月增、核心CPI年增已經回落,因此13日理監事會議維持利率不變。不過高力國際提醒,隨著產業發展,房市需求及債務結構與以前不同,須注意房市價格泡沫、風險集中的現象。
 
至於房市是否過熱?高力國際表示,房市在去年8月新青安專案啟動後,低利、寬限期、貸款年期、資格認定等鬆綁所形成信用膨脹的態勢,讓原本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壓抑下的房市又復活,投資氣氛全面升溫。從房市交易來看,今年建物移轉棟數就去年同期增長32%,也較過去同期平均多了5%,而第一季預售成交總金額更較去年增長1.5倍。
 
高力國際提醒,未來隨著高科技投資往中南部移動,以及重劃區、新成屋出現千禧年之後的新高量,需求及債務結構與以前大不同,要注意房市價格泡沫、風險集中現象。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實力好、口碑佳、體質健全的建商比較可承受得住壓力,自然也可獲得消費者肯定。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高力國際認為,近期房市過熱之議,催生近日主管機關先限縮私法人購置住宅的規範,又針對新青安提出停止加碼補貼及切結、貸後管理等措施,所以在這次央行理監事會議前頗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幾套劇本的排列組合也成為街談巷議的焦點。另外,新政府上任也牽動央行部分理監事成員洗牌,因此13日的決議還具備新政府房市政策取向的意義。
 
高力國際表示,回顧央行在2020年12月開始新一輪的房市信用管制,而且季季出重拳,一直到2022年才以升息取代信用管制。而這次央行繼去年6月後,這次再度祭出第六波的信用管制,壓縮七都第二戶以上住宅貸款成數,並調升存準率1碼,對市場降溫有限,甚至可能影響正常換屋需求,而且高價住宅限貸門檻未調整,恐會影響到建築規劃合理性。
 
高力國際分析,新青安的原意是補貼首購族進場,但是重新點燃的成屋買氣激出預售市場的比價效應,再加上預售屋付款的彈性,不但吸引自備款不足的自住買方進場,更成為置產抗通膨、投資買盤開槓桿,把預售屋當成金融期貨操作,引發諸多市場亂象。然而,預售不涉及房貸、授信問題,因此即便央行下藥再猛,在完工前都不受央行信用管制牽制,所以目前檯面上的信用管制工具對於房市降溫可能有限,甚至因為對於成屋市場的過份壓抑,將使熱錢、剛需流向預售市場的趨勢更為擴大。
 
高力國際認為,無論是超額儲蓄、資金回流的動能,以及產業、股市表現的樂觀預期,短期房市仍相當看好,而目前央行信用管制的邊際效益較低,若無其他有效管制工具上場,且美國第三季的降息議題又來勢洶洶,預期台灣下半年成屋、預售市場仍預期是榮景,而惜售、封盤的心態將使交易量成長趨勢走緩。
 
商用市場雖面對高利率不降的壓力,但AI產業誘發全球供應鏈重正熱,將擴大五大趨勢發酵。高力國際提出幾項趨勢:1.高利率環境下,收益利差持續被壓縮,高收益的產品難尋,置產買方加價左右為難,自用買方獨霸市場。2.繼「護國神山」而起的AI「護國群山」科技業的擴廠需求來看,近期國內外科技大廠租、購需求有明顯增加的趨勢,舉凡軌道經濟紅利、供應鏈聚集的區位,才是企業鎖定的目標,而對於ESG、耐震、綠電的基本需求,乃至樓板載重、樓層高度、電力供應的等特殊性需求,需求往高規新大樓移動,同時也出現不少購地自建或量身訂做的探詢機會。
 
3.預期未來高科技投資帶動各類住、商、零售需求,建商積極補進土地原料,連精華區整棟單一產權的具重建價值的建物也備受青睞,預期今年土地交易量有機會追上2022年前、一年3000億的紀錄。4.有現金流誘因的大型零售、旅館等輕資產營運商,具抗通膨的投資效益,持續尋找大面積合適標的,也衍生結合基金、REITs等投資機構的組合進場。5.老商圈、新大樓帶動區域廠商換屋、升級,因此短期租賃市場的空置率走升,但租金水準也逐步上調。
 
