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頭條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民生頭條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影音
  • 專欄
  • 合作媒體

你是三十而立,還是三十憂鬱?過來人:人生成績單「這點」最重要

by 商情中心
2024-07-05
in 優活健康網

30歲是人生邁向成熟的關鍵時刻,這時不少人已有穩定事業版圖與未來規劃,只是多數人只有心虛及無力感。擁有多個產業的管理企劃經驗、斜槓實踐家蔡侑霖於《刪拾就定位,每走一步都珍貴》一書中,分享30歲後的人生哲學,先有讓日子變好的心態,先求彰顯個人績效與價值,確實兌現技能,好事就會找上你。以下為原書摘文:

4年後就30歲了,但我才工作3年多,怎麼「三十而立」?怎麼出人頭地?太難了吧!身上都沒存到錢。父母老是嫌棄我,說我1年換了5份工作、男朋友也不停換新,這就是長大嗎?我何時會成熟一點?每個月都是月光族,離開學校開始還貸款、還卡費,沒本事買房,什麼時候才可以結婚,好無助。

20多歲的人,大多數都有「三十抑鬱」的煩惱,面臨30這個數字,除了不想面對、也不願過完生日後直擊現實。30歲的第一天起,似乎任何人都得為自己交出一張「功成名就」的成績單,小至買車、買上幾件名牌衣物,大至結婚生子、有房產投資、能為未來撐腰的幾桶金,甚至是工作上的了不起經歷,只是多數人可能想破頭也沒什麼漂亮成績,只有心虛及無力感。

過了30歲後,所過的每一天未必都是一帆風順,往往猶豫及焦慮,促使距離夢想始終遙不可及,每過一年心裡就越不安定、越沒有十全把握;時間越過越快,已沒有絕佳體力讓自己一躍而上,總認為旁人比自己厲害,比自己更清楚人生方向及終點目標。

提早把吃苦與人生順序排好

許多年輕人將生活上的苦楚、不符合期待的工作血淚史分享於社交平台上,卻換來不瞭解現實情況的嘲諷,對於不同世代的「三十而立」本就不該拿出來相互對照,怎能把60、70年代比較現今,一般電話大戰智慧型手機,同樣是大學畢業的上班族28000元的薪酬,如果用在現在扣除通貨膨脹後,誰才是真正可存些閒錢的年輕人呢?

無論身處何種環境,提早為自己的人生做好安排,有實際執行的行動力,日子雖然苦,也才有機會贏在起跑點。職場上經歷的苦痛修煉、人與人關係的應對、生活層面的直球衝擊,都會促使你得取養分,哪個成功人士不都是提早看清事實、先苦後甘,犧牲部分玩樂而造就現在發光發熱的樣貌呢?

無論過去或現在,讀完碩士或博士都已將近26、28歲,男生還要還給國家4個月至1年的兵役時光,出社會工作都28歲,距離所謂的「三十而立」只剩短短不到2年時間。沒有就業經驗,未來人設也沒摸清著落,成家立業或娶妻生子,到底哪來的錢?可能還得指望家裡贊助或跟銀行貸款。

那麼,為什麼許多高材生仍不敢輕易換工作,死守賭注一份工作到退休,多數原因是因為年過30,機會逐年縮減,而職場上的限制也增加,選擇權可能已不在自己手中,而是操控在他人手上。如此心態完完全全就是本末倒置,這樣的「三十而立」就成為老掉牙的魔咒,食古不化般不合時宜的謬談。

35而立,才可看出你的真本事

常見的問卷調查中,25至30歲常為一個欄位的區間範圍。然而,31至35歲,我認為才是真正職場成年的年齡審核基準。過了30歲,你變得更成熟,明白哪些工作適合自己,哪些努力在經歷過後仍不擅長,而興趣是否能有力支撐你持續職涯,或成為另一項斜槓的成就。

的確,35歲足以見真章。是時候拋開傳統觀念,60歲退休含飴弄孫、頤養天年的刻板印象早已過時,近年鄰近亞洲國家都出現退休年齡的延後趨勢,落於65至70歲,甚至已有「高級年實習生」、「銀髮族三度就業」的職場新生態。

換句話說,這是以「三十五而立」為基準的新時代,到了35歲,仍要面臨30至40年的工作生涯,尚有許多時間能拚搏事業,還擔心不夠時間出人頭地嗎?請多給自己5年的時間,找尋自己人生的方向與目標,趕在35歲前定位,也找出往後另一個30年的方向。

雖然不必求絕對精準,但也請給自己合宜的範圍,聚焦於有展望的職涯藍圖。過了30歲,求職的條件難免越來越侷限,盡可能於35歲前釐清志向、劃出個人優勢,企業人資更能依你的職涯軌跡看出你的長處及潛力,錄取機率上有更高勝算。

換工作銜接有關連,人設才會越來越明確

如果,目前在每個單位的工作時間不超過2~3年,年輕人得到人資青睞的關鍵,就是讓你的職涯曲線看得出關連,有明確的企圖心。若每一份工作上的轉換都毫無邏輯可循,那麼你這份失焦的職涯成績單,也難免讓面試者一頭霧水。

