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蔡佩蓉/台北報導
近日《商業週刊》報導,「海湖莊園協議」(Mar-a-Lago Accord)終極目標是讓美元兌新台幣匯率貶到13.3。在此情境下,新台幣購買力雖會變強,有利進口,但等於台灣完全失去出口的競爭力,以房地產的角度來說,學者提醒,熱錢湧入、房價大漲,但伴隨而來就是企業破產與失業。
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表示,台灣多數產業出口毛利大約是10~20%,新台幣只要升值到25元兌換1美元,等於這些產業就做白工,所以假設是升值到13.3的極端情境,熱錢湧入台灣,股市、房市一定飆漲,但出口就完蛋了,企業投資冷錢外流,後續就是破產、失業與股房泡沫化的長期衰退。

章定煊解釋,新台幣升值到13.3是很離譜的假設情境,但可從中窺探出川普政府勢必是要逼新台幣升值,未來的關稅談判,可能是降關稅但新台幣得大幅升值,或仍面臨高關稅,兩條路都不利台灣出口產業,並反映出長期過度依賴美國的惡果。
他指出,新台幣升值,熱錢湧入國內,短期股市、房地產會飆漲,比較誇張的形容就是「認真工作的人失業,炒股炒房賺大錢」,但後續就是中長期的產業空洞,總體經濟衰退,房市泡沫破滅後的欲振乏力。

台灣過去也曾在美國的施壓下出現「301條款」,要求台灣開放進口並讓新台幣升值,1986年底新台幣匯率為35.5元,1987年底升值至28.55元,升值幅度達24.3%。根據《台灣房市激盪五十年》所述,新台幣升值,熱錢湧入國內套利,股票與房地產大漲,全台房價在1986年到1989年期間翻漲了四倍。
惟1988年起經濟成長率衰退,到了1990年經濟成長率僅剩6.87%,比1987年衰退了35%以上,對外出口貿易減緩,產業外移,民眾實質購買力減弱,股市、房市陷入衰退,終於現出房價投機、虛漲的事實。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