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從台青自詡「厭世代」看賴清德兩次「死亡交叉」及深遠影響

by 火報
2025-07-20
in 火報
從台青自詡「厭世代」看賴清德兩次「死亡交叉」及深遠影響

文 / 香港中觀研究所研究員 鐘鳴

賴清德自2024年5月上任以來,其民調支持率在 2024 年 11 月與 2025 年 7 月兩次出現 “死亡交叉”(即不支持率超過支持率)。許多政評家指,這是其執政下台灣政經環境惡化的反映。事實上,台灣青年無奈的自稱為“厭世代”,恐怕更能看出對民進黨當局的憤懣,亦可見對「大罷免」結局及未來政局的深遠影響。

臺灣民意基金會2024 年11月19日公佈的民調顯示,賴清德施政滿意度為 42.8%,不滿意度 43%,首次出現“死亡交叉”。一般研判,原因是,台立法機構改革案的“釋憲”判決引發社會強烈反彈,被批評為 “破壞制衡”,同時政黨惡鬥持續擾攘,民眾對台灣內耗感到厭倦。還有就是,對於賴清德重要人事安排不滿。

第二次“死亡交叉”在今年7 月。臺灣民意基金會於15日公佈的民調顯示,賴清德滿意度 42.9%,不滿意度 44.5%,再次出現死亡交叉,且不滿意度差距擴大至 1.6 個百分點,創上任以來新低。評論分析,大罷免爭議是首因。民調顯示,48% 民眾反對大罷免,44% 明確表示若投票將反對罷免。另外就是“團結十講”翻車,賴清德僅完成四講就暫停。被批“名為團結實則加劇社會分裂”。再加上,臺北市前副市長彭振聲妻子因捲入京華城案跳樓輕生,社會責疑“司法成政治劊子手”。

事實上,台灣青年自我標籤“厭世代”,“三拒世代”,以至“出走世代”等等,瀰漫全台南北城鄉,字裡行間的無奈、無力、無感,是那般強烈。臺灣青年對當前生存環境的無比焦慮與失望,集中體現在對經濟壓力、社會不公、政治操弄的批判,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時代特徵的表達,既反映個體困境,也折射出臺灣社會的深層矛盾。

“厭世代”:對未來的集體絕望。

“厭世代” 是臺灣青年對自身處境的主流標籤,源自對 “努力也無法改變命運” 的集體認知。他們用 “看不到天亮”“被困在玻璃罩裡” 形容生存狀態。就業層面:“3 萬新臺幣的起薪,十年沒漲過,扣掉房租和生活費,每月存不到 5000 元,買房是天方夜譚。” 許多青年自嘲 “領死薪水、做死工作”,即便名校畢業,也可能陷入 “高學歷低就業” 的困境,如台大畢業生從事奶茶店店員、網約車司機的案例屢見不鮮。生活層面:“電價漲、房價漲、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 有青年用 “7-11 世代” 調侃自己 —— 收入僅夠在便利店解決三餐,“連吃一頓火鍋都要猶豫半個月”。臺北市青年平均租房成本占收入的 40%,“蟻居” 在 10-15 平方米隔間的現象普遍,被稱為 “膠囊人生”。這種 “厭” 不僅是對物質匱乏的不滿,更源於對社會流動性停滯的絕望。臺灣《聯合報》調查顯示,72% 的青年認為“再努力也趕不上通脹和房價的速度”。

“三拒世代”:對傳統生活路徑的放棄。

面對高成本壓力,臺灣青年用 “三拒”:拒婚、拒育、拒購來概括自己的生存策略,也是對傳統人生軌跡的主動割裂。拒婚拒育:“養不起自己,更養不起家庭。” 臺灣青年平均結婚年齡升至 34.5 歲,創全球新高,生育率跌破 1.0,被調侃為 “滅絕邊緣的世代”。有青年直言:“孩子不是生命的延續,是經濟的災難 —— 奶粉、學費、托育費,每月至少 2 萬新臺幣,相當於半個月工資。”拒購房產:“臺北房價收入比 22 倍,不吃不喝 22 年才能買房,不如躺平。” 許多青年放棄 “有房才有家” 的觀念,選擇長期租房,甚至 “以車為家”(改裝貨車作為居所),被稱為 “遊牧青年”。其實,“三拒”並非青年主動所位,而是被動被迫的妥協。“當基本的生活安全感都成奢望,年輕人只能用‘減法’對抗現實。”