就你現有的成績單,自己總要有一套說法,能說服自己的也才有機會得到企業認同。如果每一份工作都有職涯成長的關聯性,就算不在同一個產業及職務,也能有條理地說明自己積極的企圖心,這才是更上層樓的氣度及氣場。

30歲如此辛苦,也得努力拚一波,無疑不是為往後有更好發展鋪路,每份工作之間的串聯該有明確的人設轉換,如專員到經理,經理到部門領導甚至是公司的核心人物,而薪酬的漲幅也該有所根據且合理的定位。

30歲的一開始,期許自己當個有謀略、成熟心態的職場成年人,定位好你的人設、越來越精準的職務方向;35歲預備而立,倒吃甘蔗,預見豐收,並非是做不到的幻境夢想。

(本文摘自/刪拾就定位,每走一步都珍貴:低薪轉高薪,月薪轉年薪,職場突破瓶頸的高含金量法則/時報出版)


歡迎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更多醫療新知搶先看!

Previous Post

有食譜》3分鐘就能喝的蔬果汁!營養師激推「2種元氣果汁」秒提神

Next Post

割傷一定要縫合嗎?教你「6步驟」自行處理傷口:先加壓止血●●分鐘

Related Posts

身心倦怠是身體哀號的求救訊號!小心腦神經衰弱!

身心倦怠是身體哀號的求救訊號!小心腦神經衰弱!

2025-07-10
西芹汁風潮下,慢性腎臟病患者該如何安全飲食?營養師提醒:勿輕易跟風

西芹汁風潮下,慢性腎臟病患者該如何安全飲食?營養師提醒:勿輕易跟風

2025-07-04
職涯空窗期,面試如何包裝「黑歷史」?資深HR教你「這樣說」解套

職涯空窗期,面試如何包裝「黑歷史」?資深HR教你「這樣說」解套

2025-07-04
吃西瓜抹點鹽更甜!揭密3種「西瓜創意吃法」:加這種果汁營養翻倍

吃西瓜抹點鹽更甜!揭密3種「西瓜創意吃法」:加這種果汁營養翻倍

2025-07-04
跨科團隊整合照護 成大醫院邁入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治療新里程

跨科團隊整合照護 成大醫院邁入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治療新里程

2025-07-04
腰痠、疲倦、怕冷⋯我是腎虛嗎?中醫教你「這樣做」循序改善體態

腰痠、疲倦、怕冷⋯我是腎虛嗎?中醫教你「這樣做」循序改善體態

2025-07-04
Next Post

割傷一定要縫合嗎?教你「6步驟」自行處理傷口:先加壓止血●●分鐘

Please login to join discussion

最新新聞

丹娜絲重創嘉義海區 家扶啟動三安計畫協助重建

丹娜絲重創嘉義海區 家扶啟動三安計畫協助重建

2025-07-12
還錢於民 國民黨說到做到》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三讀通過

還錢於民 國民黨說到做到》全民普發現金一萬元三讀通過

2025-07-12
綠能錯誤政策製造災難 花蓮絕不能成為下一個嘉義 國民黨花蓮縣議會黨團籲7月26日投下反對罷免的一票 守護我們的家園

綠能錯誤政策製造災難 花蓮絕不能成為下一個嘉義 國民黨花蓮縣議會黨團籲7月26日投下反對罷免的一票 守護我們的家園

2025-07-12
第三屆傳愛盃少球聯誼賽開幕 八隊以球會友熱血逐夢

第三屆傳愛盃少球聯誼賽開幕 八隊以球會友熱血逐夢

2025-07-11
賴瑞隆暖心麵包送台南 支持協助救災復原工作

賴瑞隆暖心麵包送台南 支持協助救災復原工作

2025-07-11
總統為世大運代表團授旗 期許為國爭光 以運動壯大臺灣

總統為世大運代表團授旗 期許為國爭光 以運動壯大臺灣

2025-07-11
About Us

關於我們

「民生頭條」以社群共享、優質新聞為價值核心,在新聞、影音、節目、直播及社群方面深獲網友喜愛。沒有腥羶色與政治新聞,重視名家共筆,採用口碑行銷、社群分享、大數據調查,並引入區塊鏈創造媒體新價值,使本網站在台灣網路觸及率超過8成。
Videos

影音專區

民生頭條
醫聲醫事
Contact Us

聯絡我們

Facebook Instagram Line
© 2024 民生頭條 All rights reserved.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主頁
  • 熱門
  • 健康
  • 房地產
  • 生活消費
  • 旅遊美食
  • 科技
  • 星球永續
    • 智慧健康
    • 永續生活
  • 影音
  • 專欄
  • 新聞
    • 國際
      • 國防
    • 娛樂
      • 遊戲
    • 專欄作家
    • 政治
    • 財經
    • 社會
    • 科技
  • 合作媒體
    • 中華超傳媒
    • 火報
    • 享民頭條
    • 南部中心
    • 優活健康網
    • 百傳媒

© 2022 民生頭條