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歲魏小姐有經血量偏少、經期容易腹瀉等症狀,結婚2年雖然積極備孕,卻始終沒有傳來好消息,讓她相當挫折。後續,魏小姐透過西醫先做初步的不孕症檢查,但暫時都沒有找到太大的問題,因此轉去中醫進行體質調理,經過中西醫合療2個月後,終於順利懷孕。
經期腹瀉成不孕警訊
松仁中西醫診所中醫師李和蓁指出,「經期腹瀉」是月經期間出現糞便較稀、腹瀉的情況。上述個案有經血量偏少、經期腹瀉等症狀,這是不利於懷孕的體質表現,而類似的狀況在20多歲的女性中也很常見,通常與壓力、熬夜、作息不規律有關。
李和蓁強調,經期腹瀉不等於不孕症,而是作為一種警訊,意味腸胃功能有狀況,可能使營養吸收差,導致胚胎著床能力不穩定,不代表所有腹瀉的女性都會不孕,建議有相關症狀可以就醫檢查,才能找到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中醫調經成備孕關鍵
李和蓁指出,針對上述狀況,中醫治療主要以調整賀爾蒙穩定性、改善子宮環境以及補足氣血為主,目的是讓月經恢復正常,進而強化生殖系統的功能。治療不單純讓經血量變多,而是提升整體生殖力的反應,包括幫助卵子健康成熟、子宮內膜狀態穩定,讓每次的排卵都具備好孕的條件。
「腸胃跟子宮、卵巢的健康對備孕女性來說相當重要。」李和蓁指出,觀察月經的型態在中醫領域是調經的關鍵,而腸胃功能良好就能使氣血生化充足,有助於穩定胎氣,預防胎動不穩,為懷孕提供良好環境讓胚胎著床。
TFC台北婦產科生殖中心主任李怡萱說明,以西醫角度來說,經期腹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徵兆之一,這種情況是指本應該出現在子宮內的子宮內膜組織,異常生長到了其他部位,比如腸道附近,可能會影響腸子的正常蠕動,導致經期出現腹瀉的症狀。
李怡萱指出,個案初步檢查並沒有太大問題,為了幫助個案能夠在月經週期中自然懷孕,西醫先協助改善子宮與輸卵管環境、調整身體狀況,後續則密切監測經期排卵情況、掌握行房時機,並透過藥物促進排卵,增加懷孕成功率。
「女性的自然懷孕率會隨著年齡大幅下降,35歲後開始降低,40歲以後更是明顯下滑。」李怡萱表示,年齡為影響生育力的關鍵因素之一,臨床上會視病人的卵巢狀況,在適當時機搭配排卵誘導藥物,幫助一次排出多顆成熟卵子,進而提升自然受孕的成功率。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