“出走世代”:用腳投票的無奈。面對困局,越來越多臺灣青年選擇 “出走”,用 “逃離”“彼岸” 形容對外部環境的嚮往。“全球流浪的打工人”:半導體、金融等領域青年流向美日歐,“在臺灣拿 20 萬新臺幣年薪,去德國能賺 40 萬,還包住宿,為什麼不走?” 但他們也自嘲 “國際難民”——“離開是為了生存,卻成了家鄉的‘叛徒’”。據內政部統計,2020-2025 年,30 歲以下青年淨流出人數達 12 萬,創歷史新高,“出走” 成為青年對抗困局的最後手段。

作家龍應台說:“當年輕人用「厭」定義自己時,不是真的厭惡生活,而是厭惡那個讓努力失去意義的環境。” 這種集體情緒,既是對當下的控訴,也是對未來的無聲吶喊。

在這種生活氛圍之下,“政治冷感”是必然之路,難道還要去迎合對意識形態的操弄。何不做一個“綠恐怖下的失語者”,那些“整天喊口號的能使我們吃飽飯?”引申至民進黨推動的大罷免,那還不是“政黨鬥爭的工具”,“他們忙著內鬥,我們何必要趟渾水”。世新大學調查顯示,65% 的青年不願參與任何政治活動,“投票改變不了什麼,不如躺平看他們演戲”。但是,對於賴清德“重政治、輕民生”路線,青年不冷感,直接表達不滿溢於言表。新竹就業青年得青年說:“台積電外移,我們擔心失業;電價上漲,我們擔心倒閉;但民進黨只關心‘罷免誰’,這種政治與我們無關。”

值得指出的是,臺灣經濟在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以及民進黨當局政策的雙重影響下,就業市場呈現出全面惡化的態勢。從產業結構來看,傳統產業如工具機、螺絲扣件等,由於美國加征高關稅,出口銳減 20%,大量中小企業難以承受成本壓力,紛紛陷入破產困境。這直接導致相關產業崗位大幅減少,許多青年面臨失業風險。而在新興產業方面,半導體產業作為臺灣經濟的支柱之一,也出現了產業外移的趨勢。台積電為規避地緣風險,加速在日美德佈局 12-28 納米通用晶片產能,2025 年熊本工廠量產、亞利桑那工廠投產,使得臺灣半導體產值占比從 70% 降至 65%。這一變化不僅使得半導體工程師等專業人才面臨流失,也讓許多青年失去了在半導體產業就業的機會。

薪資方面,大學畢業生起薪連續十年停滯在 3 萬新臺幣,這反映出青年薪資增長的停滯不前。Z 世代中有 77.7% 對薪資不滿,47.4% 換過兩份以上工作,頻繁更換工作卻難以獲得薪資提升,這嚴重打擊了青年的職業發展信心。並且,服務業在臺灣經濟中占比高達七成,但行業門檻低、薪資增長緩慢,青年在服務業中難以獲得足夠的收入和職業晉升空間,不得不從事兼職或非正式工作來維持生計,進一步加劇了青年就業的不穩定。

同時,房價和能源成本的飆升,極大地壓縮了臺灣青年的生存空間。在房價方面,臺北市房價收入比達 22 倍,這意味著青年購房需不吃不喝 22 年,如此高昂的房價使得許多青年望而卻步。儘管臺灣當局鬆綁房市政策,但 2025 年房價仍再創新高,青年購房的希望愈發渺茫。還有,能源政策方面,因為民進黨當局推行的 “非核家園” 政策,使得燃氣發電占比升至 50%。然而,燃氣儲備僅 10 – 15 天,且受國際價格波動影響巨大,導致夏季電價漲至 8.46 元新臺幣 / 度,創歷史新高。企業為應對高電價,被迫自購發電機,成本增加 15%,這進一步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和青年的就業機會。桃園市 2025 年 4 月停電 35 次,頻繁的停電不僅影響了居民的正常生活,也給青年創業團隊帶來了巨大損失。

