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呆坐土地公廟呢喃自語 引來穿制服的土地公指引回家路
【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臺中市1名廖姓老翁(46年次),獨自1人呆坐於土地公廟內自言自語,警方獲報到場,根據他身上證件及資料聯繫上家屬,透過平時對於轄區地理環境的熟悉程度,發現老翁家屬就住在附近,順利地將他送回家團圓。
獨自1人呆坐於土地公廟內自言自語
中市第六警分局何安派出所轄區長者眾多,民眾發現迷途老人報警求助時,員警憑藉對轄區的熟悉程度,都能迅速的幫長輩找回回家的路。日前警員周俊翰、鄭永昇接獲報案,文心路及華美西街口的文心福德宮廟內,廖姓老翁彎著身子呆坐在椅子上疑似迷路,員警於現場安撫他情緒,耐心詢問其住家位置,但他只是兀自呢喃自語著,所幸員警老翁口袋內發現其身分證件,員警貼心地將他帶回派出所,並聯繫上住在附近的哥哥來接他回家,當老翁哥哥一進到派出所,就激動得說:「你又亂跑了啦!」,原來廖姓老翁不只一次走丟,常常自己一個人出門就走丟了,還好有員警的熱心協助,指引弟弟一條平安返家的路。
透過平時對於轄區地理環境的熟悉程度
第六分局長賈立民呼籲,民眾平時應多注意長輩動向,對於易迷途的長輩,可為其配戴記載家屬聯繫方式的手環,或是向分局偵查隊申請到府捺印指紋建檔,倘不慎走失,能幫助長輩盡速找到回家的路。
發現老翁家屬就住在附近
母親走失焦急報案 恰巧在派出所相遇
【記者廖宥婷/台中報導】
在臺中市西屯區內,有1名吳姓老嫗(28年次)傍晚時分,外出散步卻迷路,獨自徘徊在四川路與何厝街路附近,員警將老婦帶回派出所後,正巧遇到因苦尋母親未果,而至派出所報案的女兒曾姓婦人(51年次),雙方相見分外激動,也頻頻向警方答謝。
雙方相見分外激動頻頻向警方答謝
中市第六警分局何安派出所警員鄭進城前往四川路與何厝街,將迷路之吳姓老嫗帶回所查證身分,並協助尋找家屬,正當員警欲著手查詢老嫗身分時,曾姓婦人進入派出所準備報案,這時婦人突然興奮的喊了一聲「媽,你怎麼在這?」,原來老嫗是婦人之母親,晚餐過後她自己出來散步,曾婦遲遲不見母親回家,找了許多母親常去的地方,卻始終找不到人,正心急如焚的到派出所報案時,好巧不巧,母親已被警方先行帶回所休息,才有了這戲劇性的一幕。後來在家屬同意下,員警聯繫分局鑑識小組,替吳姓老嫗捺印指紋進行建檔,防止再次迷失。
警方呼籲民眾,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平時應給予關心及照顧,多多陪伴、用心傾聽,並適時留意其動向,亦可為其配戴「愛心手環」,並於上面記載姓名、地址及相關家屬聯繫方式,或是向分局偵查隊申請到府捺印指紋建檔,倘不慎走失,能更快速找到回家的路。
龜丹休閒體驗 農園龜丹水哥溫泉度假勝地
【記者廖宥婷/台南報導】
賴董事長十多年前返鄉推動「龜丹溫泉區」,八八風災時經營溫泉民宿幾近全毀,他沒有因此被打倒。如今《龜丹休閒體驗農園》仿野溪設計露天風,有溫泉泡腳池、溫泉池、戲水池、飛瀑負離子等設施,一年四季皆合宜的度假勝地,集溫泉、住宿、餐飲於一身,讓您在此舒服地享受暖湯之餘,還能品嘗燉梅子雞湯、燉筍子雞湯、燉酸高麗菜雞湯、農場時蔬風味餐…等道地的鄉土田園料理,並購買農園自己種植,低溫烘焙製作的天然水果乾。
《龜丹休閒體驗農園》仿野溪設計露天風格
目前提供有溫泉民宿(2人房/4人房)、湯屋(竹木湯屋/個人湯屋/套房湯屋)住宿服務,共有4大冷水池、6大熱水池,並設置SPA衝擊水柱、打瀨浴、瀑布浴等設施。
一年四季皆合宜的度假勝地
溫泉以碳酸氫鹽泉為主,呈弱鹼性(PH8.08~8.55),水溫約在攝氏31至42度左右,無色無味是優質的「美人湯」。對皮膚有滋潤功能,還有軟化角質層的功效,對神經痛、皮膚病、關節炎具有功效台灣區觀光協會聯合會 總會長 林務局長推薦。
老街168民宿
除了獨特的五形泉(金、木、水、火、土),湯池貼心加蓋了可遮雨避陽的大木構棚子,還有給泡湯客人平躺、觀星賞雲,半圓弧環湯區的木棧床休息區。農園特別為女性蓋了一棟有如樹屋的休息室,加入法國維琪浴概念,透過自然落下的水滴,輕巧地敲擊人體皮膚,達到舒壓的效用。
台灣創意燈泡咖啡
