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Advertisemen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忘記吃藥怎麼辦?馬上補吃「恐吞2倍藥量」!藥師教你簡單1招應對

by 商情中心
2023-05-18
in 優活健康網

忘記吃藥怎麼辦?不少病患每天需吃多種藥物,服藥時間難免會忘記,但有民眾擔心「藥忘了吃很浪費」,常等到一想起來時就馬上補吃,卻可能在短時間內吃下2倍藥物劑量!藥師提醒,忘記吃藥時,可透過1招自行判斷,計算自己「想起來的時間點」到底可不可以補吃藥。

北市聯醫林森中醫昆明院區藥師吳柏翰指出,許多民眾對於正確的服藥時間觀念,還不是很瞭解,又常常因為忘記吃藥,而造成心理上的擔憂及生活不便,甚至同時產生過多的剩餘藥品。建議可在領藥時,就先向藥師確認。

延伸閱讀:
她領藥完發現藥師「裝錯藥」?醫改會教你「3步驟」看懂藥袋標示

「千萬別因擔心忘記吃藥,反而吃下更多藥!」吳柏翰表示,忘記吃藥時,可先以「吃藥週期的一半」為基準,計算自己需不需要補服藥。例如:領藥時已知1項藥品,每天必須在早、中、晚餐後,共3個時段分別服藥,若每餐之間的間隔為6小時,那吃藥週期的一半就是3小時。

假設早餐後忘了吃藥,那麼在吃藥週期的一半、即3小時以內想起來,都還能補吃藥;但若是超過3小時後才想起,就可省略早上那次服藥,等到中午時按當次劑量服用即可。但要特別注意的是,少數藥品在補服時,需要調整劑量,領藥時務必和藥師諮詢清楚。

忘記吃藥1招判斷是否補吃

延伸閱讀:
藥吞不下去⋯可以磨成粉嗎?藥師:易釀「3大傷害」沒救命反害命

吃藥時間不同會影響藥效

吳柏翰表示,不管是西藥、中藥,都會依照服藥時間點的不同,有許多注意事項,民眾可從「飯前服藥」、「飯後服藥」與「飯中服藥」3個時間點,來加以了解:

1. 飯後服藥
飯後服藥是指,吃飯後1小時內要吃藥。因為有些藥品在服藥後,會有腸胃相關副作用,若在飯後服用,可減少副作用發生,例如: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另外,維生素、鐵質補給也應在飯後服用,可達到更好的吸收效果。

而中藥類藥品,如屬祛風濕、清熱解毒類等藥品,也建議在飯後服用,可降低對腸胃道的刺激,若是治療胸膈以上,如心、肺等部位的中藥方藥,在飯後服用,可增加藥效。

2. 飯前服藥
飯前服藥是指,在吃飯前的30分鐘~1小時,或飯後2小時以上。有些藥品容易被食物影響吸收,所以需飯前吃,如:甲狀腺素藥品(levothyrox-ine)。有些藥品因與藥效發揮時間有關,則需空腹吃,如:血糖藥,在飯前吃可以降低餐後血糖。中藥補氣、補益藥,驅蟲劑,也建議在飯前吃,以增加藥效發揮和吸收。

3. 飯中服藥
飯中服藥是指,在吃完藥後立刻吃飯,或吃第1口飯之後馬上吃藥。有些藥品隨餐服用,可增加效果,如部分血糖藥(Alpha-glucosidase inhibitors)。另外也有部分藥品和食物併服時,吸收效果會更好,例如部分抗肝炎藥品(Tenofovir alafenamide)。

中藥方面,部分方劑可與食材一起烹煮食用,能更加相輔相成,可促進藥效抵達作用部位,如四神湯(山藥、芡實、茯苓、蓮子等)、四物湯(當歸、川芎、熟地黃、白芍藥等)。

Previous Post

1天胖3公斤有可能嗎?營養師揭「體重起伏」8原因:定時量體重才對

Next Post

眼淚流不停竟是乾眼症?眼科醫警告「這種乾眼症」點眼藥水恐更難受

Related Posts

為什麼會糖尿病足潰瘍?醫示警「4大狀況」要小心:亂剪指甲也上榜

為什麼會糖尿病足潰瘍?醫示警「4大狀況」要小心:亂剪指甲也上榜

2025-05-12
還很年輕就一臉老相?日本名醫揭「血管老化」3特徵:駝背也中標

還很年輕就一臉老相?日本名醫揭「血管老化」3特徵:駝背也中標

2025-05-12
amazon的顛覆管理學!貝佐斯推「主人翁精神」把自己當成公司老闆

Amazon的顛覆管理學!貝佐斯推「主人翁精神」把自己當成公司老闆

2025-05-12
女性偏頭痛是男性3倍!醫教「頭痛日記」助診斷:每週吞止痛藥限●●次

女性偏頭痛是男性3倍!醫教「頭痛日記」助診斷:每週吞止痛藥限●●次

2025-05-12
你是好媽媽,還是壞媽媽?心理學家揭5類型:這類型恐「把混亂傳給孩子」

你是好媽媽,還是壞媽媽?心理學家揭5類型:這類型恐「把混亂傳給孩子」

2025-05-12
我的媽媽是虐待者!不給零用錢、威脅去死⋯她經歷母愛創傷學會的事

我的媽媽是虐待者!不給零用錢、威脅去死⋯她經歷母愛創傷學會的事

2025-05-11
Next Post

眼淚流不停竟是乾眼症?眼科醫警告「這種乾眼症」點眼藥水恐更難受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藝術讓城市說話 讓世界傾聽 曾英棟以雕塑串聯信仰、人文與台灣精神

藝術讓城市說話 讓世界傾聽 曾英棟以雕塑串聯信仰、人文與台灣精神

2025-05-12
默默守護全台橋梁安全 專業及責任打造公共建設典範

默默守護全台橋梁安全 專業及責任打造公共建設典範

2025-05-12
氫分子台灣奇蹟 他讓世界看見「氫生活」新日常

氫分子台灣奇蹟 他讓世界看見「氫生活」新日常

2025-05-12
迎接夏日優雅轉換 SiOHER熹歐禾親膚材質打造輕盈舒適新裝

迎接夏日優雅轉換 無鋼圈內衣品牌打造親膚材質輕盈新裝

2025-05-12
【全方位健康專欄】功能性動作:人體動作的交響樂

【全方位健康專欄】功能性動作:人體動作的交響樂

2025-05-12
2025亞洲智慧型機器人正修競技-搖控障礙闗卡重重-軌道挑戰神經緊繃

2025亞洲智慧型機器人正修競技 搖控障礙闗卡重重 軌道挑戰神經緊繃

2025-05-12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