2025 年上半年臺灣青年失業率飆升至 13.4%,較 2024 年的 12.3% 進一步惡化。青年失業率是整體失業率的 2.8 倍,且多集中於低薪服務業。

無疑,台灣青年的現實困境,必然對政治普遍無感。什麼“大罷免”,不如“小確幸”。或許,青年的困境,對賴清德當局施政的不滿,在“大罷免”投票中會不支持民進黨;不過,他們對政治的冷感又影響了投票率,亦對藍營有所不利。重要的,“厭世代”在台灣出現,或許對台灣政治環境會有深遠的影響,不但影響明年的縣市長選戰,影響2028的大位之戰,更會重塑台灣的政治生態。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Previous Post

直擊嘉義災區|186戶屋頂急需修復 報廢輪胎+防水帆布成救命組合

Next Post

《茶里夜市—港仔眼中的台灣夜市》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盛大登場!

Related Posts

台塑石化攜手家扶基金會與國家兩廳院 助力兒少關懷與文化親子共融

台塑石化攜手家扶基金會與國家兩廳院 助力兒少關懷與文化親子共融

2025-07-19
微風精品線上攜手安然科技,運用UpGPT AI技術重塑消費者購物體驗

微風精品線上攜手安然科技,運用UpGPT AI技術重塑消費者購物體驗

2025-07-18
負債千萬打工仔 逆襲創業年收破億

負債千萬打工仔 逆襲創業年收破億

2025-07-18
七星潭指標旅宿「水上明月」綠色實踐之路

七星潭指標旅宿「水上明月」綠色實踐之路

2025-07-18
好聲青弦奏響維也納金色大廳 臺灣青年勇奪歐洲青年樂團大獎,創臺灣隊伍最佳成績

好聲青弦奏響維也納金色大廳 臺灣青年勇奪歐洲青年樂團大獎,創臺灣隊伍最佳成績

2025-07-17
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慶典:影像藝術與歷史文物的跨時代對話

國立故宮博物院百年慶典:影像藝術與歷史文物的跨時代對話

2025-07-17
Next Post
《茶里夜市—港仔眼中的台灣夜市》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盛大登場!

《茶里夜市—港仔眼中的台灣夜市》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盛大登場!

最新新聞

【街頭對決影片爆紅】《直擊路人電爆青鳥》10小時破43萬點閱!罷免攻防戰延燒社群

【街頭對決影片爆紅】《直擊路人電爆青鳥》10小時破43萬點閱!罷免攻防戰延燒社群

2025-07-20
《茶里夜市—港仔眼中的台灣夜市》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盛大登場!

《茶里夜市—港仔眼中的台灣夜市》新光三越高雄左營店盛大登場!

2025-07-20
從台青自詡「厭世代」看賴清德兩次「死亡交叉」及深遠影響

從台青自詡「厭世代」看賴清德兩次「死亡交叉」及深遠影響

2025-07-20
直擊嘉義災區|186戶屋頂急需修復 報廢輪胎+防水帆布成救命組合

直擊嘉義災區|186戶屋頂急需修復 報廢輪胎+防水帆布成救命組合

2025-07-20
銀髮族養魚抗失智!屏東創新「蓋斑鬥魚長輩組」 驚豔彩耀盃國際觀賞魚高峰會

銀髮族養魚抗失智!屏東創新「蓋斑鬥魚長輩組」 驚豔彩耀盃國際觀賞魚高峰會

2025-07-20
日本多個城市捐款義助台南災後重建 患難見真情

日本多個城市捐款義助台南災後重建 患難見真情

2025-07-20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