還可以到園區內仿大自然瀑布WaterFall淺水區,享受由水滴和大石的摩擦所產生的負離子洗禮。賴董事長的龜丹休閒事業開發有限公司,旗下有《龜丹水哥溫泉事業》、《老街168民宿》、《台灣創意燈泡咖啡》3大品牌。推薦大家到這裡放鬆身心,讓身體肌膚完整吸收溫泉水獨特的礦物質、微量元素,緩和地進行美肌保養和深層排汗代謝,超級享受。
台灣創意燈泡咖啡
H藥 漢斯狀®食管鱗狀細胞癌獲批上市 消化道腫瘤免疫治療新選擇
上海2023年9月22日 /美通社/ -- 復宏漢霖(2696.HK)宣佈,公司自主研發的創新抗PD-1單抗H藥——漢斯狀®&(通用名:斯魯利單抗注射液)聯合含氟尿嘧啶類和鉑類藥物用於PD-L1陽性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復發或轉移性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的一線治療新適應症的上市註冊申請(NDA)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為食管鱗癌患者提供了治療新選擇。此前,H藥已獲批治療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實體瘤、鱗狀非小細胞肺癌(sqNSCLC)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三項適應症。復宏漢霖持續深化H藥在肺癌、消化道腫瘤等領域的差異化、多維度佈局,以期推動患者獲得更高獲益。 復宏漢霖董事長兼執行董事張文傑表示:「H藥獲批第4項適應症用於治療食管鱗癌,標誌著這款高品質抗PD-1單抗為難治的消化道腫瘤領域帶來新希望。自2022年3月獲批上市以來,H藥在臨床實踐中廣泛惠及消化道腫瘤、肺癌等領域患者,樹立起良好的口碑,並形成品牌效應。未來,我們將繼續發揮H藥優勢和潛力,加快H藥市場拓展步伐,為全球更多患者帶去可負擔的創新藥物。」 復宏漢霖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總裁兼首席財務官朱俊表示:「以臨床需求為導向,復宏漢霖深耕腫瘤免疫精準治療領域,聚焦腫瘤重點病種,深化H藥多瘤種佈局,積極推進其在全球範圍同步開展的多項免疫聯合療法試驗。此次H藥獲批食管鱗癌,進一步驗證了H藥的治療潛力,充分展現復宏漢霖的研發創新實力。期待H藥未來更多積極臨床結果的產出,進一步造福更廣泛的癌症患者。」 H藥食管鱗癌Ⅲ期臨床研究主要研究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黃鏡教授表示:「食管鱗癌為食管癌中最為常見的病理類型,臨床需求較大且總體預後相對較差。斯魯利單抗圍繞不能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癌開展了一項Ⅲ期臨床研究(ASTRUM-007)並取得優異結果,該研究基於大樣本量的本土人群數據,充分確證了斯魯利單抗聯合化療一線治療局部晚期/轉移性、PD-L1陽性(PD-L1 CPS≥1)食管鱗癌患者,能夠帶來PFS、OS的顯著獲益,期待其在臨床實踐中惠及更多患者。」 聚焦臨床迫切需求,凝心打造優質選擇 食管癌是全球第六大癌症死亡原因,也是我國的高發惡性腫瘤。統計顯示,中國食管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分別位列惡性腫瘤的第六和第四位,其中食管鱗癌為最常見的病理類型,約占中國所有食管癌病例的85.79%。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在我國約70%的患者確診時已為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食管鱗癌,失去了手術治療機會。近年來,多項研究表明抗PD-1單抗聯合化療可為食管癌患者帶來生存獲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聯合化療已成為我國食管癌的一線治療標準。 