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賴榮偉/台北報導
人工智慧(AI)與無人機產業正快速崛起,為台灣科技發展注入全新動能。由中華科技大學與台灣國際無人機競技發展協會攜手主辦的「AI學院暨台灣國際無人機競技發展協會成立大會」,今天下午2時在台北市中華科技大學盛大舉行。此次大會不僅凝聚產官學研界力量,更為台灣未來的智慧科技發展揭開序幕。
無人機在國際間的應用領域持續拓展,無論在交通運輸、公共安全、農業、環境監測,甚至結合人工智慧與超級電腦的應用,皆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能。協會與中華科技大學將共同致力於推動無人機技術的創新與應用,積極串聯產業界、學研界與專業人才,打造一個開放且協作的平台。透過協會的成立,台灣將加速在智慧無人機與AI跨域應用的佈局,推動產業升級與技術突破。
此次成立大會規模盛大,預計邀請超過百位會員與各界嘉賓蒞臨參與,共同見證這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科技盛事。大會將由中華科技大學校長李禮仲主持,邀請台灣國際無人機競技發展協會首席顧問吳振輝、總顧問許銘春、理事長蘇俊源等重量級人士致詞,分享產業趨勢與前瞻願景。
中華科技大學校長李禮仲表示,學校長期耕耘智慧科技領域,深信AI與無人機技術將是下一波產業革命的核心。透過與協會的合作,未來將積極推動跨領域研究與產學合作,協助台灣掌握全球科技競爭中的主動權。首席顧問吳振輝則指出,無人機競技不僅是展現科技的舞台,更是培育青年學子創新能力與國際視野的重要平台。協會的成立,將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智慧科技領域,為台灣科技注入源源不絕的創意與活力。
交通部長陳世凱特別出席致詞,肯定無人機產業的重要性,並強調政府將積極完善相關法規與管理制度,推動產業發展,陳部長指出,未來無論在供應鏈、應用層面,甚至企業經營上,無人機都將扮演關鍵角色。近年民航局已參考多項國際經驗,確保台灣在無人機管理上不落後於世界各國。他表示,無人機試驗與應用的發展速度極快,未來更將深刻影響運輸產業,成為極具戰略性的技術。
他同時呼籲產業界與學界攜手合作,共同推動台灣無人機產業持續成長。最後,陳部長也祝福協會成立大會圓滿成功,並期盼透過跨界合作,讓台灣在國際無人機發展上佔有一席之地。
教育部次長張廖萬堅今日出席 AI 學院與台灣國際經濟學會合作活動時表示,很高興能與產業及學界先進齊聚一堂,共同關注台灣產業與供應鏈的發展。
張廖次長指出,教育部在人才培育上長期著重前瞻規劃,並推動「無人載具產業發展」等計畫,從基礎教育即著手扎根。他說明,國中階段著重啟發認知與興趣,高中逐步銜接專業課程,而大學則進一步培養研發與製造人才,形成完整的人才培育鏈。目前教育部每年投入約 48 億元支持各教育階段的相關計畫,並另編列約 18 億元推動「智慧共用技術計畫」,以結合台灣製造業的五大優勢,培育無人機產業所需的研發與應用人才。
張廖次長強調,無人機不僅是新興產業,更有潛力成為台灣的「下一座護國神山」。未來,教育部將持續攜手產業界與學界,共同推動人才養成,協助台灣在國際舞台展現更強競爭力。
台灣國際無人機競技發展協會理事長蘇俊源指出,協會未來將積極推動無人機競技及應用的國際交流,持續培育專業人才,促進國際賽事與台灣在地科技產業接軌。同時,將結合AI技術進行跨域應用,讓無人機不僅是競技比賽的亮點,更成為智慧城市、國土安全與產業轉型的核心動能。
人工智慧的出現,被視為繼電力、網際網路之後,影響人類文明進程的重大力量。AI正在改變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在醫療領域,AI可協助醫師進行精準診斷與預測疾病;在交通領域,自駕車與智慧運輸系統正逐步提升行車安全與效率;在教育領域,AI提供個人化學習路徑,幫助學生更有效率地成長。甚至在文化與藝術創作上,AI也成為人類思維的輔助夥伴。AI不僅是冷冰冰的科技,更是一股能與人類價值緊密結合、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
協會榮譽顧問田俊雄指出,台灣身處國際科技競爭的前線,唯有積極投入AI與無人機產業的發展,才能在未來的智慧時代中占有一席之地。此次成立的AI學院與無人機協會,正是順應全球趨勢的重要一步。AI與無人機的結合,將開啟無限可能:不論是災害救援、環境監控,或是智慧農業與能源管理,皆能透過技術創新,讓社會更安全、生活更便利。
會中,中華科技大學與台灣國際無人機競技協會、台灣發展研究院、朋思富創投基金以及台北語文學院,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宣告教育發展中心的啟動。
受到邀請各界先進與嘉賓,參與此次歷史性的大會。不僅見證台灣智慧科技新里程的儀式,更象徵著結合AI與無人機的新時代正式展開。未來,協會將持續以創新為核心,以國際化為目標,攜手各界打造台灣在全球智慧科技領域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