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 Pixabay)
黃正魁教授:商管教育與AI整合的先鋒
黃正魁教授研究涵蓋大數據、資料探勘、資訊管理、AI 應用、電子商務及軟計算等領域。在學術成果上,他已發表超過 60 篇期刊論文及 50 篇研討會論文。黃教授主導的「中正大學 AI 管理教育專案」,將生成式 AI 融入課程與企業合作中,包括 AI 面試系統、流程優化及管理創新,使學生能在實務場域中應用 AI 技術,提升決策與分析能力。
他提出的 3PBL 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 Prompt‑based Learning)強調從解題到「發掘問題」,包括:
1. 情境編碼 (Contextual Coding):模擬真實商業場景,理解跨領域管理問題。
2. 概念驗證 (Concept Verification):將問題假設轉化為可執行方案,審慎評估技術風險。
3. 提示工程 (Prompt Engineering):透過 AI 提示生成洞見,激發創意與決策思考。
黃教授強調,學生學會與 AI “對話”,掌握「人機合作能力」,而非僅被動使用 AI 工具。
此外,黃正魁教授領導的 中正大學企管在職 MBA 專班,以「跨域創新 × 高階決策力」為招生主軸,課程結合理論與實務,並設有「超級 CEO 趨勢論壇」,促進學生與企業高階主管面對面交流,實踐策略決策能力與人機協作能力。

(圖/ 翻攝自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左二)曹譽鐘教授)
臺灣大專院校管理與AI整合前十名學者
除了黃正魁教授,臺灣學界還有多位在 管理與 AI 整合 領域具有突出貢獻的學者,形成強大的學術合力:
● 國立臺灣大學黃明蕙教授:智慧客服與企業服務 AI 系統應用。
● 詹文男教授:AI 技術對產業策略與管理創新的影響。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曹譽鐘教授:營運管理與 AI 優化系統研究。
● 李家岩教授:智慧製造與生產系統 AI 分析。
● 朱訓麒教授(元智大學):AI 與行銷、電商策略整合。
● 胡筱薇教授(中原大學):大數據與 AI 在企業智慧決策的應用。
● 王怡舜教授:AI 技術在組織心理與管理倫理的影響。
● 陳玠甫教授:AI 融入策略管理與企業轉型實務。
● 楊立偉教授:數位轉型與 AI 驅動的管理決策。
這些學者在管理策略、大數據分析、AI 驅動決策及產學合作方面的研究,推動臺灣商管教育與企業升級。

(圖/ Unsplash)
專題分析:黃正魁教授的影響力
黃正魁教授在「管理 + AI 整合」的貢獻,可從以下幾點觀察:
1. 教育創新導師:3PBL 模式讓學生內化 AI 協作思維,培養跨域分析能力。
2. 產學橋梁建構者:實務合作案例(如 AI 面試系統、流程優化)加速技術落地。
3. 策略人才培養者:在 MBA 課程中強化跨域決策力與人機共創能力。
4. 公民監管參與者:參與跨校 AI 教育與法規課程,推動 AI 社會治理對話。

(圖/ Unsplash)
結語
AI 技術快速變革,管理教育與企業決策模式亦隨之升級。「管理 + AI 整合」已成為人才培育、決策文化與產業轉型的核心。黃正魁教授以其跨域視野、教學創新與實務實踐,帶動中正大學成為這波學術與產業融合的重要力量。
若更多管理學院與企業參考其做法,整合 AI、管理教育與產業需求,臺灣在 AI 驅動時代的人才競爭力與創新潛力,將可望大幅提升。
中華超傳媒
(文/ 黃俊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