此次獲批主要基於一項隨機、雙盲、多中心的Ⅲ期臨床研究(ASTRUM-007),旨在研究斯魯利單抗對比安慰劑聯合化療(順鉑+5-FU)在既往未接受治療、PD-L1陽性(PD-L1 CPS≥1)的晚期食管鱗癌患者中的療效和安全性。根據全球知名學術期刊Nature Medicine發表的ASTRUM-007臨床研究結果顯示,斯魯利單抗聯合化療帶來了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的全面生存獲益,並具備良好的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PD-L1高表達人群接受斯魯利單抗聯合化療較意向性治療(ITT)人群具有更大生存獲益,在針對PD-L1 CPS≥10人群的分析中,斯魯利單抗聯合化療組的中位OS長達18.6個月,較對照組絕對延長4.7個月,死亡風險降低41%。目前,ASTRUM-007研究成果已相繼亮相於2022 ESMO Asia年會、2023 ASCO年會等國際學術會議,獲得國際學術界高度認可。 多瘤種佈局大癌種覆蓋,致力惠及全球患者 圍繞H藥,公司聚焦肺癌與消化道腫瘤兩大癌種,積極推進H藥與公司其他產品的協同以及與創新療法的聯合,於全球同步開展10餘項腫瘤免疫聯合療法臨床試驗,累計入組逾3600名受試者,國際化的臨床研究數據有望為全球申報提供有力支撐。針對消化道腫瘤,H藥已獲批MSI-H實體瘤適應症,可為MSI-H高發的結直腸癌和胃癌等患者帶去治療希望。同時,該藥在胃癌新輔助/輔助方面已進入Ⅲ期臨床研究,有望使胃癌患者在前線便從腫瘤免疫療法中獲益。肺癌領域,H藥已獲批sqNSCLC和ES-SCLC兩大適應症,並成為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SCLC)的抗PD-1單抗,公司亦計劃於2023年下半年就H藥一線治療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nsNSCLC)在中國遞交上市申請。與此同時,H藥治療SCLC相繼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歐盟委員會(EC)授予的孤兒藥資格認定,該藥一線治療ES-SCLC的歐盟上市許可申請(MAA)已於2023年3月獲得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受理,有望於2024年上半年獲得批准。復宏漢霖亦在美國啟動了一項H藥對比一線標準治療阿替利珠單抗用於ES-SCLC的頭對頭橋接試驗,計劃於2024年在美國遞交上市許可申請(BLA)。此外,復宏漢霖還穩步推動H藥局限期小細胞肺癌(LS-SCLC)的全球多中心Ⅲ期臨床研究。 商業拓展方面,復宏漢霖針對H藥進行了前瞻性的佈局,並持續多維度、多渠道提升該產品的可及性,截至目前,H藥已惠及逾3.7萬名中國患者,並在中國境內完成29個省份的招標掛網,同時,已進入上海市、成都市、寧波市、廈門市、福建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等26個省/市級定制型商業補充醫療保險目錄。針對海外市場,復宏漢霖與KGbio於2019年達成合作,授予其H藥首個單藥療法及兩項聯合療法在東南亞地區10個國家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益;2023年8月,公司進一步就H藥在中東北非區域12個國家的獨家商業化權益授予KGbio。此外,公司還授予復星醫藥H藥在美國市場的獨家商業化權益,協同拓展H藥的海外市場佈局,致力覆蓋全球更廣泛的患者群體。 未來,復宏漢霖將持續提升研產銷全產鏈綜合實力,深耕精準治療與轉化研究的治療體系,多維度實現H藥臨床價值,持續打造腫瘤免疫治療新標桿,為全球患者帶去關愛與希望。 關於H藥 漢斯狀®& H藥 漢斯狀®&為重組人源化抗PD-1單抗注射液(通用名:斯魯利單抗注射液),是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目前已有4項適應症獲批上市,1項適應症上市申請在歐盟獲受理,10餘項臨床試驗同步在全球開展。 