高力國際提醒,過去台灣房市有三大因素支持大漲小跌的超穩定結構,首先是自有住宅比率超過8成,其次是背有房貸的住宅不到四分之一,最後是公共建設、就業就學人口集中在主要都會區。然而未來隨著高科技投資往中南部移動,以及重劃區、新成屋出現千禧年之後的新高量,需求及債務結構與以前大不同,房市價格泡沫、風險集中的現象可能更為廣泛,無論是政策監管、建築投資、金融放貸的考量都應該與時俱進。
延伸閱讀→
高雄滯欠大戶鉅額欠稅無法清償 孫子出面投標買回祖產
新北夫婦控售屋半年又被轉售「價差高達49%」
衛福部稱將盡快通過加熱菸 最新民調逾七成民眾認爲開放前應有完備配套
3指標走跌 台中房市為何還這麼猛?專家揭秘
房市V型反轉!滿血回歸「年初沒買房、年底又白忙」是真的
Previous Post

炎上房市!內行人揭8大炒房亂象

Next Post

暗廳就算了…進房門還得經過廚房 「超瞎格局」全網驚呆:設計師心情不好?

Related Posts

房價只漲不跌神話破滅?三大信心指標潰散中

房價只漲不跌神話破滅?三大信心指標潰散中

2025-05-14
買房陷「3選1」拉鋸戰!網秒選:還能多10~15%錢買下一間

買房陷「3選1」拉鋸戰!網秒選:還能多10~15%錢買下一間

2025-05-14
低價爽住天龍國!「這路段」房價全台北最甜-平均987萬買到房

低價爽住天龍國!「這路段」房價全台北最甜 平均987萬買到房

2025-05-14
我的地為何不能蓋房子?土地「莫名其妙被管制」?專家揭真相

我的地為何不能蓋房子?土地「莫名其妙被管制」?專家揭真相

2025-05-14
房屋稅2.0之亂!繳3萬5「校正回歸」變1萬6-非自住用「這4招」能節稅

房屋稅2.0之亂!繳3萬5「校正回歸」變1萬6 非自住用「這4招」能節稅

2025-05-14
讓利急迫性上升!建商降價第一槍「其他業者跟進」?專家解析情勢

讓利急迫性上升!建商降價第一槍「其他業者跟進」?專家解析情勢

2025-05-14
Next Post
暗廳就算了…進房門還得經過廚房 「超瞎格局」全網驚呆:設計師心情不好?

暗廳就算了...進房門還得經過廚房 「超瞎格局」全網驚呆:設計師心情不好?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板橋水電統包推薦 老屋翻新、居家改造首選 提供最安心水電配置服務

板橋水電統包推薦 老屋翻新、居家改造首選 提供最安心水電配置服務

2025-05-14
讓孩子快樂學舞 台中西屯舞蹈教室 從幼兒律動到現代舞最佳選擇

讓孩子快樂學舞 台中西屯舞蹈教室 從幼兒律動到現代舞最佳選擇

2025-05-14
證交所攜手kpmg、appworks赴新馬串聯創新生態圈-開啟東南亞資本平台

證交所林修銘董事長率團訪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強化國際連結 吸引外資投資臺灣市場

2025-05-14
入住旅館5大禁忌-原來我們一直默默犯錯?!

入住旅館5大禁忌 原來我們一直默默犯錯?!

2025-05-14
房價只漲不跌神話破滅?三大信心指標潰散中

房價只漲不跌神話破滅?三大信心指標潰散中

2025-05-14
買房陷「3選1」拉鋸戰!網秒選:還能多10~15%錢買下一間

買房陷「3選1」拉鋸戰!網秒選:還能多10~15%錢買下一間

2025-05-14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