2022年3月,H藥正式獲批上市,目前可用於治療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實體瘤、鱗狀非小細胞肺癌(sqNSCLC)、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及食管鱗狀細胞癌(ESCC)。H藥聯合化療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的上市申請也獲得歐盟EMA受理。聚焦肺癌和消化道腫瘤,復宏漢霖積極推進H藥與公司其他產品的協同以及與創新療法的聯合,相繼獲得中國、美國、歐盟等國家及地區的臨床試驗許可,在全球同步開展10餘項腫瘤免疫聯合療法臨床試驗。截至目前,H藥已於中國、美國、土耳其、波蘭、格魯吉亞等國家和地區累計入組超3600人,其中2項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入組白人的比例超過30%,是擁有國際臨床數據較多的抗PD-1單抗之一。H藥的3項關鍵性臨床研究結果分別發表於知名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此外,H藥還榮獲《CSCO 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CSCO 非小細胞肺癌診療指南》、《CSCO 食管癌診療指南》、《CSCO 結直腸癌診療指南》、《CSCO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臨床應用指南》和《中國食管癌放射治療指南》等多部權威指南推薦,為腫瘤臨床診療提供重要參考。海外方面,H藥治療SCLC也已獲得美國FDA和歐盟EC的孤兒藥資格認定,並在美國啟動了一項H藥對比一線標準治療阿替利珠單抗用於ES-SCLC的頭對頭橋接試驗。 關於復宏漢霖 復宏漢霖(2696.HK)是一家國際化的創新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為全球患者提供可負擔的高品質生物藥,產品覆蓋腫瘤、自身免疫疾病、眼科疾病等領域,已在中國上市5款產品,在國際上市1款產品,19項適應症獲批,2個上市申請分別獲美國FDA和歐盟EMA受理。自2010年成立以來,復宏漢霖已建成一體化生物製藥平台,高效及創新的自主核心能力貫穿研發、生產及商業運營全產業鏈。公司已建立完善高效的全球創新中心,按照國際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MP)標準進行生產和質量管控,不斷夯實一體化綜合生產平台,其中,上海徐匯基地已獲得中國和歐盟GMP認證,松江基地(一)也已獲得中國GMP認證。 復宏漢霖前瞻性佈局了一個多元化、高質量的產品管線,涵蓋20多種創新單克隆抗體,並全面推進基於自有抗PD-1單抗H藥 漢斯狀®&的腫瘤免疫聯合療法。繼國內首個生物類似藥漢利康®&(利妥昔單抗)、中國首個自主研發的中歐雙批單抗藥物漢曲優®&(曲妥珠單抗,歐洲商品名:Zercepac®&,澳大利亞商品名:Tuzucip®&和Trastucip®&)、漢達遠®&(阿達木單抗)和漢貝泰®&(貝伐珠單抗)相繼獲批上市,創新產品漢斯狀®&(斯魯利單抗)已獲批用於治療微衛星高度不穩定(MSI-H)實體瘤、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和食管鱗狀細胞癌,並成為全球首個獲批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的抗PD-1單抗。公司亦同步就16個產品在全球範圍內開展30多項臨床試驗,對外授權全面覆蓋歐美主流生物藥市場和眾多新興市場。 【參考文獻】  &Chen R, Zheng R, Zhang S, et al. Patterns and trends in esophage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in China: an analysis based on cancer registry data.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Center, 2023.  &王天雲, 張瑜, 徐泳, 盧鈾, && 彭楓. (2018). 晚期食管鱗癌患者三線化療療效及生存分析. 四川省抗癌協會老年腫瘤治療專委會第三次學術年會暨四川省抗癌協會抗癌藥物專業委員會第一次學術年會. 四川省抗癌協會. 食管癌診療指南(2022年版). 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
加速GTM及聯合銷售,華為雲與全球伙伴共成長
上海2023年9月22日 /美通社/ -- 今天,在華為全聯接大會2023上,以「加速GTM和聯合銷售,華為雲與全球伙伴共成長」為主題的華為雲分論壇成功舉辦。華為雲及多位伙伴嘉賓發表主題演講,分享業界最佳實踐與成果,解讀最新全球伙伴政策及聯合銷售關鍵舉措,並發布《華為雲伙伴銷售GTM加速計劃》。 會上,華為雲全球Marketing與銷售服務總裁石冀琳發表開場致辭,分享了華為雲與全球伙伴的合作成果,並表達了將持續支持伙伴實現商業成功的目標與願景。她表示,華為雲以技術創新引領全球企業雲原生之旅。最新發布的盤古大模型、GaussDB 、數字人等領先雲服務,將通過全球一張網廣泛服務於世界各地的客戶與伙伴。以全新的GoCloud和GrowCloud生態伙伴體系為基礎,華為雲將持續技術賦能、聯合伙伴構建具有領先優勢的行業解決方案,並充分共享市場,與全球伙伴共同加速成長,實現技術共生、商業共贏。 華為雲全球Marketing與銷售服務總裁石冀琳發表演講 在過去的一年,華為雲與軟件伙伴聯合打造有競爭力的解決方案,共同拓展全球客戶;與SI伙伴深耕行業數字化,共同為企業客戶量身定制一站式數字化轉型方案;與伙伴持續洞察市場,聚焦高價值細分場景,快速復制全球優秀的上雲實踐和經驗。 華為雲持續踐行「一切皆服務」戰略,構建「全球一張網」的高質量服務體驗,覆蓋全球170個國家和地區的30個地理區域、84個可用區,並於今年在土耳其、沙特等國家開始提供本地雲服務。在技術創新方面,華為雲盤古大模型深入行業解決場景難題,為千行萬業帶來大模型時代全新的增長引擎。在生態領域,華為雲與全球生態伙伴合作,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新伙伴體系,包括GoCloud和GrowCloud兩個合作框架。今年,華為雲將進一步完善GrowCloud伙伴合作框架,優化伙伴體系和激勵政策,增強面向伙伴的產品GTM,加大伙伴聯合銷售投入。 論壇中,華為雲解決方案銷售部總裁陳亮發表了題為「三大關鍵舉措加速伙伴在華為雲上實現業務增長」的演講,他表示,華為雲始終踐行技術共生、商業共贏的合作理念,將通過4大伙伴銷售加速計劃、3大伙伴銷售支持、10大Offerings及GTM支持三大舉措,加速全球伙伴業務增長。 華為雲解決方案銷售部總裁陳亮發表演講 今年,華為雲將發布伙伴共拓計劃、伙伴遷移加速計劃、KooGallery銷售計劃以及EDP計劃四個新的伙伴銷售加速計劃,幫助伙伴進一步加速資源和能力的商業變現。 同時,華為雲將新增3大伙伴銷售支持投入,以進一步提升伙伴業務拓展效率。其中,華為雲將進一步加強PBD與伙伴在聯合客戶拓展上的協作,有效牽引雙方的資源和能力投入;全力打造PSA隊伍,提升能力,給予優質銷售伙伴更多的資源支持;設立伙伴銷售遠程支持中心,為伙伴提供POC,投標和技術支持等標准作業支持,進一步提升伙伴銷售效率。 & 華為雲還將面向伙伴發布10大Offerings,包括10大重點銷售場景,20+個高價值解決方案的基本介紹、銷售指導、技術方案設計以及POC等銷售套件。其次,華為雲將提供伙伴GTM中心,為全球伙伴打造的一站式GTM能力支持平台,為伙伴加速提升GTM能力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此次會議中,華為雲全球Marketing與銷售服務總裁石冀琳、華為雲Marketing部部長董理斌、華為雲解決方案銷售部總裁陳亮以及華為雲全球伙伴管理部部長陳偉峰,共同發布了《華為雲伙伴銷售GTM加速計劃》,幫助合作伙伴加速實現技術共生、商業共贏。 《華為雲伙伴銷售GTM加速計劃》正式發布 多位海外合作伙伴也發表了主題演講,分享了最佳實踐經驗與成果。Orange Business的產品總監 Pascal Bitterly分享了與華為雲全球聯合客戶拓展和項目運作經驗,他認為,將從四個方面入手聯合華為雲打造積極影響力:建立Orange全球服務網絡讓服務觸手可及、大力推進協同創新、聚焦客戶的業務價值以及打造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案組合。 來自Seidor Chile的咨詢服務及雲領域專家Jose Luis Rodriguez重點分享了與華為雲在智利聯合拓展SAP市場的經驗,他表示,Seidor和華為雲的成功秘訣在於「嘗試、失敗、進步、成功」。 EDS的CTO &Jô&natas Mattes對與華為雲的合作充滿期待,他提到 "&信任讓我們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我們對與華為雲的合作充滿希望"& 。 泰國首批雲原生伙伴Vonosis的COO Kraipich Pichpongsa表示,和華為雲從2018年合作以來,雙方在SMB市場擴展、本土區域拓展、生態構建等領域通力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成功離不開堅實的合作伙伴關系。 來自巴西最大的醫療信息公司MV的CIO Andrey Abreu表示,MV攜手華為雲為LATAM地區的患者、醫生、醫院等提供了最佳的健康服務。 最後,全球Top AI視頻軟件公司Axxonsoft大中華區產品技術總監王偉表示,基於華為雲IaaS和AI能力打造一流的視頻分析VSaaS平台,更好的服務了零售酒店等具有分布式多站點特征的行業客戶,實現分布式監控統一聯網管理及AI創新技術落地。 未來,華為雲將以持續技術創新為基礎,以幫助伙伴實現能力變現為導向,持續優化全球伙伴政策和生態關鍵能力建設,做強GTM支持、加大聯合銷售投入,助力全球伙伴業務增長。
《慈善一點通》訪問腦神經外科麥偉傑醫生
分享腦疾病的認識和預防、海外手術經驗及引進科技技術的經驗 香港2023年9月21日 /美通社/ -- 最新一季新城電台節目《慈善一點通》日前播出,節目一連13集會每集邀請學者、慈善團體及基金會管理階層談談香港慈善機構管理及發展。主持王曉霞Dorothy為資深註冊社工,亦是藍迪通顧問有限公司創辦人,她在節目中訪問腦神經外科麥偉傑醫生,分享腦疾病的認識和預防、海外手術經驗及引進科技技術的經驗。 節目開始,王曉霞宣傳今天(21日)是世界老年痴呆日,全球共有六十個國家及地區將組織一系列活動,加強對老年痴呆症的關注。其後,她又向聽眾親述自身腦硬膜瘤的發病經歷及進行腦神經科手術的過程。而麥醫生是她當時的主診醫生,在節目中分享她接受手術的經過。 麥偉傑醫生向聽眾講解腦疾病的認識及預防,亦介紹各種腦腫瘤的種類,例如,腦硬膜瘤、腦下垂體瘤及腦血管瘤等等。大部分病症可接受手術切除,亦有部分病例可用微創方法處理。醫生通常會按腦血管瘤的位置及大小而決定手術方案,而超過九成個案可以利用微創導管方法處理。 而腦部疾病及頭痛有關連嗎?麥醫生解釋,因為腦膜有感覺神經,分佈著血管,而血管擴張會令人感覺頭痛。麥醫生向觀眾分享須注意的腦壓高頭痛,有三項關鍵:早上起床頭痛、伴隨噁心嘔吐、嘔吐後感覺舒暢,如果聽眾有這三項徵兆需盡早求醫。 香港的醫療技術先進,麥偉傑醫生亦接受不少外地病患者來香港求診的經驗。他亦指國內醫療技術越來越進步。醫療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他把腦部形容成一個球體,醫生要精準地在球體中找到一個定點,這需要依靠導航技術,根據病人頭部和臉骨結構特點用導航方法可以更精準找到病患位置,可協助醫生更快捷、更準確地尋找病患位置。另外,醫療顯微鏡、內窺鏡和外窺鏡等技術發展成熟,現時清晰度已達4K、亦有3D立體技術,只靠醫生肉眼並不足夠,新式技術有助醫生更清楚地觀察病患者體內狀況。 主持人王曉霞(右)訪問腦神經外科麥偉傑醫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